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36(2 / 2)

国策 闪烁 5710 字 2019-04-10

西方新闻媒体普遍预测战争将在圣诞节前结束,数十万中国军人将回家过圣诞节。毫无疑问,西方新闻媒体搞错了一个概念,即圣诞节不是东方的节日,共和国的基督徒占总人口还不到05,更没有几个军人信耶稣。就算共和国军人能在新年到来前回家,也不是过圣诞节,而是过元旦节。

半岛电视台从一开始就认为战争不大可能在年内结束,但是肯定会在下年初结束,算上撤军的时间,半数以上的共和国军人能够在春节到来之前回到家里。如果共和国愿意承担印度战后重建的重任,其余的共和国军人大概要等到下一个春节才能与家人团圆。不管怎么样,大规模军事行动很快就会结束,战争也会很快结束。

战争在什么时候结束,不由大规模军事行动决定,而是由印度的战后政治进程决定。

根据这个理论基础,半岛电视台大胆预测,9月底,最迟10月初,得到共和国支持的印度临时政府就将在新德里成立,随后逐步接管占领区的工作。如果共和国打算让军人尽快回家与亲人团圆,就会同时为印度临时政府武装一支准军事力量,并且提供相应的培训。在此期间,共和国肯定会为印度提供包括粮食、药品、日用化工品、衣服、家电在内的人道主义援助,稳定印度社会,提高临时政府在印度的地位与威信,为战后的正式大选,而且是大选打下基础。

照此推论,共和国将把印度还给印度人,由印度人决定印度的未来。

毫无疑问,半岛电视台的相关报道遭到了西方新闻媒体的一致驳斥,用n的报道来说,共和国投入数十万大军,以牺牲数千官兵、耗费数十万亿战争经费、损失巨额社会经济为代价,绝不会轻易放弃印度,更不会让印度成为印度人的印度。为了证明这一观点,n还罗列了许多证据,比如印度自然资源丰富,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劳动力,而这些都是中国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针对n的报道,半岛电视台一一做了反驳。所谓“印度自然资源丰富”,那也是总量而不是平均量,实际上,印度一直是资源进口大国,连自己的国民都满足不了,印度的资源再多也无法得到利用。“劳动力充足”就更不是理由了,即便没有这场战争,印度也需要庞大的海外市场来消化其巨大的劳动力,而消费能力最强的中国市场,无疑是解决印度持续发展问题的重要基础,中国确实需要印度的劳动力,而印度也需要中国的市场,两者是共生互存关系,不是剥削关系。

在n与半岛电视台的“引导”下,印度战后政治体制成为了全世界的焦点问题。

虽然各国政府暂时没有参与进来,但是大肆炒作的新闻媒体都知道,印度的战后问题不是中国的问题,也不是印度的问题,而是全世界的问题,因为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放弃印度的利益,均想从中获得好处。只要新闻炒起来了,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关心,迟早会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或者说会让高度重视该问题的政府正式表态。只要有足够多的国家表态,中国政府就不可能在印度为所欲为。

很明显,西方新闻媒体用的是“激将法”。

报道的新闻负面性越大,越容易引起民众的重视,也就越容易激发民众进行讨论,只要民众参与进来,就能形成一股中国政府无法抗拒的力量,迫使中国政府在印度的战后问题上向全世界妥协,从而确保西方国家在印度的利益。

问题是,共和国政府一直没有发表任何相关评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战争只期间一直比较稳定的共和国民众也沉不住气了,纷纷通过网络发表相关看法。

毫无疑问,共和国的公民希望能够借此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卷十 龙腾九天

第一百七十四章 民众眼里的战争

与历往数次战争相比。共和国的民众对待印度战争的态度截然不同,没有第四次印巴战争时的震撼与惊讶、没有东海战争时的激情与积极、没有南海战争时的愤怒与轻松、没有半岛战争时的昂扬与雄壮、也没有日本战争时的狂热与疯狂,有的只是冷静与反思,站在民众的立场上反思战争对国家与民族造成的影响。

俗话说得好,久病成医。

共和国在短短20年内,经历了大大小小数次战争,频率之高、强度之大,只有20世纪7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的美国能够相提并论。虽然没人否认共和国在这20年内取得的巨大成果,也没人否认共和国民众的生活水平在这20年内得到的巨大提升,短短20年共和国成了综合国力最强大的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按美元计算提高7倍、国民平均实际可支配收入提高11倍、国民消费在国家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增加到68、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增加到72,除了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之外,共和国用20年走完了西方国家需要100年、甚至200年才能现代化道路;但是更加没人否认,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共和国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也是唯一无法依靠科学技术、工业生产力、金融资本等表面手段能够解决的问题。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刺激人口增长的政策,二是和平稳定的内外环境,三是充足的时间。

反思战争的时候,引导民间言论的学者无一例外的提到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刺激人口增长的政策不是大问题。早在纪佑国执政时期,共和国就调整了施行4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首先鼓励有条件的夫妇养育第二个孩子;赵润东执政时期,生育条件再次放开。不但鼓励有条件的夫妇养育第三个孩子,还为养育第二个孩子的家庭提供财政补贴与福利保障;王元庆上台执政后,虽然没有继续放宽对“三胎”的限制,但是通过提高生育福利保障、义务教育水平、改革高等教育体制等方法,减轻了普通家庭养育第二个与第三个孩子的负担,让更多的家庭有能力养育第二个与第三个孩子。

关键就是后两个必备条件:和平稳定的内外环境与充足的时间。

王元庆第二次当选国家元首,在就职演说中明确提到:共和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最快只能在2055年得到缓解、在2070年得到根本解决;在此期间,共和国不但要坚持科技立国的基本国策、积极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强工业竞争力,还需要稳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的周边环境。

这句看上去极为简单的话,实际上概括了共和国在2070年之前的发展道路。

坚持科技立国的基本国策不是王元庆提出来的,早在纪佑国执政的时候,共和国就把科技发展放在了国家发展的首要位置上。复合蓄电池、超导电动机、可控聚变反应堆、远程电力传输技术等“电力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