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7军出发的时间来看,裴承毅肯定没有想过首先打下安拉阿巴德。
只要77军完成了大纵深突击,安拉阿巴德就将成为裴承毅的囊中之物,到时候就算54军什么都不做,安拉阿巴德的印军也会在弹尽粮绝后缴械投降。不管怎么说,安拉阿巴德不是军事要塞,如果不能及时解围,守军坚持不了多久。
天亮前,54军主力到达安拉阿巴德。
与杜奇威的猜测一样,54军没有立即发起大规模进攻,而是以迂回包抄的方式,首先切断了安拉阿巴德与外界的联系,然后在印军防御阵地外围部署防线,摆出了长期围困安拉阿巴德的架势。
直到这个时候,杜奇凡都没有联系史塔克。
判断裴承毅会不会攻打安拉阿巴德,不是看54军是否立即攻打安拉阿巴德,也不是看77军是否前往安拉阿巴德,因为裴承毅肯定会让54军包围安拉阿巴德,等77军到达后再安排下一步作战行动。
问题是,杜奇威不能等到那个时候,准确的说,是印军不能等到那个时候。
如果等到77军到达安拉阿巴德再判断裴承毅的意图,就算在安拉阿巴德作战的是杜奇威亲自指挥的美军,也来不及调整部署,阻止77军西进。
能够用来判断裴承毅战役企图的依据只有一个,那就是运往安拉阿巴德的作战物资。
如果仅用54军包围安拉阿巴德,此时送往前线的物资不会很多,只够54军使用,大部分物资留在瓦拉纳西,等77军到达后,再一同运往前线。如果运输力量不够,甚至会把54军的物资分配给77军,然后用储备在瓦拉纳西的物资补充54军。主要就是77军的编制太大,对运输力量的要求很高,瓦拉纳西到安拉阿巴德的路程大约150千米,为了最大限度确保77军的突击能力,裴承毅肯定会让77军在安拉阿巴德集结。如此一来,为了确保77军的运输工作,就只能减少物资运送量。
如果情况相反,大批物资送往安拉阿巴德,基本上可以肯定裴承毅采用了比较保守的战术,先让77军协助54军攻占安拉阿巴德,再依靠54军的支持向西挺进,稳打稳扎的撕开印军的战略防线。果真如此的话,杜奇威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虽然77军在加登里奇休整了好几天,但是54军已经持续作战10多天,失去进攻的突然性之后,77军很难凭自身的力量大踏步前进,只要挡住了77军的前进步伐,不管向后退了多远,印军都能在阻击77军的战斗中重新构建战略防线。
裴承毅会选择稳打稳扎的战术吗
收到侦察报告后,杜奇威就知道,不管在什么时候,绝对不能小看裴承毅。
运往安拉阿巴德的作战物资非常有限,最多只能供54军消耗48小时。杜奇威似乎有点不大相信裴承毅会如此大胆,让情报分析员再次分析了侦察卫星发回的照片,一一核对了照片上开往安拉阿巴德的列车与卡车车队,甚至对露天放置的货物性质做了甄别。第二份分析报告仍然一样,送往安拉阿巴德的物资最多供54军消耗48小时。
是不是太少了
杜奇威有点疑惑了,裴承毅到底想干什么
77军从加登里奇出发,最快也要24小时后才能到达瓦拉纳西,然后还得前往安拉阿巴德。也就是说,77军能在23日夜间完成进攻准备就非常不错了。即便运送77军之前,可以为54军补充大约2天的作战物资,可是77军在安拉阿巴德集结,肯定会调用分配给54军的作战物资,77军的编制规模与54军旗鼓相当,消耗物资的能力与54军不相上下。也就是说,77军离开安拉阿巴德时,不但会拿走54军的所有作战物资,而且携带的作战物资只能坚持2天。
裴承毅是不是疯了
如果54军没有足够的作战物资,就算战斗力再强悍,也打不过10倍以上的印军。裴承毅不可能不知道54军的补给工作在美国侦察卫星的监视之下,也就不可能犯如此严重的低级错误。77军的问题也一样,不管突击能力有多强大,没有作战物资,77军在印军面前将寸步难行。
杜奇威并不相信裴承毅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要知道,开战以来,裴承毅都在竭力解决中国军队的后勤保障问题,为此甚至放弃了很多扩大战果的机会。一个如此重视后勤的指挥官,怎么可能让2个主力军在后勤保障不到位的情况下深入敌后
直到当天中午,随着运送77军官兵的权群到达瓦拉纳西,杜奇威才猛然明白过来。
不是裴承毅不向往安拉阿巴德运送作战物资,而是他手里没有足够的运输设备。半数以上的列车车皮被派去运送77军的重装备,其余的则分散在各条运输线上。半数以上的重型卡车被派去支援36军与37军,其余的则用来为偏远地区的孟加拉族战争难民运送生活物资。也就是说,裴承毅是有心无力。
当然,裴承毅不是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运送77军官兵的机群就是一支不可忽视的运输力量。
到此,裴承毅调动垂直起降运输机运送77军官兵的意图也显现了出来。
这些运输机到达瓦拉纳西之后,立即装上作战物资,飞往安拉阿巴德。虽然每架垂直起降运输机只能运载20吨货物,但是能够在1个小时内飞一个来回,即便算上正常维护所需的时间,在23日夜间之前,能够飞15到20趟。也就是说,总共120架dz25c,能够在77军发起进攻之前,向前线运送36000到48000吨物资,相当于7到10列挂50节车皮的列车的运输量。
按照54军的战斗标准,这些物资能够消耗36小时,如果按照77军执行突击任务时的战斗标准,这些物资能够消耗48小时左右。后勤保障的问题迎刃而解,裴承毅的战役企图也完全明朗化。
按照杜奇威的计算结果,如果由77军协助54军攻打安拉阿巴德,因为大规模地面进攻会消耗更多的物资,所以在23日夜间囤积的物资最多只能消耗48小时。如果裴承毅不能尽快抽调更多的运力,就无法为2个军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如果让77军绕过安拉阿巴德发起大纵深进攻,在为54军留下24小时的战斗物资的情况下,77军仍然能够携带足以坚持3天的作战物资,只要裴承毅将120架dz25c留在瓦拉纳西,就能确保77军在突击作战中不用为物资发愁。更重要的是,随着运送77军的列车到达安拉阿巴德,裴承毅可以通过地面补给的方式为54军提供充足的作战物资。
毫无疑问,裴承毅准备让77军发起大纵深战略进攻。
新的问题是,77军的目的地在哪
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杜奇威考虑的不是77军的突击能力,让是后勤保障能力。
因为只能以空运方式为77军提供作战物资,所以后勤保障所能到达的距离,就是空运所能到达的距离。更重要的是,空运距离与空运能力成反比,也就是说,空运距离越远,空运的物资就越少。77军在大纵深突击中,1天需要20000到25000吨作战物资绝大部分是提供给独立炮兵旅与各旅炮兵营的弹药,如果遭到印军顽强抵抗,物资消耗速度还会加快不少。如此一来,至少得确保每天为77军运送20000吨物资。120架dz25c要在24小时之内运送20000吨物资,平均每架运送167吨,按照每架次运送20吨计算,需要飞8个多架次,按照每次运送15吨计算,需要飞11个架次。根据dz25c的性能,不难算出,空运距离最多250千米。也就是说,即便dz25c从安拉阿巴德出发,77军的直线突击距离不能超过250千米
得出这一结论,再在地图上画个圆圈,就能确定77军的打击范围了。
那么,77军将攻打哪个战略要地呢
只用了几分钟,杜奇威就做出了判断,77军的目的地肯定是法塔赫布尔
直到这个时候,杜奇威仍然没有发出警告。
判断出裴承毅的战役意图,不等于击败了77军。
印军能够死守法塔赫布尔吗
显然不可能,因为法塔赫布尔是安拉阿巴德的大后方,如果印军死守法塔赫布尔,裴承毅很有可能将计就计,让77军围困法塔赫布尔,然后调集兵力,甚至出动正在休整的24军,集中力量打下安拉阿巴德。因为法塔赫布尔受到围困,所以印军不可能在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