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运气确实不太好,裴承毅没在前线指挥部,接电话的是袁晨皓。虽然袁晨皓是前线副总指挥,但是作战计划是总指挥确定的,他没有权力调整作战行动,也就没有权力阻止商雪韵向前线派遣增援部队。
凌云霄急得团团转的时候,裴承毅正在跟巴基斯坦总参谋长通视频电话。
共和国已经出兵印度,巴基斯坦就不能在外旁观。
按照王元庆订下的战争计划,巴基斯坦将在共和国发起地面战争后的12小时内在克什米尔地区发动地面进攻,牵制印度西北地区的地面部队。
虽然王元庆没有指望巴基斯坦能在战争中做出多大贡献,因为巴基斯坦并不希望印度彻底战败,为此甚至不想统一克什米尔地区,但是作为前线总指挥,裴承毅不能忽略巴军的作战行动。
与巴基斯坦总参谋长聊了一阵,裴承毅就感觉到了巴军对这场战争的抵触情绪。
因为大部分巴基斯坦高级将领到共和国学习过,所以非常熟悉“飞鸟尽、良弓藏”的意思。巴基斯坦能够成为共和国的头号盟友,关键原因不是巴基斯坦有多么强大,而是巴基斯坦与共和国有共同敌人。国家联盟基础只有两个,要么有共同利益,要么有共同敌人。相对而言,后者比前者的作用更加明显。除了经济上的紧密联系之外,巴基斯坦与共和国没有太大的共同利益,因为巴基斯坦在以共和国为核心的经济体系中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所以巴基斯坦与共和国的经济关系很难成为同盟基础。如此一来,共同敌人成为了两国同盟的基石。共同敌人消失的时候,也就是同盟瓦解的时候。
对共和国来说,只要印度不再构成威胁,有没有巴基斯坦这个盟友都不重要。对巴基斯坦来说,即便印度从地球上消失,也不能失去共和国这个盟友。原因很简单,巴基斯坦经济对共和国贸易的依存度超过60,意味着2亿多巴基斯坦人中,有1亿多与共和国有经济往来。
巴基斯坦的担忧也不是空穴来风,藏南冲突之后,共和国国内舆论就发生了转变。
随着越来越多的共和国公民认为应该恢复南亚地区的战略平衡,而不是一味支持巴基斯坦、打压印度,巴基斯坦悄无声息的调整了国家战略。以往,巴基斯坦为了在南亚地区制造紧张局势,让共和国注意南亚地区的威胁,经常在克什米尔地区制造冲突,甚至秘密支持针对印度的武装组织。2032年之后,巴基斯坦就很少在克什米尔制造冲突,也不再支持针对印度的武装组织,反而是印度变得更加积极主动。由此可见,巴基斯坦非常清楚下一场战争会是一个什么结果,也非常清楚印度彻底战败后会产生什么结果。
虽然王元庆、顾卫民等共和国领导人一再向巴基斯坦保证,不管印度有没有威胁,共和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都牢不可破,颜靖宇出任总理后,首先访问的国家就是巴基斯坦,并且在伊斯兰堡向巴基斯坦总理表态,共和国将一如既往的重视中巴传统友谊,但是这些表态并没改变巴基斯坦的基本战略,因为不管是王元庆,还是颜靖宇,都不能保证在10年、或者20年之后,共和国仍然将巴基斯坦当作铁杆盟友。
作为独立之后就在为生存在战的国家,巴基斯坦不会相信任何甜言蜜语。
当初,巴基斯坦投靠共和国,正是因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背信弃义,为了本国的利益出卖了巴基斯坦。虽然共和国与巴基斯坦的友谊维持了半个多世纪,但是对巴基斯坦人来说,切实的保障才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基础。
当然,巴基斯坦没有背信弃义。
说到底,共和国仍然是巴基斯坦的头号盟友,而且是巴基斯坦不能得罪的盟友。随着共和国陆军入印作战,共和国已经亮明底牌。现在的问题不是印度将以何种方式战败,而是巴基斯坦能否在战争中助共和国一臂之力。哪怕战争结束之后,共和国不再需要巴基斯坦牵制印度,巴基斯坦也不能在战争期间与共和国分道扬镳。
也就是说,巴基斯坦没有选择的余地。
为了最大限度的维护巴基斯坦的国家利益,巴军总参谋长明确提出,巴军在克什米尔地区发动进攻之后,共和国应该尽快派遣地面部队进入克什米尔地区,支援巴军作战。裴承毅没有做出保证,只是承诺在克什米尔的战斗中,共和国可以提供空中支持。当然,裴承毅没有忘记最重要的话,那就是暗示巴军总参谋长,只要巴军占领了克什米尔印控区,共和国就将借道克什米尔地区攻打印度西北地区。
这个暗示非常重要,因为这表明战争不会在克什米尔边境线上停止。
裴承毅表明态度之后,巴军总参谋长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答应巴军在北京时间8月1日凌晨2点30分之前发动地面进攻。
搞定巴军总参谋长,裴承毅才离开办公室,前往战术指挥中心。
虽然巴军总参谋长已经做出承诺,将按照早就确定下来的战争计划采取行动,但是裴承毅已经预感到,进展不会太顺利,至少巴军不会拼了命的发动进攻。
如果克什米尔的战斗不太顺利,整个战局都将受到影响。
卷十 龙腾九天
第60章 协同作战
回到战术指挥中心,裴承毅还在考虑西线作战的事情。
如果按计划进行,共和国陆军将首先攻打印度东部地区,攻占西里古里,就是该计划的第一步。扫荡了印度东部地区之后,陆军才会在西部战场上投入主力部队,帮助巴基斯坦统一克什米尔,占领喜马拉雅山西端南部地区的战略要地。在陆军挥师西进之前,西线战场上的地面战斗由巴基斯坦承担。
这套“先东后西”的战争计划是由王元庆确定的。
与20世纪6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