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15(2 / 2)

国策 闪烁 5817 字 2019-04-10

按照裴承毅的计划,打不打新德里都是个问题。

当然,王元庆非常清楚裴承毅的政治头脑,虽然在第一天晚上没有明白过来,但是以裴承毅的目光,在制订作战计划的时候,肯定会把攻打新德里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甚至有可能先打新德里,再转向南下。

即便如此,问题仍然比较棘手。

按照王元庆的估计,就算在10月之前占领新德里,然后让新政权上台,同时着手组建与培训“印度新军”,到2036年春节,最多武装一支人数不超过10万的军队,而且很有可能是一支没有多少战斗力的准军事部队。靠这样的部队,肯定无法控制整个印度。要想稳住印度的国内局势,至少需要50万“新军”。毫无疑问,培训肯定会持续到2036年底。新军担不起重任,共和国的作战部队还得留在前线。果真如此的话,在2036年初结束战争又有什么意义呢

作为政治家,王元庆不会像军人那样思考问题。

实际上,以军人的手段,也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解决办法也不难,只是得更加深入的权衡利弊。

以王元庆的战略眼光,他不可能不知道如何解决。说到底,解决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在战争结束后,以最快的速度建立民主政权,把印度的还给印度,共和国尽量不要干预印度内政,由印度人决定印度的未来。

虽然这也是必须走的一步,但是早走与晚走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按照王元庆最初的想法,战争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内,肯定要以人道主义援助、战后重建等等名义在印度推行军管政策,等到印度社会秩序稳定下来,物资供应能够满足绝大部分民众的需求,再考虑解除军管政策,通过大选组建正式政权,由此确定印度的政治体制与国家基本结构。

可以说,这么做最稳妥,也最能实现共和国的利益。

提前在印度推行民主制度的问题非常多,比如战争对印度人造成的影响,极端民族主义情绪会对民主选举造成巨大影响,而民主与极端民族主义结合,将使印度再次对共和国构成严重威胁。无论如何,王元庆不希望数十年后再打一场印度战争。

要想达到最初的目的,也不是没有办法,只是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按照王元庆的设想,必须首先在占领区的管理问题上做出让步、将部分权力交给印度人,而不是由占领军掌握当地民众的生杀大权,由此产生的问题足以让王元庆头痛,比如其他盟国会不会同意这么做;然后还得加大对印援助,尽快在占领区恢复正常秩序,使占领区的民众过上比战前还要好的生活,由此产生的巨大投入也能让王元庆头痛,比如维持几亿甚至十几亿人的生活,就得用光共和国战略粮仓里的粮食,给战争受害者的补偿,也足以让共和国的战争预算增加好几成;最后还得在占领区内扶持一批开明政客,让他们在印度的民主制度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由此带来的问题同样能让王元庆头大,比如如何确定哪些人是开明政治家,就是一个有待商椎的问题。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虽然王元庆知道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但是需要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

到此,王元庆就不得不考虑一个只有政治家才会考虑的问题,那就是提前结束战争所获得的好处,能不能抵偿为此付出的代价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提前结束战争就没有任何吸引力。如果答案是肯定的,王元庆就会全力支持裴承毅。

毫无疑问,这个问题无法用投入来衡量。

想到这,连王元庄都不得不承认,裴承毅不但是一个非常有政治头脑的军人,还是一个能够用政治家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的军人。

会议上,裴承毅就明确提到,不能用金钱衡量的好处才是最大的好处。

原话是不是这么说的,王元庆已经记不清了,反正就是这个意思。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很多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都无法用金钱衡量。

别的不说,这场战争对共和国外交造成的影响就无法用金钱衡量。虽然通过在舆论宣传上大做文章,成功化解了美国的阴谋,稳住了欧盟,也稳住了俄罗斯,但是随着战争进行下去,在谁都知道共和国能够从战争中获得巨大好处的时候,那些把利益看得比任何东西都重要的国家,肯定不会让共和国独享其美。别的不敢保证,王元庆至少能够断定,美国会在战争后期提出“利益均享”原则,要求共和国在战后放开印度,向全世界开放印度市场,阻止共和国独霸印度。只要美国带头,现在对共和国还和颜和色的欧盟与俄罗斯肯定会积极跟进,瓜分战争带来的好处。

到时候该怎么办

母庸置疑,共和国不能得罪所有强国地区,更不能站到世界的对立面上。

仅此一点,就必须让战争尽快结束。

换句话说,战争越快结束,西方国家插手印度战后事务的机会越少,与共和国瓜分战争利益的可能性越渺茫。虽然从外交上讲,共和国必须让部分国家尝到甜头,但是外交斗争与军事斗争一样,谁掌握主动权,就由谁来切蛋糕。越快结束战争,共和国手里的主动优势越明显,到时候,就不是西方国家逼迫共和国多分点蛋糕出来,而是由共和国决定怎么分蛋糕,以及给谁多分一点,给谁少分一点。掌握了这个权力,西方国家就得看共和国的脸色行事,而不是跟着美国起哄。如果用得好,印度这块蛋糕还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导致西方社会两极化。

可以说,这些问题王元庆都能想到,也能处理好。

由此带来的好处,足以让王元庆动心。

从共和国的国家利益,特别是长远国家利益来看,印度战争结束之后,共和国已不存在周边威胁,从纪佑国时代开始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