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19(2 / 2)

国策 闪烁 5969 字 2019-04-10

显然,这两个选择都不那么理想。

不管杜奇威是否有信心,之前的战斗已经表明,裴承毅非常擅长“不对称作战”,如果采用第一个办法,即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美军不可能赶在共和国军队之前完成任务,也就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

按照杜奇威的估计,如果把主力集中在南方战线上,就算裴承毅不向这边增兵,美以联军至少需要7天,最多需要15天,才有可能击败第二战斗单位与第九战斗单位,打到大马士革城外。因为在此期间,叙利亚肯定会进行全面动员,并且将国防军的主力部队全部调往大马士革,所以美以联军需要20天左右,才有可能打下大马士革,达到南方战线上的终极目标。

显然,北方战线上的战斗持续不了这么久。

在没有美军增援部队的情况下,第十战斗单位能在2天内打下迪亚巴克尔。因为不用考虑后方安危,第一战斗单位可以在此期间西进,在第十战斗单位打下迪亚巴克尔的时候把战线推进到马拉蒂亚与埃拉泽附近。如果裴承毅断定美以联军将强攻大马士革,他肯定会出动至少2个战斗单位强攻安卡拉。虽然共和国陆军进军安卡拉的路程要比美以联军进军大马士革远的多,但是土军的战斗力更差,而且共和国陆军可以将次要任务交给已经跟进的伊朗军队与伊拉克军队,所以裴承毅最多只需要10天就能打到安卡拉城外,在15天到20天之间打下安卡拉。就算裴承毅不打算进军安卡拉,也可以用1个战斗单位巩固大马士革的防御力量,用另外1个增援的战斗单位与第一战斗单位一道向西进军,在5天之内杀到加济安泰普,10天之内打下伊斯肯德伦。显然,美以联军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10天之内打下大马士革,甚至不大可能打到大马士革城外。

由此可知,采用第一个办法,获胜的希望几乎为零。

问题是,第二个办法也不见得能够好到哪里去。

要想在北方战线上严防死守,必须做好两件事,一是死守迪亚巴克尔,二是在西面的战场上干掉对方的某支战斗单位。

死守迪亚巴克尔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虽然主攻部队是第十战斗单位,但是只要第十战斗单位的进攻受阻,已经击到的第一战斗单位,还有紧跟在后面的大约10万伊朗与伊拉克大军就会杀向迪亚巴克尔。到时候,别说以擅长攻坚的第一战斗单位,就算10万两伊军队杀上去,美土联军也守不住。也就是说,仅仅增援第82战略师,不足以保证迪亚巴克尔有惊无险。按照参谋做出的评估,在2个战斗单位与10万两伊军队面前,除了以最快的速度增援第82战略师之外,还得尽快把第101突击师送过去。只有充分利用第101突击师的低空突击与打击能力,才能在托罗斯山脉南面的高原上挡住共和国军队的前进步伐,守住迪亚巴克尔。

事实上,杜奇威没有这么乐观。

不管怎么说,第82战略师是一支非常“单薄”的部队。

按照美国陆军的编制体系,“战略师”属于标准的轻装部队,因为改编工作还没有完全展开,所以第82战略师是美国陆军10多个师中,最“轻便”的一个。为了达到建军的最基本标准,即全师的所有官兵与人员能够用战略运输机群在24小时之内送到全球任何一处战场,第82战略师舍弃了很多不应该舍弃的重装备,比如主战坦克与电磁炮系统。其实这也不是美军的错,而是技术上不如人。如果为第82战略师配备主战坦克,哪怕是32a1,也会使其战略机动能力大受影响,从而失去存在的价值。事实上,按照美国陆军进行现代化改编时提出的战术思想,第82战略师的主要任务不是去与强大的敌人拼命,而是充当美国陆军的急先锋,利用其强大的战略机动能力,在一些低强度的局部战争中对付作战能力不是很强的中等国家的军队。

正是如此,杜奇威压根就没有对第82战略师抱太大的希望。

第7步兵师是名副其实的重装师,连他们都没能挡住第十战斗单位,第82战略师能在迪亚巴克尔起到多大作用

如果不是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向迪亚巴克尔增兵,而第101突击师正在利用自身的能力赶往战场,杜奇威也不会把第82战略师派往迪亚巴克尔。按照他最初的计划,第82战略师将顶替第7步兵师前往以色列,到戈兰高地上顶替第2陆战师,担负起威胁黎巴嫩真圭党游击队的任务。

总的来说,把第82战略师派上去,是杜奇威做出的最无奈的选择之一。

事实上,杜奇威也不太看好第101突击师。

随着陆军轻型化与空中化时代的到来,美国陆军进行现代化改编的时候,第101空中突击师取消掉了“空中”两个字,并且按照执行高速突击任务的标准,对作战单位的编制进行了小范围调整。因为是战术突击部队,所以第101突击师不太重视战略机动能力,在编制上可以尽量放开手脚,结果成了美国陆军中编制规模最大的一个师,在满员情况下,第101突击师的总兵力超过了21000人,不比陆战师少多少。

庞大的编制,并不等于强大的战斗力。

因为拥有师属航空兵,所以第101突击师的战斗人员只有7000多人,甚至比不上一般的步兵师。

当然,谁也不能否认第101突击师的打击能力。

只不过,要想让第101突击师发挥出全部战斗力,必须满足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为其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

显然,把第101突击师派往一个注定要被包围的地方,简直就是浪费。

显然,按照杜奇威的想法,只需要把第101突击师的地面作战部队派过去,让空中部队留在别的地方,就能充分发挥该师的战斗力。

如果第101突击师能够有所作为,至少能在迪亚巴克尔重创共和国陆军。

事实上,北方战线上的重点在西面战场上,至少对杜奇威来说,要想扭转战局,就得在西面战场上有所作为。

打到现在,裴承毅仍然能够得心应手的指挥战斗,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就是,共和国参战的几支战斗单位的表现可圈可点,几乎没有让裴承毅操过心,而且也不大会让裴承毅操心,从而让他可以按照最理想的方式规划作战行动。要想破坏共和国军队的进攻,首先就得让辈承毅手忙脚乱,不得不放弃既定的战术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得想方设法的干掉某支战斗单位,让裴承毅去填补战线上的漏洞。

很明显,只有在西面战场上才有这样的机会。

在杜奇威看来,最理想的目标就是第八战斗单位。虽然刚刚杀入奥斯曼尼耶的第五战斗单位因为来不及构筑完善的防御阵地,应该更好对付,但是考虑到奥斯曼尼耶的市民会受到影响,以及第五战斗单位可以依托城区建筑物进行防御,所以困守巴赫切的第八战斗单位成为了首选打击对象。

问题是,要想歼灭一支拥有近2万兵力的部队谈何容易。

按照杜奇威的估计,就算把第2装甲师与第4步兵师全部派上去,也不见得能够打下巴赫切。因为第五战斗单位的存在,所以还不能把2个师的部队全都派过去,甚至得留下第2装甲师在奥斯曼尼耶对付第五战斗单位。

如此一来,必须向该方向增兵。

这次,杜奇威没有把全部希望放在美军身上。

要知道,在防御作战中,部队能够坚持下去,除了士气斗志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作战物资。因为裴承毅正在加快东面战场上的进攻步伐,加上没有绝对的制空权,所以他不大可能向巴赫切空投作战物资。就算裴承毅肯让垂直起降运输机冒险,杜奇威也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