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战争之后,美国提出的巴以和平方案中就看得出来、叙利亚总是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虽然美国故意冷淡对待叙利亚的主要原因是不可能让以色列像交出西奈半岛那样,把戈兰高地归还给叙利亚,但是叙利亚的尴尬处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加上伊朗没有与以色列接壤,在需要为以色列树立一个敌人,从而利用以色列牵制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情况下,美国没有理由扶持叙利亚。
问题就在这里,一个只有3000万人的国家能够做些什么
不管怎么说,叙利亚的军事实力并不强大。
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前,叙利亚的国防实力远不如以色列,甚至比不上由美国武装起来的伊拉克。别的不说,当时叙利亚陆军的主战坦克中,最先进的t72只有不到200辆,大部分都是20世纪50年代的t55、以及60年代的69式。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叙利亚开始加强国防建设,特别是在伊朗战争之后,叙利亚当局把国防安全放在了经济建设之前。虽然当时的叙利亚仍然没有多少资本,但是可以想方设法的从友好国家获得援助。根据军情局掌握的情报,伊朗战争之后,因为伊朗当局没有必要继续维持近250万人的军队,所以武器装备严重过剩,在伊朗削减军备的时候,剩余军火的七成都无偿提供给了叙利亚,其中至少包括400辆主战坦克与120架作战飞机。虽然伊朗不可能把最好的装备送给叙利亚,但是对于已经好多年没有采购新装备的叙利亚军队来说,伊朗的援助简直就是救急。事实上,在此期间,共和国也无偿援助过叙利亚,比如在半岛战争之后,共和国开始为后面的日本战争做准备,军队进行大换装,空军在数年内淘汰了数百架作战飞机,其中就有部分战斗机无偿援助给了叙利亚,还有部分战斗机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了叙利亚。再比如,藏南冲突后,南亚局势急剧恶化,战争不可避免,共和国陆军开始全面换装,而在此期间淘汰下来的很多主战装备都无偿援助给了叙利亚这样的友好国家。
总而言之,在2037年之前,叙利亚军队基本上靠无偿援助过活。
直到叙以战争爆发前,叙利亚当局才意识到其军事力量有很大的问题,决定在军事建设上投入更多的经费。也就在这一年,共和国与叙利亚签署了一份极为重要的条约,即中叙友好互助同盟条约。懂点共和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是与共和国结盟的“入场券”,只耍与共和国签署了这份条约,就是共和国的准盟国。这不是一份理论上的同盟条约,而是一份有着明确现实意义的条约。别的不说,签署该条约之后,叙利亚当局就可以得到共和国当局的担保,用国内资源、主权收入也就是关税等税收、国营企业等等资产做抵押,从共和国的金融企业获得贷款。
因为不是第一个签署这份条约的国家,所以叙利亚当局非常清楚该条约的重要性。
正是签署了这份条约,当年年底,叙利亚当局就用拉卡省、哈塞克省与代尔祖尔省的资源开采权做抵押,从共和国的3家民营金融企业获得了总计5500亿元的长期贷款。毋庸置疑,这3家金融企业都与三坚集团等资源企业有密切关系。
实际上,早在10年前,三坚集团就在叙利亚东北地区进行了资源勘探,并且相信在哈布尔河幼发拉底河的支流上游地区应该有比较丰富的矿产资源。根据军情局提供的情报,叙利亚能够用3个省的资源开采权换到为期5年的5500亿元贷款,与三坚集团董事长蔺慕勋有很大的关系,甚至有理由相信,正是蔺慕勋积极推动,才让叙利亚拿到了贷款。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顾卫民在上任后不久就与叙利亚签署了友好互助条约,多半是共和国的资源企业、金融企业、乃至军火企业共同推动的结果。用李存勋的话来说,为叙利亚提供5500亿元贷款,无疑是用来钓大鱼的诱饵。
非常可惜的是,这份贷款没能帮助叙利亚在2038年打赢叙以战争。
事实上,叙利亚铁定会输掉叙以战争。
叙以战争爆发前,叙利亚当局就在与中重集团、中航集团、乃至北方重工大连造船厂就是北方重工的子公司进行秘密谈判,希望能够以比较低廉的价格采购一批先进武器装备,比如共和国陆军的dz31系列主战坦克、db30系列步兵战车、新型电磁炮、dz25系列垂直起降运输机、j17系列战斗机、小型电动攻击潜艇与小型护卫舰。总而言之,叙利亚希望能够尽快得到这些世界一流的武器装备。根据军情局提供的资料,谈判进行得并不顺利,主要就是价格谈不拢。而价格谈不拢的主要原因就是共和国的几家军火商不大愿意按照“最惠国”的标准把武器装备卖给叙利亚,坚持要叙利亚支付额外的费用。因为叙利亚已经与共和国签署了友好互助条约,等于永久获得了最惠国待遇,所以共和国军火商在这个问题上做文章,摆明了不想把武器卖给叙利亚。
直到叙以战争爆发前2个月,共和国才与叙利亚签署了第一份军火销售合同。
笔无疑问,当时已经来不及把军火提供给叙利亚了。
因为叙以战争是一场典型的速决战,所以等到叙利亚当局催促共和国的军火商尽快交货的时候,战争已经结束了。
正是如此,叙以战争对“共和国牌军火”的国际形象并没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
整个叙以战争中,叙利亚的主战装备都来自伊朗,而且大部分都是20年前伊朗从俄罗斯购买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产自共和国。因为这些武器装备都有15年以上的历史,性能严重落后,所以在战场上败给美国的最新装备,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
叙以战争后,叙利亚的国防建设才走上正轨。
俗话说得好,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虽然叙利亚在这场短暂的冲突中输得非常彻底,但是也相当于摆脱了负担,可以从基础开始,重新打造一支国防力量。
2038年下半年,叙利亚的访问团就去了北京。
当年年底前,共和国就按照友好互助条约中规定的义务,派遣一支由近200人组成的军事顾问团,帮助叙利亚重建国防军事力量。让裴承毅略感惊讶的是,这支军事顾问团的领队就是苏劲辉上将。
因为苏劲辉明显不属于“圈子内”的人,所以这件事情并没引起重视,甚至没有做太多的报道。更重要的是,在对外宣传中,军事顾问团的领队只是一名上校军官,而不是共和国的陆军上将。
不管怎么说,这再次证明,早在几年前,共和国就在为中东战争做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