分节阅读 587(2 / 2)

国策 闪烁 5986 字 2019-04-10

计划很宏伟,目标也很远大。

在费尔南德斯看来,印度不但会赢得胜利,还将胜得非常干净利落。

这份计划反映出了以费尔南德斯为首的印度军队当权派的思想,即作战行动以海军为中心,空军与陆军必须配合海军行动。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费尔南德斯的主张没有错。

输掉海上战斗,印度不但会输掉战争,还将输掉所有本钱。

问题是,空军与陆军愿意成为海军的“附庸”吗

海军拿出了作战计划,空军与陆军也拿出了作战计划。

空军计划的核心内容:战争必然由空中战斗决定最终胜负,哪怕海军能够守住印度洋的东大门,只要输掉空中战斗,印度仍然会输掉战争;战争爆发后,空军必须掌握战争主动权,以主动出击的方式,即通过轰炸中国本土空军基地确保战场制空权;夺取制空权后,空军将协助陆军首先在东线战场上发动反击,收复阿鲁纳恰尔邦,将战线推进到藏南冲突之前的位置;东线取胜之后,空军将全面轰炸巴基斯坦,支援陆军在克什米尔地区发动进攻,力争在中国完成更大规模的战争动员之前收复被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北部地区,彻底打垮巴基斯坦的军事力量,迫使巴基斯坦退出战争。

按照空军的设想,只要在东线上遏制住了中国军队的进攻,打垮了中国在南亚地区最重要的盟友,中国就不会单独扩大战争规模,会以停战谈判的方式结束战争。

由此可见,空军认为这是一场规模非常有限的战争,不是全面战争。

虽然印度空军对“制空权”的认识非常到位,也对空军的战术特点非常清楚,作为天生就是为进攻而准备的军事力量,空军只有通过主动进攻才能夺取制空权,被动防御永远不可能掌握制空权,但是印度空军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轰炸中国本土空军基地的后果。

中国早就放弃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并且在多个场合表示,在全世界所有有核国家与所有有能力发展核武器的国家签署“全面销毁核武器条约”之前,核武器是维护中国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的根本屏障,也是用来反击敌人的有效手段。如果印度空军主动轰炸中国本土目标,即便中国再克制,不会对印度实施战略反击,也很有可能向印度境内投掷几枚战术核弹头。

走到这一步,印度怎么办

如果不首先轰炸中国本土目标,由中国空军首先轰炸印度本土目标,再以反击的名义发动攻击,印度有多少胜算第四次印巴战争、藏南冲突足以说明问题。

中国空军的打击力量今非昔比,第四次印巴战争后期,中国空军只用10多个小时就瘫痪了印度防空力量、打垮了印度空军;藏南冲突中,中国空军仅用1轮攻击就使印度空军彻底败下阵来。如果让中国空军先出手,印度空军连反击的机会都没有。

正是如此,部分空军将领认为应该首先将主力部队向南撤退,避开中国的首轮打击。

连自己的人都不支持,空军提出的战争计划自然不会得到更多的支持。

与空军相比,陆军走上了另外一个极端。

在战争规模上,陆军与海军的观点比较接近,认为这是一场全面战争。为了佐证这个戏点,陆军拿出了很多证据,比如中国陆军动员了14个主力军的50多万作战人员、中国空军动员了近八成的作战力量、中国海军更是全体动员。如果不是全面战争,中国有什么理由动员这么多的军事力量

只是陆军并不赞同海军的作战计划,因为陆军并不认为海洋是主要战场。

作为大陆型国家,加上长期与周边国家不和,印度的陆地疆界并不安宁。即便不考虑与中国的战争,为了对付宿敌巴基斯坦,印度都得保持一支规模庞大的陆军。按照简氏防务在2034年底发布的“全球军事力量报告”:印度军队总兵力240万,排名世界第一共和国军队总兵力175万、美国总兵力162万,分列二三位,其中陆军兵力185万,占印度总兵力的771;印度宿敌巴基斯坦的总兵力为64万,排全球第11位除了印中美,前面还有俄罗斯、伊朗、尼日利亚、法国、英国、土耳其与南非,其中陆军52万,占巴基斯坦总兵力的812。由此可见,印度总兵力是巴基斯坦的375倍,陆军兵力则是巴基斯坦的356倍。

兵力上的优势,并没有给印点带来实质上的安全。

算上中国对印度构成的威胁,印度的那点军事力量根本不能保证国家安全。

按照印度陆军的观点,战争将以地面战斗为主,如果印度输掉了地面战斗,即便赢得了其他方向上的胜利,也将输掉战争。

为此,陆军坚决认为,应该在战争爆发后采取东攻西守的战略。只要能够在东线与锡金击败入侵的中国军队,就能让巴基斯坦老老实实的呆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后方。如果在东线与锡金的战斗中失利,巴基斯坦必然趁火打劫,在克什米尔的区发动进攻,使印度遭遇两线作战的艰难处境。为了在东线与锡金取得胜利,空军必须全力支援陆军,其至在局部地区发起主动进攻,海军则要以守代攻,尽量通过封锁、拖延等等战术,迟滞中国海军进入印度洋的步伐。只要陆军在陆地上取胜,中国海军就会知难而退,不会在没有希望打赢战争的情况下与印度海军决战。

在提案首先遭到否决之后,空军转而支持陆军的作战计划。

虽然费尔南德斯是印度三军总参谋长,但是在空军与陆军均反对以海洋为主战场的情况下,他也无法强行让空军与陆军做出让步。

连续数日,费尔南德斯都在设法解决这个问题。

相对而言,拉拢空军的可能性更大。

可惜的是,空军并不领情。原因很简单,如果费尔南德斯栽了跟头,那么下一任总参谋长就是空军参谋长。虽然空军与陆军也有分歧,比如空军并不认为这是印度与中国的全面战争,但是相对投靠海军,空军更愿意给海军制造麻烦。

战争爆发的时候,费尔南德斯的“斡旋”工作都没有收到多少成果。

战争爆发前10多个小时,费尔南德斯收到了由史塔克上校提供的最新情报,也是最重要的警告。

美国的情报机构有证据证明,中国很有可能在8月1日之前发起战争。

虽然证据并不是很充分,尤其缺少中国海军舰队的活动情况,但是美国的情报机构也不是吃素的,怎么都比印度的情报机构高明得多。根据中国总参谋长项铤辉在30日秘密离开总参谋部,前往海军司令部,随后前往设在沃济拉巴德的前线指挥部,美国国防情报局隶属于国防部的独立情报单位大胆做出了战争预测,认为中国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很有可能在谁都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下发起战争。

非常可惜的是,费尔南德斯并没重视史塔克的警告。

事后证明,费尔南德斯很有可能是故意忽略了史塔克发出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