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74(2 / 2)

国策 闪烁 5989 字 2019-04-10

裴承毅的眉头跳了几下,似乎不相信这个问题是从袁晨皓的嘴里问出来的。

“当然,我也不是不明白,虽然按照最理想的方法,我们应该抓紧时间搞好建设,加快军事改革速度,强化国防军事力量,但是在短期内,受国家实力的限制,我们不可能把所有力量都用在军事建设上,果真如此的话,我们将成为第二个苏联。”袁晨皓长出口气,说道,“关键问题是,在军队内部搞斗争只有害处没有好处。就算我们能够为大局着想,不参与内部斗争,也不能保证其他人能有同样的想法,是不是”

“实际上,你的话已经说出了原因。”

袁晨皓愣了一下,没有反应过来。

“确实如你所说,军队内部斗争没有好处,可你的另外一句话已经说出了关键,即不是所有军人都有同样的想法。也就是说,这场斗争看似利用了军队的内部矛盾,实际上却是在解决军队的内部矛盾,即铲除阻挠改革的反对份子,让支持改革的人掌握军队大权,从而最大限度的确保改革能够顺利完成。”裴承毅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也就是说,这场斗争很快就会结束,说不定就这几天的事情。事实上,随着总参谋长的人选问题尘埃落定,这场斗争自然就会结束。”

“你对未来有什么想法”

“我”裴承毅愣了一下,知道袁晨皓是在关心他的前程,“我没什么想法,反正现在有的是事情让我做,你还是管好自己的事情吧,既然极有可能成为南亚战区司令官,你就得拿出个样子来,做点实际的工作。”

“得了,你又来了。”

“我可没有跟你开玩笑,如果我没猜错,五到十年之内,你都得呆在南亚战区。”

袁晨皓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就算如此,我又能怎么样”

“还看不明白”裴承毅笑了笑,说道,“你想想,马岛冲突就要结束了,南大西洋那边搞不出什么名堂来,就算今后我们要在美国后院点几把火,最多也是些小动作。南亚地区的问题早已解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随着欧州正一步一步的走向统一,俄罗斯借着经济复苏再次扬眉吐气,下一个热点地区就在你那边,或者说就在你的旁边。”

“中东地区”袁晨皓立即皱起了眉头。

裴承毅笑了笑,没再多说什么。

“果真如此的话,恐怕让我回来就不仅仅是参加会议这么简单的。”

“也就是说,你早就做好了准备。”

“没做好准备,我敢回来吗”

裴承毅笑着摇了摇头,没有追问下去,而是让袁晨皓自己决定说还是不说。

毫无疑问,袁晨皓也是个聪明人,而且在某些时候比裴承毅还有心机。

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109章 十字路口

东方闻再次赶来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两人稍做准备,乘车去了总参谋部。虽然按照新的编制体系,裴承毅去了物理实验中心后,所有工作向军情局负责,而袁晨皓则向国防部负责,但是按照项铤辉的要求,参加重要高层会议的将领先去总参谋部报道,再一同前往元首府。看似平常的安排,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即便是再不懂政治的军人都看了出来,项铤辉通过此举表达了军队的态度,即不管谁出任总参谋长,军队都是铁打的一块。

事实果真如此吗

前往总参谋部的路上,裴承毅与袁晨皓没有谈军队内部的事情,而是重点讨论了下一个热点地区,也就是中东地区的局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的区被称为“世界的火药桶”,算上2017年的伊朗战争,在短短70多年内,该地区连续爆发了三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总计7场战争,以及大大小小无数次武装冲突。若论战争频率,中东地区无疑是世界上最热闹的地区。直到伊朗战争结束,该地区才稍微平静了一点。原因无二,之前该地区的所有战争都与石油有关,当石油不再是头号战略资源的时候,该地区的局势自然缓和了许多。从某种意义上讲,以色列能够与阿拉伯国家和解,特别是允许巴勒斯坦建国,就是因为中东不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要地。

因石油而兴起,又因石油而衰落,恐怕是中东地区最真实的写照。

更重要的是现实是,随着大萧条结束,受中美冷战的格局逐渐形成,欧洲与俄罗斯不甘心成为二流国家,伊朗、以色列、埃及等地区性强国与地区性大国力求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等因素影响,中东地区再次成为了战略热点地区。其中最“热”的无非就是以色列与伊朗的宿怨。

单纯的讲,以色列与伊朗没有矛盾。

从历史上看,犹太人与波斯人也没有血海深仇。

可以说,以色列与伊朗的矛盾,就是谁来控制中东地区的矛盾。

20年前,美国悍然出兵攻打伊朗的时候,正是共和国与俄罗斯的鼎力支持,伊朗才没有成为第二个伊拉克,在经历了长达数年的艰苦抗战后,最终赶做了侵略者,并且成为中东地区数一数二的大国。

只是,现在的伊朗已经不是20年前的伊朗,现在的共和国也不是20年前的共和国。

事实上,伊朗战争期间,积极支持伊朗的不是共和国,而是俄罗斯。当时共和国刚刚经历了东海战争,军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赵润东正在大搞军事改革,并且借军事改革与彭茂邦争夺军权,所以不管是赵润东、还是彭茂邦,都不太关注中东局势。在俄罗斯明确表态会支持伊明之后,共和国自然乐得做好人,除了提供武器装备等必要的军事援助之外,并没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行动。

共和国的这一态度对伊朗战争之后的中东局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虽然伊朗当局从来没有否认共和国提供的帮助,但是很多伊朗人,包括部分伊朗政治家与军人始终认为,如果共和国能够更加积极一些,比如像当初帮助巴基斯坦那样,在战争期间为伊朗提供更多的援助,伊朗战争就不会持续好几年,伊朗的损失就要小得多,美国付出的代价也要大得多。更重要的是,伊朗战争的最终结果不是美国从伊朗撤军,而是伊朗成为中东霸主。

这种想法的直接后果就是,伊朗在外交政策上更加倾向于与俄罗斯。

别的不说,伊朗战争结束后,伊朗当局除了按照在战争期间与共和国达成的协议、将部分油田的开采权转让给共和国的石油企业之外,并没给予共和国石油企业更多的优惠,甚至在战后提高了油田的国有化率,并且通过退出欧佩克,与俄罗斯、委内瑞拉、利比亚导叙利亚组建“石油天然气输出国集团”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