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共和国开先例,美欧俄自然不甘落后。
短短几年之内,争夺非洲国家的斗争就进入了白热化状态。
毫无疑问,共和国选择的竞争方式是西方国家所不愿意看到的。
一直以来,哪怕在美苏冷战时期,西方世界对待非洲的基本政策都是“留下圣经、带走黄金”,即用各种手段掠夺非州的资源。正是如此,20世纪60年代的独立浪潮后,非洲大陆一直动荡不堪、战乱不断。根据联合国相关机构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超过六成的战乱发生在非州,近2亿非洲人因战乱丧生、近10亿非洲人在战乱中失去家园,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万亿美元。非洲地区因此落后全世界半个世纪,某些地区甚至落后人类文明百年以上。
共和国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竞争方式,即看谁能帮助非洲国家走出贫困。
毋庸置疑,在此情况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别想带走黄金。
问题是,在这场斗争中,谁也不能忽视非洲本地大国的意愿。
也许,这就是李存勋把裴承毅带到内罗毕的原因吧。
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10章 自由与面包
极度落后有两个产物,一是贫困,二是失衡。
任何一个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得解决地区内平衡问题。
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无疑是欧洲国家。作为工业文明的发源地,西欧率先完成工业化建设,西欧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发达国家。欧盟成立之后,在欧洲民众“共同进步”愿望的推动下,欧洲最先开始解决地区内发展平衡问题。在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中,欧盟没有把出现主权债务危机的希腊、葡萄牙、爱尔兰、西班牙、意大利等国扫地出门,除了由法德主导的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之外,与欧洲民众早就认同了的共同发展观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欧州之后,在解决地区内平衡问题方面做得最好的就属北美地区了。由美国主导的“北美贸易自由区”在很大的程度上将北美地区最大的三个国家融合在了一起,在促进地区内共同发展方面做出了极为显著的贡献。美国与加拿大是发达国家,基础实力雄厚,不存在共同发展方面的问题,受影响最大的当属墨西哥。从某种意义上讲,拥有一亿多人的墨西哥能够大踏步的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作用居功至伟。美国也不是没有得到好处,作为发达国家的墨西哥在西约集团中的重要地位与重要作用,为该集团的拉美地区的扩张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
从2013年开始,共和国也在努力解决地区内平衡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此之前共和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就是为了缩小地区内差异。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共和国提出了“中国南亚共同体市场”;南海战争之后,共和国不遗余力的帮助老挝、柬埔寨、越南等国发展经济;半岛战争之后,共和国全力扶持朝鲜;印度战争之后,共和国不但帮助印度进行战后重建,还将印度纳入了“亚洲环印度洋经济共同体”;这些举动,无一例外的都是为了促进地区内发展平衡。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否平衡,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关系,越发达的地区,经济发展越平衡。更重要的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该地区核心国家的国际地位。美国能够称霸全球数十年,与北美地区的发展水平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共和国能够向美国叫板,也与东亚地区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当然经济发展水平与地区核心国家的作用是相互的,因为没有一个起到绝对主导作用的核心国家,所以欧盟才没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超级大国。
由此可见,共和国在非洲取得的成功,与区域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准确的说,帮助非洲国家的时候,共和国把准了脉,理清了病症,并且下对了药。如果针对某一个非洲国家,非洲的贫困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只有提到区域的高度上,才能根除非洲的“贫困病”。
毋庸置疑,在搞发展方面,顾卫民确实有一手。
在顾卫民之前,虽然王元庆也非常重视非州问题,别的不说,在担任国家副元首与国家元首的10年间,王元庆正式外访12次,其中访问的非洲国家占了六成左右,但是在解决非洲贫困的问题上,王元庆没有提出多少有价值的建议,也没有采取多少行动,大部分时候多是以放任自流的方式,由民间企业去开拓非州市场。
进军非洲的时候,共和国必须面对一个巨大的挑战,那就是“地头蛇”。
从某种意义上讲,王元庆不肯在非州问题上来取更加积极的行动,与非洲的几个地区性强国有很大的关系。
在少有的几个非洲强国中,南非最值得关注。
与众多“非州兄弟”相比,南非的条件算得上得天独厚。地理位置方面,位于非洲大陆南端的南非只与不成气候的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与莫桑比克相邻另外还有莱索托与斯威士兰两个被南非包裹着的邻国,基本上没有外来威胁,而且受纳米布沙漠与卡纳哈迪沙漠的阻挡,南非基本上不用考虑北方穷亲戚家的难民涌入自己的家园。因为地处南温带,受印度洋与南大西洋的影响,气候适合农业生产,所以南非的农业非常发达,不但能够保证粮食自给自足,还是非洲少有的粮食输出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