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预备队,确实是一件让人头痛的事情。
要知道,裴承毅面前有一个绝佳的机会,一个能够让印度大出血的机会。
在兵力有限的情况下,裴承毅仍然坚持打响了“结合部战役”,不是他想多干掉几十万印军,关键在“结合部”这三个字上。
印军的南方防线与北方防线一横一纵,博帕尔就是两条防线的交点。
干掉博帕尔集团军之后,就算印度能够及时为博帕尔增兵,也不可能凭空弄出5个主力师出来。也就是说,此时的博帕尔非常空虚,如果能够一举拿下博帕尔,不但能够占领印度腹地的中心城市,还能一举撕开印军的2道战略防线。更重要的是,占领博帕尔之后,裴承毅就能绕过新德里,甚至不与巴基斯坦计较,让巴军去占领新德里,共和国军队全力从博帕尔向西推进,一口气打到面向阿拉伯海的孟买,完成对印度本土的战略切割,实现对印度南部地区的战略围剿。只要成功走出这一步,别说在2036年底结束大规模军事行动,裴承毅甚至有把握在2035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大规模战略进攻,把接下来剿灭印军残余部队的任务交给盟军。对共和国军人来说,这无疑是天大的好事,因为这意味着50万共和国军人能够回家与亲人过春节。
多么诱人的博帕尔
虽然这个名字常常让人想到20世纪70年代的那场由西方垄断企业制造的灾难,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博帕尔在这个时候的战略地位。
谁控制了博帕尔,谁就控制了印度的命脉。
动用几乎全部力量打赢这场战役,裴承毅的目的就是为了攻占博帕尔。
非常可惜的是,裴承毅手里没有足够的兵力。
哪怕再有一个战斗力完备的军,也能打下博帕尔,让印度失去拼命的机会。
如果是其他人,也许会就此放弃回家过春节的想法,但是裴承毅不是其他人,也不是那种遇难而退的人。
虽然回家陪老婆女儿过春节也是裴承毅的想法,但是作为前线总指挥,他更得为那些浴血沙场的将士负责,更希望每一个还在战场上活动的共和国军人能够回到亲人身边,回到温暖的家中。
裴承毅没有放弃,而是把目光转向了一支在看热闹的一支主力野战军。
第141章 最高级别警告
虽然没人愿意接受博帕尔集团军战败的事实,但是印度当局不得不面对残酷的事实。
鲁拉贾帕尼没有责备古吉拉德,因为问题不在古吉拉德身上,他只是询问下一步该怎么办,如何才能挡住中国军队的前进步伐。
古吉拉德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也没人能够给出明确的答复。
召开军事会议的时候,之前还坚决反对迁都的陆军将领集体倒戈,就连古吉拉德也默认了迁都的提议。法塔赫布尔集团军与博帕尔集团军全军覆没,已经没有办法打回法塔赫布尔,更无法保住安拉阿巴德,退守坎普尔只是迟早的事情。因为突破口太大,所以北方防线已经名存实亡。虽然古吉拉德提出在坎普尔建立新的北方防线,但是别说其他将领认为这行不通,就连他自己也觉得没有任何可行性。坎普尔位于新德里东南,而位于新德里南面的占西已经失守,就算守住了坎普尔也挡不住中国军队北上的步伐。
会议上,所有人都在讨论新德里的防御,讨论迁都的事情。
虽然没人反对汗都,但是在要不要死守新德里的问题上,以古吉拉德为代表的陆军将领再次与以费尔南德斯为代表的海空军将领发生了严重分歧。用古吉拉德的话来说,就算已经没有希望守住新德里,但是新德里是印度的首都,绝不能把首都拱手让给敌人。费尔南德斯坚决反对死守新德里也有很充分的理由,那就是印军的兵力本来就不充足,战争动员还没完全到位,与其在新德里浪费宝贵的军事资源,还不如把用来守卫新德里的军队放到南方防线上去,保卫更加重要的南部地区。
两名最有影响力的将军意见不合,两派将领自然借题发挥。
争到最后,什么结果都没争出来。无奈之下,鲁拉贾帕尼只能做两手准备,让古吉拉德负责新德里的防御工作,费尔南德斯负责迁都的准备工作。
会议结束的时候,新德里的天空已经放亮了。
见到窗户外的城市,鲁拉贾帕尼感到比任何时候都要累,不是身体上的累,而是精神上的累。
早在20年前,所有印度人都在民族主义思潮中变得无比疯狂的时候,鲁拉贾帕尼就清楚的认识到,印度要想成为世界大国,绝对不能与中国对抗,甚至不能与中国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当时,鲁拉贾帕尼就主张通过谈判与中国解决领土争端,甚至可以在领土问题上做出适当让步,只要能够保住印度政府的面子,给印度政府一个足以向选民解经的理由,就算丢掉部分领土,也要尽快解决与中国的领土争端。经济方面,鲁拉贾帕尼更是坚决主张与中国合作,构建“中印二元经济体”,利用中国对海外市场、海外资源、海外劳动力与初级产品生产地的巨大需求,使印度经济走上快车道。这些主张,并不代表鲁拉贾帕尼与别的印度人不同,放弃了成为世界大国的政治理想,而是鲁拉贾帕尼更聪明,看得更清楚。印度要想成为世界大国,首先就得成为经济大国、制造业大国、科技大国、文化大国,最后才是建立在这些基础之上的军事大国。没有雄厚的根基,就算依靠进口、仿制、引进生产线等等方式获得世界各国的先进武器,建立起一流的武装力量,印度也是徒有其表,大国形象经不起丝毫考验。日本战争之后,印度走上了错误的发展道路,藏南冲突之后,印度更是错上加错,不可挽回的走向了惨败。
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作为政治家,鲁拉贾帕尼不知道什么是后悔。
他已经做得够多了,为印度奉献的了一生,也尽到了全部努力。不管结果如何,17亿印度人不会灭亡,印度这个民族也不会灭亡。
灾难过去之后,活下来的印度人会渐渐忘掉战争的伤痛,再次为生计奔波,到时候,也许没人记得那个曾经努力率领印度走上正确发展道路,最终却败下阵来的总理。
与民族的生命力比起来,个人的生命力显得那么渺小。
秘书把早点送进来的时候,鲁拉贾帕尼的心情才渐渐平静了下来。
“总理,史塔克上校来了,说是有要事,想马上与你会面。”
鲁拉贾帕尼微微皱了下眉头,放下了咖啡杯,示意秘书把史塔克带进来。
虽然美国军事顾问的好几次军事建议都没收到成效,甚至帮了倒忙,但是鲁拉贾帕尼非常清楚,不是美国军事顾问的能力不够,而是印军的战斗力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