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点过,曲茂康投入了手里第三个战斗旅。
第543装甲突击旅没有加入正面进攻,而是从东北方向上投入战斗,猛攻印军右翼防线。为了配合第543装甲突击旅的进攻行动,第541装甲旅在到达印军第二道防线时,将正面主攻任务交给了锐气正盛的第542装甲旅,迅速向西机动,对印军左翼防线发起猛攻,摆出了合围印军的态势。
打到这一步,别说守住第二道防线,印军能够在布尔尼亚站稳脚跟就很不错了。
在正面进攻已经取得突破,而且即将提前完成进攻任务的情况下,裴承毅马上把另外一支主力部队派了上去。现在的问题不是如何打到布尔尼亚,是如何增加进攻路线,让聚集在一起的作战部队展开。
6点15分,天色快要放亮了,在后方等了几个小时的77军终于收到了参战命令。
凌云霄没有耽搁一秒钟,立即让整装待发的部队出发。
77军有两个任务,而且都是快速突击任务。
第一个任务是攻占吉申根杰东南面的赖根杰,打通从孟加拉国到吉申根杰的铁路交通线,为后面获的来自孟加拉国的作战物资打下基础。因为印军正面防线已经崩溃,驻守赖根杰的2个二线步兵师肯定不会比主力师更加善战,甚至会在全线崩溃之后主动撤退,所以凌云霄只派出了第773装甲突击旅,并且明确无误的告诉该旅旅长,占领赖根杰后,如果印军向南溃退,就留下1个战斗营守卫赖根杰,主力不许追着印军南下,直到攻占了英吉利巴扎尔,才停下来等待补给与增援。
不得不说,凌云霄是个很有主观能动性的战地指挥官。
按照裴承毅的计划,攻占赖根杰之后,并不需要急着打下英吉利巴扎尔,只有在印军妄图从英吉利巴扎尔向孟加拉国推进的时候,占领赖根杰的部队才应该尽快南下。以当时的战场情况,留在赖根杰就能确保获得来自孟加拉国的作战物资,攻占英吉利巴扎尔的行动没有多大必要性,即便为了尽快打通前往巴哈兰布尔与帕德巴拉的地面通道,也可以等到54军在正面取得重大突破,也就是占领了布尔尼亚,印军全线溃退之后,再兵不刃血的占领英吉利巴扎尔。
凌云霄不是没有耐心,他只是不想让54军抢了风头。
除了第773装甲突击旅南下攻打赖根杰之外,第771装甲突击旅与第772装甲突击旅均沿着54军的前进路线,在到达印军第一道防线之后,迅速向西转向,度过伊拉姆河,向布尔尼亚方向发起突击。期间,第772装甲突击旅还要分出一支部队,攻占位于布尔尼亚与焦格伯尼之间的阿拉里亚,打通从焦格伯尼到布尔尼亚的地面通道。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裴承毅的这一部署有点画蛇添足。
54军有足够的能力打到布尔尼亚,有必要让77军发起重复进攻吗
回答是肯定的,非常有必要。
布尔尼亚有非常重要的军事价值,攻占布尔尼亚是地面进攻的第一个重要目标。换句话说,占领了布尔尼亚,等于在恒河北岸立下了足根,打开了通往巴特那比哈尔邦首府与瓦拉纳西的入口,也为前往达尔彭加打下了基础。
按照裴承毅的部署,完成战役包抄与分割之后,首先歼灭恒河北面的印军。
即便从小范围来看,尽快攻占布尔尼亚,就能切断印军第一集团军3个主力师与5个二线师的退路,完成第一轮战术包抄行动。
由此可见,越快占领布尔尼亚,后面的战斗就越轻松。
让54军在正面吸引印军第一集团军的主力部队,然后让77军奔袭布尔尼亚,充分利用了2个军的优势。
正面进攻,77军不如54军,快速突击,54军肯定不如77军。
按照裴承毅的命令,亲自率领部队突击的凌云霄没有招惹路上遇到的印军。用裴承毅的话来说,能不打就不打,把消灭印军的任务留给后面的作战部队,77军不能在路上耽搁半点时间,如果不能在54军之前攻占布尔尼亚,就别吹什么战略反应军比重装甲军更擅长打突击战的牛皮了。
这句激励的话有没有起到作用并不关键,关键的是,凌云霄不会让77年输给54军。
卷十 龙腾九天
第107章 风暴中心
12日9点30分,77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入布尔尼亚,与守卫该地的印军第319步兵师展开巷战,全世界的目光都转向了这座位于恒河下游地区,在此之前根本没有多少人知道的小城市。
虽然布尔尼亚的战斗还在进行,但是印军第一集团军的末日已经临近了。
77军的第773装甲突击旅已经攻占了赖根杰,并且派出主力向南推进,攻打英吉利巴扎尔。只要英吉利巴扎尔落入共和国军队手中,不但被77军与54军围在北面的印军第一集团军将彻底完蛋,留在布尔尼亚南面格蒂哈尔的第二集团军的第52装甲师、第43步兵师与第312步兵师也在劫难逃。
战役仅仅开始几个小时,共和国陆军就包围了印军第一集团军,速度不可说不快。
与以往一样,一些鸡毛蒜皮的麻烦事总会恰到时机的分散裴承毅的注意力。
为了宣扬共和国军队的战斗力,国防部派来了3个记者团,要求前线指挥部尽快把记者团送往前线。当然,裴承毅不会把记者送往空降153旅与空降173旅,不是战地记者的胆子不够大,而是裴承毅不想让非军事人员冒险。如此一来,只能把那些叫嚷着要上前线的记者送往布尔尼亚。
正是如此,共和国的电视台才对本尔尼亚的战斗进行了全程现场报道。
不得不承队,那些有服役经历的战地记者都有很高的职业素养,一个个都不怕死。
为了让观众过足战争瘾,1个由3名记者组成的战地报道小组到达布尔尼亚之后,一直跟在77军的尖刀部队后面,扛着摄像机穿梭在布尔尼亚的大街小巷内,用最直接的方式把战争的残酷性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战事的残酷,不仅仅体现在血淋淋的战斗中。
在攻打布尔尼亚市区的时候,担任主攻任务的第772装甲突击旅不但出动了大批主战坦克与步兵战车,还动用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