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突152旅不是装甲部队,只能用步兵守卫桥头堡。
为了在河对岸沾稳脚跟,24军派出了1个装甲营与1个机步营,在浮桥架好之前,以浮渡的方式前往河对岸。
如果是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5月,问题还不大。
现在正是宋河的汛期,浮渡的风险太大了。
当2个营的dz31a主战坦克与db30a步兵战车冲上宋河东岸的河滩时,至少有一半的坦克与战车被河水吞没,300多名24军的官兵连宋河对岸是什么样子都没见到,就成为了这场战斗的第一批阵亡将士。
这一损失,也是24军参战以来最大的一次“战斗伤亡”。
战后,这347名官兵被全体列为战斗英雄。
战斗打得很残酷,347名官兵没有白白牺牲。
随着24军的装甲部队在东岸的桥头堡站稳脚跟,空突152旅立即投入更多的空中突击部队,协助装甲部队扩大桥头堡防线。
在无法到达河滩的情况下,印军自然无法对正在架桥的工程兵构成威胁。
20点30分,第一座浮桥在以工程部队22名官兵的生命为代价的情况下顺利通车。
24军的主力部队立即开始渡河,并且向印军发起进攻。
收到这一消息,裴承毅才松了口气。
虽然这座浮桥的代价太大了点,但是对仍然在瓦拉纳西坚守的空降173旅的2000多名官兵来说,却是生的希望。
24军成功渡过宋河,印军在战场西面的防御作战彻底宣告失败。
也就在这个时候,21军的先头部队到达帕格尔布尔。按照裴承毅的命令,21军没有继续向东前进,而是沿着从帕格尔布尔到安达尔的公路线南下。
虽然裴承毅还没有决定21军的目的地,但是21军的官兵都认为,他们将去解救困守兰契的空降153旅。为了加快行军速度,21军不但把突击速度最快的第211机械化步兵旅放在了最前面,还为此从另外2个旅抽调了4套电力供应设备,缩短第211机械化步兵旅在行军途中为车辆充电的时间。
21点30分左右,裴承毅收到了兰契方向上的战斗情况。
得知印军第三集团军的主力全部到达兰契,并且以不计代价的方式发起总攻,裴承毅才做出了决定,让21军驰援空降153旅,并且明确命令,21军必须在17日半夜之前到达兰契。
显然,这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
从帕格尔布尔到兰契,即便选择最短的行军线路,都有750千米。也就是说,21军必须在28小时内行军750千米,平均每小时前进27千米。虽然在平常情况下,21军能够在10个小时内跑完750千米,但是现在是在战场上,随时有可能遭到印军阻击,而且突击部队还得停下来为车辆充电。
命令就是命令,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21军能做的,只是跑得快点、快点、再快点。
相对而言,正在向巴特那挺进的54军就没有多少问题了。
虽然在空突161旅包围了巴特那之后,印军发起了几次反击,但是从空突161旅发回的战斗报告来看,印军的反击并不猛烈,表明印军的战斗力与士气都很低下。按照裴承毅的判断,只要54军的装甲部队开到巴特那城外,印军就会投降。
会不会是这个结果,裴承毅不想跟袁晨皓打赌。
实际上,只要24军突破了宋河防线,巴特那的印军怎么选择最后的结局,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了。
最后一个方向,也就是加尔各答方向上的战斗更不值得操心。
王牌军就是王牌军,39军只用了4个小时,就把第一支主力部队,而且是最强大的第391装甲旅送到了豪拉城外。按照39军的报告,其他几个旅将在17日凌晨零时前到达豪拉城外,在17日2点30分发起攻打豪拉的作战行动。也就是说,39军将提前大约4个小时完成裴承毅下达的作战任务。
用39军攻打豪拉,好比用榔头砸柿子,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可以说,最让裴承毅担忧的还是兰契方向上的战斗。
空降153旅能够顶住印军最后的疯狂吗
卷十 龙腾九天
第120章 一枪决生死
把警卫连派出去后,李东石开始检查那士短管突击步枪。
自从当上营长后,李东石就很少用枪,特别是步枪。虽然在日常训练中,李东石经常亲历亲为,帮助那些刚从新兵训练营分来的战士熟悉枪械,但是在正常状态下,根本不需要李东石到阵地上与敌人拼刺刀。
实际上,装备空降兵的短管突击步枪也不适合拼刺刀。
准确的说,共和国陆军列装的无托型步枪根本不是用来拼刺刀的。
这个问题早就反映了上去,基层官兵、特别是步兵非常抵制无托步枪,主要是无托步枪的枪身太短,就算装上加长型刺刀均是士兵自己掏腰包买的,军队配发的标准刺刀是多功能刺刀,卸下来可以当匕首使用,刀刃长度不到20厘米,总长度还不到1米。用这样的步枪与敌人拼刺刀,简直就是找死。虽然基层士兵很抵制,但是没有引起高层重视,在那些负责采购枪械的军官看来,战争已经进入了能量时代,与敌人拼刺刀的机会少之又少,根本没有必要研制长度过长、重量过大,影响单兵战斗灵活性的步枪。直到两年前,由凌云霄带头的几名军长联合发起抗议,要求陆军将正在研制的电磁枪设计成有托结构,而且枪身长度不能短于1050毫米,总参谋部后勤装备处才采纳了这个意见。问题是,第一代电磁枪最快也要几年后才能研制成功,服役时间更是遥遥无期。李东石带着部队开赴战场的时候,还没有几个人知道电磁枪是个什么样子,全军官兵还得拿着无托步枪作战,空降兵则只能使用更短的短管突击步枪。
不管怎么样,有枪比没枪好,步枪比手枪好。
再说了,李东石早就把他的自卫手枪送给了一名连他都不知道姓名的伤员,能不能要回来还是个问题呢。
李东石检查步枪的时候,10多个参谋也开始检查步枪。
年纪最小的少尉参谋在为弹匣装填子弹的时候,偷偷看了眼挂在墙上的时钟。
4点30分,还有2个小时,天就要亮了。
平常的时候,往往会在不经意将浪费好几个小时。此时,接下来的2个小时,将是空降153旅自五老阻击战后最为艰难的时期。
李东石已经把除了旅部参谋之外的所有预备人员派了上去,就连只要能够走路、能够正常使用枪支的伤员都上了阵地,如果仍然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