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特遣舰队不得不依靠从本土赶来的远洋综合补给舰,而不能前往近在咫尺的卡拉奇港获取补给。从某和意义上讲,纪佑国没有趁机收复被印度霸占了数十年的藏南地区,而是把这个历史重任留到15年之后,由王元庆出手解决,一个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当时的后勤保障能力支撑不起一场全面战争。
因为第四次印巴战争并未彻底消除印度的战略威胁,所以战后共和国与巴基斯坦都认识到了问题的严峻性,并且加大了军事合作的范围、提高了军事合作的深度,并且按照轻重缓急、对两国间的数百项军事合作项目排了个顺序。在重要的战略工程中,瓜达尔港工程建设列在第二位,仅次于修建喀伊战略铁路。
当时,裴承毅刚刚从年校毕业,在总参谋部工作了不到一年。
虽然受所学专业的影响,裴承毅没有像其他几位跟他一起进入总参谋部的年轻军官那样,获得前往瓜达尔港考察的机会这些年轻军官后来都成为了总参谋部后勤装备处的高级参谋,部分还成为了将军,但是按照总参谋部的规矩,新到的参谋将花一年的时间熟悉各个部门的情况,裴承毅也因此参与了瓜达尔港的规划工作。准确的说,是有幸接触到了瓜达尔港的规划蓝图。因为以他当时的级别,根本不可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再加上他学的不是后勤类专业,连提意见的资格都没有。
毋庸置疑,瓜达尔港从一开始就被定为共和国与巴基斯坦共用的综合型海军基地。
所谓综合型海军基地,就是具有“大本营”的性质,包含供舰队停靠的深水良港包括配套的码头、仓库、岸上营地、通信指挥中心、情报中心等,供舰载航空兵驻扎的大型航空站往往也是远程巡逻机的基地与空运基地,供陆战队或者远征部队驻扎的营地包括配套的兵营、仓库、训练场地、交通站、通信中心等,专门提供给潜艇的洞库因为很少有国家将战略核潜艇部署在海外,所以不需要具备支持战略核潜艇的能力,但是必须拥有支持攻击核潜艇的能力,连接各处军事设施与军事基地的地面交通系统主要是货运铁路线与高等级公路网,以及各种配套设施。
由此可见,在21世纪初进行建设规划的时候,瓜达尔港的规模就异常惊人。
正是如此,瓜达尔港的建设才如此引人瞩目,并且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如此多的阻力。
半岛战争结束后不久,已经升任陆军少将的裴承毅曾经去过瓜达尔港一次,虽然只在那边呆了不到两天,但是瓜达尔港还是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当时,第四期工程已经完成,整个军事基地群已经初具规模。根据巴基斯坦当局在当时公布的相关消息:第四期工程结束后,瓜达尔海军综合基地下设的瓜达尔军港、瓜达尔潜艇基地、吉吉海军航空站、伯尼斯陆战队兵营与吉沃尼战略情报站均以投入使用,形成了以瓜达尔军港为核心、东西横跨150千米、南北纵跨100千米、各营地与设施占地总面积超过5万亩、南亚地区最为庞大的海陆空联合军事基地群。
与最初的规划相比,当时的瓜达尔港已经大大超标了。
问题是,建设工作并没就此结束。
裴承毅参加的考察团提供的考察报告对瓜达尔港的重要性做了阐述,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了详细说明。作为报告的起草者之一,裴承毅明确提出,瓜达尔港的交通设施仍然有待完善。
非常凑巧的是,当时已经掌权的王元庆非常重视南亚地区。
从事后的角度来看,王元庆高度重视南亚地区,正是为后来的印度战争做准备。从某种意义上讲,王元庆最想打的不是日本战争,而是印度战争,因为半岛战争结束后,赵润东就提出了“日本战争不可避免”的观点,并且以此为由发起了第二次军事改革,在短短数年间把日本逼上了绝路,让日本战争变成了不得不打的战争,结果是王元庆上台后,不得不完成赵润东没有完成的工作。
受到王元庆的高度重视,等于为瓜达尔港扩建开了绿灯。
在众多扩建项目中,最引人瞩目的无非是从俾路支省首府奎达与信德省首府卡拉奇到瓜达尔港的两条双向铁路。因为这两条铁路不在最初规划之中实际上,当时规划了从奎达到瓜达尔港的铁路,只不过是一条年运输能力仅有1000万吨的单线铁路,所以在共和国提出扩建计划之后,巴基斯坦当局并不买账。经过数年谈判,巴基斯坦最终同意修建这两条铁路,只是由共和国承担全部费用,并且补偿沿途民众的损失。
可以说,如果不是日本战争迅速结束,共和国的战争开支远低于预期,以及王元庆正在积极谋划收复藏南地区的军事行动,甚至已经开始准备针对印度的战争行动,恐怕巴基斯坦当局就得为这种耍赖皮的行为负责了。
当然,单独出资不是没有好处,那就是能够极大的加快施工速度。
因为担心收复藏南地区的军事行动会导致战争提前爆发,所以这两条极为关键的战略铁路都在藏南冲突爆发前通车。虽然为了赶进度,共和国为这两条铁路多付出了数十亿的工程款项,但是由此争取到的几年时间,为共和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印度战争爆发前,围绕着瓜达尔港与卡拉奇港的地面交通系统已经非常发达了。虽然在整个战争期间,裴承毅都没有考虑从巴基斯坦的信德省杀入印度的古吉拉特邦与拉贾斯坦邦,甚至没有向信德省部署共和国的地面作战部队,但是依靠高度发达的地面交通系统,送到卡拉奇与瓜达尔港的军事物质能够在24小时之内送到前线部队手中,有效的提高了后勤保照效率,为前线指挥官提供了更多的战术选择。
事实上,这两条铁路影响到的不仅仅是印度战争。
从某种意义上讲,裴承毅在印度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把前线指挥部的部分设备送往瓜达尔港,想把后来的战区司令部设在瓜达尔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瓜达尔港拥有最理想的地面交通系统。
这里必须重点提到从瓜达尔港到奎达的这条铁路。
早在21世纪初,因为共和国进口石油的60来自海湾地区、进口石油的80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而共和国没有能力控制马六甲海峡、八度海峡位于印度半岛南端,是从霍尔木兹海峡到马六甲海峡的必经之地与霍尔木兹海峡,所以在积极建设海军的同时,共和国必须谋求获得一条更加稳妥的能源运输通道。在此背景下,共和国为修建从巴基斯坦奎达到伊朗扎黑丹的铁路线提供了巨大帮助。事实上,共和国在瓜达尔港大兴土木,就是为了掩护从扎黑丹到奎达的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