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67(2 / 2)

国策 闪烁 5773 字 2019-04-10

“为年么要政审”

“我也不知道,听说以前出过事情。”

见到席朝志不想说的样子,裴承毅也就没有继续问下去。

政审并不奇怪,其实就算在美国,只要进入到核心研究机构,都要接受政审。根据裴承毅的了解,美国科研机构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绝对不要招募华裔、最好不要招募东方人。至于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定,恐怕军情局的负责人最清楚。共和国也不例外,要想进入与“炎黄计划”有关的研究单位,都得接受军情局的审核,也就是所谓的政审,只有审查合格的才能进入下一道考核程序。

“裴将军,到了,纪主任在里面等你。”

裴承毅看了眼前面的房门,对席朝志说道:“麻烦你了。对了,东方闻到了之后,你帮我招呼一下。”

“没问题,我会安排好的。”

等到年轻人走开,裴承毅才走到门边,敲响了房门。

见到实验中心主任纪小吉的时候,裴承毅的第一反应就是席朝志带错了路,因为站在门后的中年妇女看上去根本不像50多岁的人,更不像常年呆在实验中心的女强人。直到看清她眼角的皱纹、以及脖子上松弛的皮肤,裴承毅才相信,她就是纪小吉。实际上,纪小吉的五官与脸型很像纪佑国,裴承毅不可能认错人。

“你就是裴承毅将军吧久闻大名。请进,快请进。”

“这个方便吗”

“当然方便,有什么不方便的”纪小吉笑着请裴承毅进了房间,“随便坐,想喝点什么,绿茶、红茶、还是咖啡”

“这个,随便吧。”

“呵呵,你看我这人,只剩下咖啡了。”纪小吉为裴承毅冲好了一杯速溶咖啡,“前几天就听说你要来,我让小席去接你,见到他了吧”

“是他带我过来的。”

“哦,那就好。”纪小吉点了点人头,显然她还没有从工作中回过神来。”李局长在电话中跟我大致谈了一下你的情况,以及让你过来的原因。虽然中心的科研项目都会优先考虑用来开发武器装备,但是基本上都是基础研究,与军事相关的项目并不多。”

裴承毅没有急着开口。

虽然纪小吉只是实验中心主任,但是她是纪佑国的独生女。

纪小吉从办公桌上翻出了一份文件,“这是我这几天整理出来的,你抽时间看看,对你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什么东西”裴承毅接住文件,没有立即翻开。

“与军事有关的几个科研项目,我已经跟各项目的负责人打了招呼,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找他们谈,当然也可以找我谈。”纪小吉勉强笑了笑,说道,“今年的科研工作非常紧张,我们的人手一直不够,所以你得靠自己,我能提供的帮助非常有限。”

裴承毅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我会努力的,如果没有别的事,我就告辞了。”

“也行,就这样吧,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过来找我,也可以给我打电话。”纪小吉起身把裴承毅送到门边,指了下裴承毅手上的文件,示意里面有她的电话号码。

虽然基地里的通道如同蛛网一样错综复杂,但是裴承毅有很强的方向感,很快就找到了前往人员住宿区的道路。

别说今年,物理实验中心哪一年都有忙不完的工作。

让裴承毅有点无法理解的是,纪小吉是如何在日理万机之余保养得那么好的多年前就有传闻,纪小吉与王元庆搞了一段时间的地下恋情,后来因为王元庆担心政治影响,才没有继续下去。当然,现在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再过个把月,王元庆就不再是国家元首,可以像普通人那样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想到这,裴承毅也算明白了一点,纪小吉很有可能就是在为这件事做准备吧。

当然,实验中心确实缺乏人手。

用李存勋的话来说,真正的科研人员是不会嫌多的。从某中意义上讲,在关系到国家基本利益的科研领域,巨额投入只能解决基础设施上的问题,而无法解决人员上的问题,或者说投入再多的资金,也不可能立即获得优秀人才。所谓“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就是这个道理。万幸的是,情况正在改观。早在2013年,纪佑国启动“炎黄计划”的时候,就把发展教育放在了最高位置上。教育事业不可能一下子出现本质性的变化,比如在纪佑国执政时期,首先普及12年义务教育,提高国民的平均受教育水平;赵润东执政时期,教育改革的重点在大学上,建立了以国营公立大学为骨干、民营私立大学为主体的高等教育机制,也就是将教育推向了民间;到王元庆执政时,教育改革已经初见成效,建立起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正是如此,到王元庆即将离任的时候,共和国每年培养出的近350万大学生中,至少有30万留在了科研领域。要知道,在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