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简单,围攻锡尔特的战斗最迟在7月5日夜间开始,如果美以联军在7月6日凌晨才发动进攻,裴承毅就能得心应手的调整南面的防御部署,让美以联军在两支战斗单位组成的铜墙铁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对杜奇威来说,扳回局面的唯一办法就是尽快发起进攻。
如果不是进攻行动需要充足的准备,恐怕杜奇威会让美以联军在4日夜间发动进攻。
这个时候,摆在裴承毅面前的选择也有很多。
万幸的是,他有比较充足的时间。
收到苏劲辉发来的报告时,裴承毅就与南线指挥官谈了一下,主要询问第九战斗单位有没有能力挡住美以联军的进攻。虽然苏劲共表示有足够的信心,但是也非常客观,即第九战斗单位只有2万兵力,而美以联军的总兵力很有可能超过20万,能在局部战场上取得近50倍的兵力优势,所以第九战斗单位很有可能守不住大马士革南面的防线。继续一支扮演机动防御力量角色的援军,苏劲辉没有明说,意思却很明显,即应该让一直在叙利亚北面活动的第二战斗单位南下。
裴承毅没有急着答复苏劲辉,而是联系了罗少鹏。
对于这位在印止战争中表现不那么突出的将军,裴承毅只提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没有办法进行空中机动的情况下,第二战斗单位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大马士革以南的叙利亚南部地区,并且在到达之后就投入战斗。
这次,罗少鹏给了一个很明确的答复:12小时。
得到这个答复,裴承毅才下达命令,即第二战斗单位全部前往哈塞克,到达后就要进入最高战备状态,在接到命令之后立即南下。
因为苏劲辉也参加子视频会议,所以不再需要提醒苏劲辉。
做好南线安排,裴承毅才找到梅乐驰少将,一同联系了空军司令雷靖鸣。
当着空军上将的面,裴承毅只提出了一个要求,即动员全部战略空运力量,在24小时之内将第八战斗单位的全部兵力与全部装备送到叙利亚的阿勒颇,在接下来的48小时之内将第五战斗单位、以及支撑两个战斗单位作战的后勤保障力量送到阿勒颇。
雷靖鸣非常清楚裴承毅的指挥风格,当场就命令梅乐驰全力配合。
因为驻扎在广东的第八战斗单位早就做好了准备,所以在接到命令之后,立即就前往最近的机场。
北京时间,7月4日23点30分巴格达时间是19点30分,也就是裴承毅与雷靖鸣通电话后不到半个小时,第一批运载着第八战斗单位官兵的运输机就离开了广州郊区的空军基地。
这次被称为21世纪前半叶规模最大的战略空运就此拉开了帷幕。
共和国空军如此大的举动,自然逃不过美军的监视。
收到消息的时候,杜奇威刚刚联系了第1陆战师的师长,亲自部署了作战任务,正准备联系第2陆战师的师长。
这个消息,没让杜奇威感到震惊。
当时,他的第一想法就是,裴承毅已经发现了以军的行动,并且断定以军将主动攻打叙利亚。冷静下来后,杜奇威马上意识到,裴承毅在这个时候动用战略空运力量向前线投送作战部队,不是为了巩固大马士革南面的防线,而是要在土耳其战场上发动更大规模的战略进攻。
为子证实这个猜测,杜奇威紧急联系了迪戈加西亚空军基地。
数个小时后,从迪戈加西亚空军基地起飞,在阿拉伯海上空巡逻的预警机发现的情况证实了杜奇威的猜测,从共和国广东省的空军基地起飞的运输机没有飞往叙利亚南部,而是全部飞往叙利亚北部的阿勒颇。
“围魏救赵”这一招很老套,可是在很多时候却非常管用。
现在,摆在杜奇威面前的难题是,美以联军的进攻很有可能无功而返。
因为早就不对北面的战斗抱希望,所以地面战斗打响之前,杜奇威就把全部的赌注押在了南面。按照他的设想,只要能够保住土耳其政权,北面的战斗打成什么样子都是可以接受的。
关键是,必须集中全部力量干掉叙利亚,即推翻叙利亚政权,让这个国家变成第二个约旦,至少得变成第二个埃及。
早在年初的南非首脑会晤上,杜奇威就向裴承毅暗示了这个结果。问题是,裴承毅似乎不太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或者说共和国当局不想就此放弃叙利亚。进行战争准备时,杜奇威针对这一情况做了精心安排,把最为信任的两个陆战师都放在了南面,并且在调动战略预备队,也就是美国本土的地面部队时,也优先考虑南线需求。正是如此,杜奇威才把他的北线司令部设在了紧挨叙利亚的伊斯肯德伦。
在他的设想之中,如果美以联军在南面打不开局面,而北面又陷入僵持阶段的话,他就会从北面攻打叙利亚。现在看来,至少北面战场不会立即进入僵持阶段,也就是说,得把希望完全放在南线战场上。
问题就在这里,对方已经展开行动,在南线仓促进攻,能够达到目的吗
不管怎么说,2个陆战师肯定不够,不然杜奇威也不会在安排战略空运与快速海运的时候优先考虑以色列。现在的问题是,如果裴承毅在北面发动全面进攻,对土耳其政权构成了致命威胁,杜奇威将别无选择,只能把重点放在北面,至少应该在挡住裴承毅的疯狂进攻之前重点增援土耳其。
毫无疑问,裴承毅这一招非常管用。
对杜奇威来说,首先得确认一件事,即美以联军能不能在没有更多增援的情况下,一口气打到大马士革,以及能以多快的速度打到大马士革。
只要美以联军能够及时打到大马士革,局势就将彻底扭转。
正是如此,联系了迪戈加西亚空军基地之后,杜奇威就与达扬通了第二次电话。与上次通话不同的是,达扬不再那么爽快。这也可以理解,共和国当局以战略空运的方式向前线投送第5支战斗单位,而且很有可能如法炮制,投送更多的战斗单位。在进攻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情况下,以色列当局肯定会有所顾虑。别的不说,如果以军进攻受挫,而共和国军队又投入了足够多的兵力,以色列的生存都将成问题。
电话会议持续了几个小时,直到迪戈加西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