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直接点,如果共和国不肯出售dz31a与db30a,伊朗出再多的钱,也买不到这两种领先西方国家近10年的主战装备。
非常可惜的是,伊朗没有如愿以偿的买到dz31a与db30a的生产许可证。
伊朗当局购买生产许可证的意义并不大,因为这两种主战装备的装甲、电磁炮、复合蓄电池、电动机等主要部件都无法在伊朗生产,必须从共和国进口,而伊朗能够生产的只有底盘、行走机构、观瞄设备等次要部件。以进口零件、再组装的方式进行采购的话,因为零备件的价格本来就偏高,所以反而不太划算。
因为dz31a与db30a的性能让伊朗当局非常满意,所以2039年底,内贾德应顾卫民的邀请访问共和国的时候,再次提出购买dz31系列与db30系列主战装备的请求。虽然共和国当局没有批准出口dz31c与db30d,但是并没阻止继续向伊朗出口dz31a与db30a。2040年初,经过3个月谈判,双方最终签署了一份总价值超过5000亿元,分期执行的军火贸易合同。
按照合同约定:伊朗方再将分成3批从共和国采购1200辆dz31a主战坦克与1980辆db30a步兵战车,组建一支拥有1500辆dz31a主战坦克与2400辆db30a步兵战车的陆军装甲部队足以武装3个装甲师与5个机械化步兵师,使伊朗陆军成为海湾、乃至中东地区最强大的陆军;除了第一批的300辆dz31a与420辆db30a以整车进口的方式购买之外,第二批450辆dz31a与630辆db30a将以模块化零部件出口的方式在伊朗组装,第三批750辆dz31a与930辆db30a将以散装零部件出口的方式在伊朗组装,共和国的制造商将提供相关技术援助。
这是一个很有野心的扩军计划,却来得太晚了一点。
战争爆发前,伊朗仅获得了150辆dz31a与210辆db30a。因为战事紧迫,所以原本应该按照装甲师标准重新整编的“阿瓦士师”第5装甲师,即以前的“哈塔米师”,因为在解放阿瓦士的战斗中表现英勇,所以更名为阿瓦士师不得不降低标准,按照机械化步兵师的标准进行了临时整编。
也就是说,除了霍梅尼师之外,也就只有阿瓦士师稍微有点战斗力。
非常关键的是,这两个师都出现在了战场上,而且是攻打哈卡里省的绝对主力。
不得不承认,伊朗当局很把这次进攻当回事。
从某种意义上讲,不管是内贾德、还是哈什,都把这场战斗当成了“正名”的机会。
虽然按照伊朗当局的宣传,伊朗军民击败了入侵的美军,但是客观的讲,美国不是败在了伊朗手里,而是败给了大萧条。美军全部撤出伊朗时,用31274名官兵阵亡包含失踪官兵、71632名官兵受伤换得了伊朗军队735623人阵亡、2154329人负伤如果算上平民伤亡的话,这两个数字分别为163万与589万,即便除掉200万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伊朗军民伤亡总数字都相当于开战前国民总数的9。由此可见,伊朗当局打了一场非常惨烈的、却又在意料之中的战争。别的不说,伊朗在两伊战争中面对萨达姆伊拉克,都伤亡了上百万军民,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这点伤亡已经非常低了。正是如此,美国当局一直没有认为败给了伊朗,用美国前陆军参谋长福勒上将的话来说,如果可以的话,美国将在下一场战争中击败伊朗。
受此影响,伊朗的地区强国身份一直没有得到承认,特别是周边国家的承认。
伊朗当局要想成为强国,必须在这场战争中证明自己的能力。
对哈什来说,必须证明伊朗军队是在正确的政治领导下取得胜利的,才能将政教和一的体制推向其他伊斯兰国家。对内贾德来说,更需要证明改革行动是伊朗军队战斗力提升的主要原因,从而继续推进改革。
要想证明这些,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战场上击败美军。
准确的说,是在一场堂堂正正的战斗中击败不可一世的美军。
不得不说,裴承毅准确把握住了两位伊朗领导人的心理,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法让伊朗军队冲到了第一线。
问题是,伊朗军队终究是伊朗军队。
前面已经说过,决定部队战斗力的第一要素不是装备,而是官兵素质。准确的说,是军事思想与观念。
毋庸置疑,伊朗差的就是军事思想与观念。
霍梅尼师与阿瓦士师都是按照传统方式编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远程炮兵,也没有足够多的火力支援部队,更没有航空支援力量。也就是说,伊朗当局拥有21世纪30年代中期的先进装备,却用20年代初期的战术来对付40年代初期的美军。
很显然,伊朗军队占不到便宜。
正是如此,裴承毅才要求伊朗投入7个师的兵力,除了霍梅尼师与阿瓦士师之外,还有跟在后面的“哈桑师”第11机械化步兵师,以及从南面迂回的“内贾德师”第2装甲师,用老内贾德总统的名字命名、“安迪梅什克师”第17机械化步兵师,在安迪梅什克阻击战中挡住了美军第1装甲师而闻名、“阿巴丹师”第21步兵师,由伊朗战争期间在阿巴丹活动的游击队改编而成与“巴士拉师”第23步兵师,伊朗陆军中唯一由伊拉克什叶派教徒组建的部队,伊朗战争期间主要在伊拉克南部的巴士拉地区活动。
虽然放在南面的兵力达到了4个师,但是主攻方向还是在北面,因为南面的4个师都不怎么样。内贾德师在伊朗战争期间表现卓越,计划第三个换装,因此其主战装备仍然是早年从共和国购买的dz21系列主战坦克与db19系列步兵战车,不但突击能力不如霍梅尼师,通过能力也比不上霍梅尼师,所以才被留在了交通条件好一点的南面。安迪梅什克师的情况与内贾德师相差不大,也是主力师,也没来得及换装,装备状况很不理想,只能在南面活动。其他两个步兵师都是二线部队,就算在伊朗战争中表现卓越,因为长期不受重视,所以没什么战斗力。
按照伊朗当局的策划,将采用正面进攻,侧翼穿插的战术。
问题是,伊朗陆军把方向都搞错了。在他们看来,南面才是正面,北面是侧翼,因此将由南面的部队首先发起冲击,等到美军把重点转向南线后,再由霍梅尼怖与阿瓦士师在北面打开突破口。
毋庸置疑,这种“稳健”打法连裴承毅那一关都过不了。
要知道,按照伊朗陆军的部署,美军主力将在战役结束前转向凡省,而不是留在哈卡里省,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