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32(2 / 2)

国策 闪烁 5721 字 2019-04-10

得益于海军舰队编制体制改革,海军航空兵,特别是舰载航空兵的编制也做了调整。

与舰队的新编制一样,航空兵也取消了以往的联队制,而是按照大队与中队,集中管理所有航空作战力量,再根据需要分配航空作战力量。也就是说,如果作战强度不大,可能只在航母上配备48架、甚至24架战斗机,如果需要执行非战斗任务,则会在航母上配备更多的支援飞机,如果作战强度很大,则有可能在航母还是配备72架、甚至96架战斗机。通过这种灵活的编制方式,能够用最少的航空兵执行最多的任务。

到2040年底,共和国海军在拥有9支航母战斗群的情况下,舰载机部队的规模仍然维持在6支联队的水平上,既只有6个重型制空战斗机大队、12个轻型多用途战斗机大队与6个支援大队。

问题是,舰队与航空兵的编制体制不是没有问题,而是有很大的问题。

在兵力规模不足的情况下不降低出动率,就等于提高了出勤率,从而使大部分装备在和平时期得不到足够的维护保障,并且会导致装备加速老化。虽然在正常情况下,这些问题需要10年、甚至20年才会暴露出来,但是共和国在2035年经历了印度战争,海军大部分现役装备均参加了印度战争,所以短短几年内,装备老化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而问题最严重的就是海军航空兵。

正是如此,在j16与j17的改进项目上,海军才没有与空军争抢。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海军航空兵的首要问题不是购买多么先进的作战飞机,而是如何尽快搞到一批新的作战飞机,以便让那些过度使用的战斗机能够得到正常维护,并且达到设计服役年限。

万幸的是,这个问题已经引起重视。

从2040年底开始,海军就加大了航空兵的采购力度,新订购的作战飞机肯定已经陆续交付。

虽然护航战舰的老化程度也很严重,但是战舰的设计寿命普遍在30年以上,比战机的设计寿命长10年左右,所以战舰的更新换代压力暂时还没有暴露出来,大部分战舰至少还能服役5到10年。只要海军能在最近几年内采购更多的护航战舰,就能有效解决战舰老化问题。

对即将爆发的中东战争来说,海军的压力主要还是来自外界。

不管怎么说,美国海军拥有12支随时可以调动的航母战斗群,而共和国海军最多只能动员9支航母战斗群。

要想打赢中东战争,就得保证海上航线畅通无阻。

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恐怕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印度洋北岸的众多军事基地上了。

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44章 紧锣密鼓

飞机降落在吉吉机场上的时候,裴承毅才翻到与天军有关的资料。

因为物理实验中心的很多尖端科研项目都与天军有关,而且前面已经提到,天军是第三次军事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所以裴承毅没有格外关注天军的建设情况,也不需要在这上面花多少时间。

不管怎么说,天军还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作战能力。

更重要的是,就算天军拥有货真价实的战斗力,也派不上用场。

早在20年代末,也就是日本战争结束后不久,共和国与美国联手推动全面销毁核武器的时候,两个超级大国就带头签署了一份开放性质的国际条约,即外层空间非军事化国际公约。虽然这份公约的实际约束力非常有限,比如所谓的“非军事化”,仅指针对他国的进攻性军事部署,而不针对保护本国的防御性军事部署,但是该条约明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攻击太空军事设施等于攻击国土,也就是说,如果共和国在战争中攻击了美国的军用卫星,就等于攻击了美国国土,等同于向美国宣战。

虽然实际操作中,中美双方都有意无意的践踏这份国际公约,比如在印度战争中,共和国就用低功率激光器让几颗美国的军事侦察卫星在通过印度上空的时候无法正常工作。又比如在马岛战争期间,美国也设法让共和国的几颗军事侦察卫星无法在南大西洋上空正常工作。但是这类不会产生永久性损伤的破坏很难留下证据,不可能作为大国间开战的理由。也就是说,这是攻击太空军事目标的底线,超过这条底线,即便双方不愿意交战,也会受条约限制而不得不正式宣战。

更重要的是,伦敦条约中明确规定,太空军事目标为“战略目标”。这个应俄罗斯的要求加上去的规定,实际上就是要利用伦敦条约阻止共和国与美国统治全球,或者说让共和国与美国有所收敛。原因很简单,现代战争中,取胜的关键就是夺取制高点,也就得瘫痪对手的军事卫星系统;在太空目标得到国际条约保护的情况下,除非共和国与美国打算正面交战,不然在处理地区战争的时候就得有所顾忌,从而为俄罗斯这样的准大国提供表演发挥的机会。

可以说,从一开始,裴承毅就没有考虑天军。

事实上,因为天军属于准战略部队,所以裴承毅也没有机会指挥天军。

来到瓜达尔港,裴承毅才得知,袁晨皓已经安排好了联合司令部的事情,在他到达前几个小时乘专机去了德黑兰。虽然用负责接待裴承毅的参谋的话来说,战区司令是应伊朗当局的强烈要求才提前赶往德黑兰的,但是裴承毅知道,袁晨皓几个小时都等不了,主要还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