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方舟”号在返回阿森松岛的途中因为舰体严重倾斜,在南纬31°47'、西经18°22'海域沉没。“乔治五世”号与“复仇”号均回到阿森松岛,堵住舰体上的漏洞之后,一同返回朴茨集斯。
虽然皇家海军在公布“皇家方舟”号战沉的原因时,将航母的设计缺陷,即综合电力管理系统没有能够正常工作,导致无法及时排出进水当成了主要原因。但是谁都知道,这些都是次要的,真正的“凶手”肯定是共和国海军的攻击潜艇。事实上,在递交给下议院军事委员会的调查报告中,皇家海军就提到了这个问题。
按照皇家海军的说法,虽然击中“皇家方舟”号的3条鱼雷装的都是化学炸药,爆炸威力在500千克tnt左右,与阿根廷海军使用的重型鱼雷相当,但是至少有1条是“智能”鱼雷,因为就是这条鱼雷从前一条鱼雷炸出的缺口中进入,然后在舰体内部爆炸,导致“皇家方舟”号的尾部隔舱严重受损,最终因为严重进水而沉没。因为爆炸点与舰体上的缺口不在一条直线上,所以可以肯定不是运气所致,唯一的解释就是那是一条智能鱼雷,而拥有智能鱼雷的只有共和国海军与美国海军。
非常可惜的是,“皇家方舟”号的沉没地点水深超过4500米,现有技术根本不可能把航母的残骸打捞起来。也就是说,皇家海军的观点只能得到幸存官兵、以及航母在沉没前的损伤记录支持,而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证据。
没有证据,自然不可能把矛头对准共和国。
再说了,英国当局肯定不想惹上共和国。
到底是怎么回事,也许只有共和国海军最清楚。只不过,按照裴承毅的回忆,相关的战斗记录早就销毁了,除了少数当事人之外,没有任何人知道真相。
当然,关键不是真相,而是皇家海军特遣舰队已经崩溃
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99章 否极泰来
听张孝珑介绍完情况,裴承毅并没感到惊讶。
李存勋介绍国内外情况的时候,裴承毅就意识到,决定局势发展的不是李存勋,上面已经对这场冲突的性质定了性,冲突结果肯定不会是某一方大获全胜。也就是说,皇家海军特遣舰队不会全军覆没,也不会安然无恙。说直接点,因为美国肯定不会抛弃英国,如果让英国政府下不了台,只能让美国政府下不了台,而美国下不了台,就会让阿根廷当局吃不了兜着走,从而使共和国当局在两难中做出选择,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结局,所以在袭击特遣舰队的时候,肯定会有所保留,终极目的是让皇家海军意识到对手的实力,在没有伤筋动骨的情况下主动撤退,最终被迫放弃通过武力收复福克兰群岛的冲突,在谈判桌上与阿根廷当局磨上二十年到三十年。
干掉几艘潜艇不是什么问题,不管怎么说,公众不可能知道海面下发生了什么事情。
关键在于如何重创3艘航母。毫无疑问,这正是华剑锋安排阿根廷潜艇冲锋陷阵的根本原因。准确的说,是军情局做出这一安排的根本原因。想明白前因后果后,裴承毅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整个作战行动是由军情局安排的,或者说是华剑锋等人按照军情局的授意安排的。毋庸置疑,粱国翔与狄泊清与华剑锋一样,也是由军情局派过来的,在安排阿根廷空军的作战行动时,肯定听从了军情局的吩咐。再往细处一想,裴承毅猛然明白了过来,军情局的身后是元首,也就是说,从一开始,这场冲突就在元首的控制之中,或者说一直按照元首的意图在发展。
想到这个问题,裴承毅突然冷静了下来。
虽然他不太愿意相信,但是他不得不相信,这潭水太深了。
从一开始,也就是李存勋让他去阿根廷担任塞隆的最高军事顾问的时候,裴承毅的主要作用就不是替阿根廷当局出谋划策,更不是帮助阿根廷打赢这场战争,而是用他的名声与影响力,让美国当局做出错误判断,即认为共和国会全力以赴的帮助阿根廷,从而迫使美国不得不展开积极行动,而最重要的结果就是布兰迪诺把杜奇威派往伦敦。如果布兰迪诺与杜奇威的反应再慢一点,结果肯定与元首设想的一样,即美国帮助英国收复福克兰群岛,共和国则借此机会造势,让拉美国家背弃美国。真要走到这一步,二十到三十年后的世界格局就很好想像了,就算美国不肯认输,都会迅速丢掉世界霸主的宝座,说不定能够用不流血的方式完成霸权交接。事实是,布兰迪诺与杜奇威在最后关头认识到了犯下的严重错误,从而使元首的安排完全落空。准确的说,是无法达到最高目的。由此可见,裴承毅在这一系列斗争中扮演的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角色,不管他愿意相信还是不愿意相信,他在阿根廷遇到的所有事情都与元首有关。因为他没能准确理解元首的意图,到了阿根廷之后就想着帮阿根廷打赢这场战争,所以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麻烦,而这些麻烦的缔造者不是阿根廷当局,而是军情局,准确的说是军情局按照元首的意图在纠正裴承毅犯下的错误。
想明白这些事情,裴承毅不免有点气愤。
关键不是他有没有理解到元首的意图,而是他被当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