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58(2 / 2)

国策 闪烁 5410 字 2019-04-10

可以说,该条约在具体条款上具有极强的约束力。

更重要的是,伦敦条约并不是封闭性条约,而是开放性条约。也就是说,条约正式生效之后,任何满足缔约条件的国家都可以加入条约,并且开始履行条约义务。因为条约中明确规定缔约国有维护人类社会共同利益的义务,所以在必要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在条约迅速的范围之内,强迫某些国家缔结条约。事实上。这一条最终成为了共和国与美国处理国际事务,特别是周边事务的主要依据。

站在比较公允的立场上,伦敦条约对两个超级大国更加有利。

用天空电视台某位军事评论员的话来说,伦敦条约正式生效之后,将成为两个超级核大国干预他国内政的利器。因为核技术的门槛并不高,基本原理连高中生都知道,主要技术难题是核原料的浓缩工作,日益发达的精密工艺大大降低了浓缩铀与浓缩钚的难度,所以几乎所有国家都有开发核武器的潜力。在此情况下,超级大国不但可以利用伦敦条约赋予的维护任何共同利益的义务对第三方进行制裁,在必要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借此发动军事打击。

全面销毁核武器是人类社会的福音,但是因此降低战争门槛却不是好事。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悲观。

在大部分人看来,条约主体内容主要极强的约束力,但是条约的附加条款却最大限度的照顾了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附加条款中,价值最大的就是“技术开放条款”。

按照该条款,从2038年1月1日到2044年12月31日,也就是条约第一阶段削减工作期间,共和国、美国、俄罗斯、法国与英国将开放部分可控聚变核技术,并且在2036年的物价基础上,降价30扣除通货膨胀之后援助其他缔约国建设可控聚变核电站。为了确保所有缔约国的利益,还明确规定。各缔约国将按照2036年的人口规模,每1250万人获得一座援建可控聚变核电站。在总共需要援建的172座可控聚变核电站中,共和国与美国各承担60座的援建工作、俄罗斯承担12座的援建工作、法国承担25座的援建工作、英国承担15座的援建工作。具体援建任务由五个核大国与各缔约国谈判解决,最迟于条约正式生效后12个月内签署援建合同,援建工作必须在2044年12月31日前完成80,剩余20将在2049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削减工作期间,五个核大国将按照第一阶段援建规模的150与200为其他缔约国建设可控聚变核电站,并且将援建价格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降低20与30扣除通货膨胀。为了确保援建工作到位,条约正式生效后的6个月之内,将成立“伦敦条约资金管理组织”,五个核大国在6个月内各存入相当于第一阶段援建规模30的保证金。根据援建工程的进展情况,逐步归还保证金、或者以保证金为抵押由其他国家承担援建工作。

可以说,这是30多个中小国家集体斗争的最终成果。

五个核大国没有答应提供补偿,只能在援建问题上做出让步。

实际上,按照条约附加条款的规定,即便到了第三阶段,以现在市场价格35的价格为缔约国建设可控聚变核电站都不会吃亏,因为可控聚变核电站是利润最高的产业,而且随着技术进步,可控聚变核电站的造价肯定会大幅度跳水。最重要的是,可控聚变核电站的普及与推广已经势不可挡,谁也不能阻止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为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建设可控聚变核电站,还能占领新的市场。对掌握了最尖端技术的五个核大国来说,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该附加条款仍然倾向于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其中有一点很关键,即没有明确规定2036年的可控聚变核电站造价。因为五个发达国家必须在援建工作开始之前交纳30的保证金按照共和国的援建规模计算,大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美国则要交纳大约500亿美元,而与缔约国谈判的工作在后,所以各缔约国可以在造价问题上与五个核大国谈判。换句话说,如果无法与其他缔约国签署援建义务所规定的数量,要么从其他大国手里购买“援建配额”,要么就让保证金泡汤。毫无疑问,在利润高达75的可控聚变核电站建设工程上,没有哪个核大国愿意让30的保证金泡汤,更不愿意失去宝贵的市场份额,从而必须在援建项目上尽量压低援建价格。

因为还有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援建工程,所以在压价之后,五个核大国必须在可控聚变核电站项目上投入更多的科研经费,提高技术水平,降低平均造价。由此可见,附加条款还有推动人类技术进步的作用。

当然,如果附加条款对五个核大国没有好处,肯定会被否决。

站在五个核大国的立场上,除了通过援建项目占领市场份额之外,还有两个显而易见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