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局势发生转变,所以地面战争打响之后,第一战斗单位并没独当一面。
虽然在进攻凡省的战斗中,第一战斗单位的表现可圈可点,顺利完成了战役任务,但是在美军抵达哈卡里之后,第一战斗单位的表现远对不住“共和国陆军头号王牌部队”的头衔,特别是在第十战斗单位进军土耳其之后,没能在占领塔特万之后及时进军锡尔特,让美军获得了固守锡尔特的机会。
当然,针对第一战斗单位的指责,多半与其名声有关。
如果第一战斗单位只是一支普通部队,不但不会受到这么多的指责,甚至还会被认为表现出众。相对于以往的表现,第一战斗单位在土耳其作战前几天的表现确实不如人意,很难让人将其与王牌部队联系起来。
客观的说,责任不在凌云霄的身上。
战斗力下滑的现象在大部分战斗单位都存在,究其原因,还是与第三次军事改革有关。
与之前的两次军事改革一样,人才大量流失是第三次军事改革最重要的附带影响。虽然在进行军事改革之前,时任国家元首王元庆就明确提出了以“人才为重”的建军策略,要求各部队切实保护官兵的利益,并且在改革中通过提高军人待遇与福利等方式,提高军人的社会地位。但是在大环境的影响下,谁也无法抵挡军事改革带来的冲击,在裁军大潮中,很多才华出众的军人都离开了军队。
毋庸置疑,这绝对是共和国的损失。
到2040年初,第三次军事改革基本结束,与大量优秀军人流失成对比的是,随着部分军人退役,部队开始吸收新鲜血液。到2041年初,共和国陆军中新兵所占比例已经由2035年的不到10提高到了25左右,其中大部分多是技术类军士或者军官,只有少数是基层部队的官兵。
这种变化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部队战斗力下滑。
实事求是的讲,共和国陆军的战斗力一直在提升,并没下滑。这里提到的“下滑”实际上是与2035年底,也就是印度战争刚刚结束,共和国陆军的巅峰时期相比。
第一战斗单位的前身是77军,而77军又是印度战争时期表现最突出的部队。
显而易见,在人们的心里,第一战斗单位就应该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无往不利的常胜部队,别说失败,一点点挫折都不能有。
毫无疑问,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
事实上,不管是袁晨皓、还是裴承毅,都在战报中高度称赞了第一战斗单位在战场上的表现。客观的讲,在第十战斗单位入土作战之前,第一战斗单位承担起了攻打凡城、塔特万的重任,还得扫荡整个北方战线,在短短数日之内围歼数十万土军,自身伤亡不到500人,绝对是奇迹中的奇迹。
对那些喜欢在鸡蛋里挑骨头的人来说,第一战斗单位唯一没做好的,就是没有能够超常发挥,赶在美军之前占领至关重要的锡尔特,与第十战斗单位迅速围歼欧洲军团,避免后面的围城战。
其实,这也是凌云霄对手下官兵最为不满的地方。
如果当时拖在后面的,也就是协助伊朗陆军歼灭哈卡里美军的支援旅能迅速插上,顶替战斗旅攻打由土军防守的塔特万,第一战斗单位就有可能赶在美军之前占领锡尔特,以最漂亮的方式完成围歼美军欧洲军团的行动。
受此影响,裴承毅安排攻打锡尔特的任务时,凌云霄当仁不让的坐上了主力位置。
当着袁晨皓等众多将军的面,凌云霄只做了一个保证,那就是在24小时之内打下锡尔特,歼灭美军欧洲军团。当时,凌云霄没有提出要第十战斗单位提供支援,只是要求第十战斗单位守住西面的防线,不让美军突围。考虑到第一战斗单位最先参战,而且占领的区域最为广泛,袁晨皓主动出面协调。万幸的是,李东石不是罗少鹏,不但没有看笑话的想法,还非常积极。
不管怎么说,第一战斗单位才是攻打锡尔特的主力。
虽然裴承毅与袁晨皓知道凌云霄的为人,没有催促第一战斗单位加快进攻速度,但是凌云霄是个很有大局观的将军,在他第一次率领77军踏上战场的时候,就以一次让杜奇威终生难忘的大纵深突击,帮助39军打下了汉城,为共和国陆军向釜山推进打下了基础。在美军第7步兵师杀向巴特曼,而李东石又不想用兰契防御战那样的方式打垮美军的时候,凌云霄知道第十战斗单位不可能一直挡在欧洲军团的西面,因此在进攻开始后不久,他就下达了加快进攻速度的命令。
必须承认,年纪并没改变凌云霄的战术风格。
与当年的77军一样,在攻坚战中,第一战斗单位的进攻依然犀利无比。
在第十战斗单位转移重点之前,凌云窄就用袁晨皓特别派来的20多架dz25e垂直起降运输机将3个战斗营的兵力送到了锡尔特的西北、西南与东南方向上,加强了这三个方向的包围力度。按照凌云霄的安排,这3个营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在第十战斗单位的进攻部队撤出战斗之后,将美军紧紧的锁在包围圈内。为了加强这道包围圈,凌云霄做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安排,那就是让3个战斗营各与3个炮兵营建立直接通信联系,在防御作战的时候炮兵营优先为这3个战斗营提供炮火支援。也就是说,为了阻止美军突围,凌云霄让9个炮兵营执行火力封锁任务。从后面的战斗来看,如果没有这个安排,就算3个战斗营的官兵能够守住防线,也无法将阵亡数字控制在500以内。
部署好防线,第一战斗单位才开始进攻。
这个时候,已经是8日的中午了。也就是说,为了围死美军的欧洲军团,确保全歼这支总兵力超过2万的作战部队,凌云霄花了大约一半的时间,做足了“前戏”,让后面的进攻变得犀利无比。
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功。
做足了准备,第一战斗单位的进攻就势不可挡。
从战场时间巴格达时间13点30分开始,第一战斗单位的6个战斗营兵分3路,每2个营为一路,从北、东北与东面发动进攻。为了提高进攻强度,每个营都能直接与2个炮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