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月5日中午到9月6日凌晨,两人一直在战术指挥中心规划战术行动。
当然,作为前线总指挥与副总指挥,两人只需要考虑旅一级战斗单位的作战任务,以下级别战斗单位的作战任务则由各军军部负责。也就是说,前线指挥部必须在作战行动开始前12小时向各军下达作战任务,各军军部才有足够的时间制订更加详细的战术计划,并且将作战计划下达给各级作战单位。
9月6日清晨,裴承毅将作战计划交给了通信参谋。
分发作战任务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依靠先进的军事通信系统,半个小时之内,各军军部就能收到作战任务。
按照裴承毅的规定,进攻行动将在9月6日19点30分开始。
因为巴基斯坦军方最快只能在9月7日凌晨前将作战物资移交给西线战场上的3个野战军,而3个野战军需要大约20小时才能把作战物资分发给各级作战部队,所以已经到达博帕尔的24军将首先发起进攻,向新德里的进军行动在9月7日夜间开始。两个方向上的进攻行动间隔24小时不但不是问题,还能错开进攻前的支援高峰期,让航空兵能够分两次集中力量提供火力支援。
裴承毅安排好任务,回去睡大觉的时候,马德里的外交官还在打嘴仗。
虽然美国一直要求尽快进行正式停战谈判,但是中国谈判代表却始终坚持基本谈判原则,巴基斯坦等几个国家也认为正式谈判的条件还不成熟,就连印度也认为需要更多时间为正式谈判做准备。
印度的这一态度很好理解,因为印度不大愿意进行公开谈判。
因为掌握了第一手情报,知道中国军队即将发起进攻,所以关国的焦急心情也完全可以理解。
问题是,外交谈判不是军事行动,不可能一蹴而就。
既然非正式会晤没有对战争造成多大影响,王元庆也就没有让项铤辉把谈判的事情告诉裴承毅。
只要按部就班的发起下一轮进攻,谈不谈对共和国都没有什么影响。
第158章 军长的担忧
夜幕降下,24军在罗少鹏少将的率领下,率先踏上西进征程。
虽然在众多军长中,罗少鹏是最桀骜不驯的一个,对裴承毅也最不满,但是前线指挥部安排24军打头阵的时候,罗少鹏没有抱怨什么。能够成为统帅数万官兵的少将军长,总得有点本事。罗少鹏对裴承毅再不满,也应该知道24军的处境,以及他的处境。因为错过了北上突击新德里的机会,24军已经成为东线战场上最无足轻重的部队,所以不管是罗少鹏、还是24军的官兵,都得抓住这次机会。用罗少鹏在出发前鼓励将士的话来说,如果24军仍然无所建树,很有可能在战后降为二线部队,甚至被撤编。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参战前,项铤辉就明确无误的告诉所有军长,各军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将决定在共和国陆军中的地位。因为成立前线指挥部的时候,裴承毅从各军抽调了中级军官,所以各军军长早就收到消息,战争结束后,陆军肯定要调整编制,主力野战军肯定会裁减,陆军总规模也会缩小。
能够当上军长,就有能力看出这场战争对共和国的影响。
按照某些新闻媒体评论员的话来说,印度战争将是共和国在21世纪前40年打的最后一场大规模地区性战争,在来的30到35年之内,共和国不大可能再次参与类似的大规模战争。虽然不排除共和国参与其他地区局部战争的可能性,但是陆军作为“决定性力量”,是否派遣陆军参战将直接由国家基本战略决定。在共和国不愿意卷入大规模战争的背景下,陆军将再次恢复“国土防御部队”的身份,不可能像空军与海军那样,甚至不可能像海军陆战队那样,成为共和国干预国际事务的急先锋。
不用参与大规模地区战争,自然没有必要保留一支过于庞大的陆军。
既然没有必要保留太多的地面部队,精简战斗部队势在必行。
实际上,王元庆已经在为裁军做准备。加强军队职业化建设,提高士官的比重,就是王元庆为共和国的第三次军事改革做的准备工作。按照外界的预测,王元庆肯定会在执政的最后一年开始军事改革,将共和国陆军的总兵力削减到50万左右,最多保留8个主力野战军,更有可能取消军一级编制,以旅为最高战斗单位,从而大幅度提高共和国陆军的作战灵活性。果真如此的话,陆军主力作战部队肯定会被控制在20到24个旅之间,总兵力不会超过20万。
毫无疑问,这么做,对共和国的好处非常明显。
缩减陆军规模,等于让空军与海军、以及更有发展潜力的天兵获得更多的投入。从国家安全角度考虑,20个主战旅足够确保共和国的本土安全,足够同时打赢两场低烈度局部战争,或者一场高强度地区战争。即便遭遇大却模地区战争,因为提高了士官比例,所以可以在战时通过征召士兵的方式,将作战部队扩大好几倍,同时确保各作战部队的战斗力不会大幅度下滑。要知道,在作战部队中,以班长为代表的士官才是真正的顶粱柱,1个好班长能够带动8到10个士兵。即便陆军规模过小,会产生负面影响,也可以通过扩大海军陆战队,让海军陆战队担负部分地面作战任务的方式确保军队的总体战斗力。长远来看,随着共和国不再受到周边国家的威胁,今后的军事行动以对外干预为主,擅长与海军配合作战的陆战队更加适合对外干预行动。
站在政治家的立场上,王元庆有足够的理由把陆军由70万裁减到50万。
站在其他军种的立场上,也有足够的理由支持裁减陆军。
可是站在陆军官兵,特别是各个军长的立场上,肯定反对裁减陆军,因为那等于抢走他们手上的饭碗。
各军军长也早就听到消息,元首不会拿陆军将领开刀。
不管怎么说,陆军仍然是共和国第一大军种,在共和国军队中的地位非常高。别的不说,总参谋长是陆军上将,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任总参谋长的裴承毅也是陆军中将,而在此次战争中表现突出的袁晨皓仍然是陆军上校。虽然空军与海军将领有很大的发言权,但是在共和国高层军事领袖中,陆军将领仍然占了大半壁江山。元首要想拿陆军开刀,首先就得问问项铤辉与裴承毅是否同意。
按照大部分陆军将领的想法,元首很有可能通过组建战区司令部的方式,逐步瓦解陆军在共和国军队中的“霸权”地位,并且为“失业”的陆军军长提供新的饭碗,让陆军支持军事改革。
成立战区司令部的消息早就传出来了,虽然没有在这场战争中落实,但是所有军长相信,随着裴承毅通过这场战争站稳脚跟,当仁不让的成为总参谋长的接班人,关于下一任总参谋长的纷争告一段落,成立战区司令部的事情将水到渠成。即便不在项铤辉的任内完成这件事情,裴承毅上台后都会通过支持军事改革,全面调整共和国的军事指挥机制,让战区司令部制度全面取代现在的军区制度。
站在元首的立场上,王元庆肯定会与裴承毅联手推行战区司令部制度。
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