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3艘航母均是“杰弗逊”级,所以都配备了高能脉冲激光武器系统。按照美国海军公布的相关资料,“杰弗逊”级航母上总共有4套拦截系统,分别部署在航母的直通甲板的两侧、舰位的左侧与舰岛的右侧,从任何方向上来袭的导弹都会遭到2套系统拦截。1套拦截系统能够在一个交战回合8秒钟内拦截24个目标,即每秒拦截3个目标。虽然实战能力比理论计算值差了许多,比如为了达到最大拦截能力,航母就得以巡航速度前进,把可控聚变反应堆输出的能量提供给拦截系统,而在实战中,航母在遭到导弹攻击的时候,绝对不可能以巡航速度前进,但是按照一般惯例,1套拦截系统肯定能在8秒内拦截10到16个目标。因为c666a的冲刺速度是之前速度最快的反舰导弹的2倍以上,而末段拦截系统的交战距离很难超过30千米主要受地球曲率影响,所以在一次战斗中,一套拦截系统最多只能拦截5到8个目标。如果导弹从一个方向上射来,以25的命中率计算,最多只需要65枚导弹,就能确保至少有1枚导弹击中目标。
正是根据这一结果,才大致断定在第二轮攻击中,应该有1艘美国航母挨了导弹。
因为在外围掩护的美国战舰已经失去了防空拦截能力,也没有配备性能强大的高能脉冲激光拦截系统,所以杀向航母的c666a反舰导弹几乎不会受到附近战舰的影响,击中航母只是迟早的事情。
可以说,海航在这个时候的谨慎战术几乎拯救了美国舰队。
如果400多枚反舰导弹全部杀向3艘航母,恐怕在第四轮攻击开始前,美国舰队就将彻底崩溃。
事实上,3艘航母被冰雹般的导弹接二连三的击中,美国舰队的官兵也没有想到,在连续3轮导弹攻击之后,还会遭到第四轮攻击。
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140章 战术创新
因为第三轮导弹攻击来得过于猛烈,3艘美国航母均挨了10枚以上的反舰导弹,其中面向导弹来袭方向的“门罗”号至少挨了21枚c666a,露在海面以上的部分被导弹炸得支离破碎,所以在导弹攻击结束之后,3艘航母的舰长就下达了弃舰令。随后不久,位于舰队北面的3艘护航战舰的舰长也下达了同样的命令。
也就在这个时候,第四轮攻击开始了。
与前面的三轮攻击相比,第四轮攻击的最大特点就是承担打击任务的不是导弹,而是作战飞机。准确的说,是由战斗机在舰队上空投下的航空炸弹
因为100多架战斗机都是从帖着海面的高度上进入的,所以美国舰队里的另外几艘护航战舰没能及时发出警报。更重要的是,第一轮导弹打击来自东面,所以舰队的防空战斗机全都转向东面,随后的第二轮导弹打击来自南面,舰队防空战斗机立即转向南面。到第三轮导弹打击结束的时候,因为3艘航母均遭到重创,注定会沉到海底,所以在舰队南面活动的防空战斗机没有转向北上,而是继续向南飞行,去了位于吉布提的美国海军航空站。也就是说,在j14与j17战斗机到达的时候,美国舰队上空没有防空战斗机。
没有防空战斗机的干扰,一场原本还有点难度的轰炸行动就变得没有任何难度了。
在距离美国舰队大约35千米的时候,j14s与j17a战斗机陆续投下了携带的滑翔制导炸弹,随后爬升转向,没再逼近。
这就是共和国海军的新式制海战术之一。
强制电磁干扰系统与能量武器系统的出现,必然会彻底改变海战战术。说得不客气一点,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20年代,风光了半个多世纪的反舰导弹必然会像风帆时代的撞角与无畏舰时代的巨炮一样退出历史,成为博物馆里的武器。在大变革的时代,谁能走在技术与战术的前列,谁就能控制时代的前进方向。作为后起之秀,共和国海军要想超越美国海军,成为世界头号海军,就得在技术与战术上大下功夫,如同当年美国海军通过大力发展航母,一举超过英国一样。
可以说,自从2015年以来,共和国海军就非常重视开拓与创新。
电磁炮、强制电磁干扰系统、电磁炸弹、全电推进系统、电动攻击潜艇等等先进的武器与技术,几乎都与共和国海军有关。如同一位西方的海军史学家所说,共和国海军在21世纪前50年的巨大努力,为最终超越美国海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世界各国海军的发展史来看,如果没有在基础技术与战术上的巨大投入,就算能够在舰队的规模上与老牌海上强国抗衡,也不可能在海战中战胜对手。法国、德国、日本、前苏联,无一例外的,都是因为只重数量不重质量,最终败下阵来。英国能够取代西班牙、美国能够取代英国,都与其高度重视海军的技术与战术有密切关系。由此可见,从2015年开始,共和国海军没有在规模上向美国海军看齐,而是在海军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在基础技术与战术上用力,就是找对了前进方向。事实上,连林啸雷都非常重视基础技术与战术。虽然在很多人看来,致力打造“大舰队”的林啸雷不但是个“海权至上论者”,还是一个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海军统帅,但是细究林啸雷的提出的所有海军发展规划,就能发现一个要点,即所有的海军计划都与新技术有密切关系。
这种重视基础技术的发展模式既有好处,又有坏处。
好处是,可以用一支规模较小的部队来对抗实力强大的美国海军。因为共和国海军处于“增长期”,舰艇的更新换代速度比处于“稳定期”的美国海军快得多,所以不益盲目的提高扩张速度。说直接一点,如果海军的扩张速度太快,即在短期内建造大量战舰,那么在20到30年之后,就将面临同时更换大量战舰的巨大压力。因为战舰的建造周期远超过了其他任何一种武器装备,所以在持续20到30年的发展之后,海军的规模将增大好几倍,到时候同时更换大批战舰,必然导致海军的正常活动受到影响。用成语来说,在发展初期就提高速度,等于“拔苗助长”。只有保持合理的发展速度,并且持续不断的建设50年,即在两代人期间内以正常速度稳步发展壮大,共和国海军就能超越美国海军,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
坏处是,没有几个国家能够保持50年以上的旺盛期。因为海军的特殊性,即漫长的建设周期、巨大的财力投入、长期的思想建设等等,所以在任何一个有实力问鼎世界头号强国的国家,都将海军当成战略力量进行建设。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与日本都制订了长达数十年的海军发展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与前苏联的海军发展周期都长达20年。如此漫长的发展周期,足以让那些没有实力争夺世界霸主宝座的国家原形毕露。
事实上,德国与日本就倒在了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之中,前苏联解体也与海军军备竞赛有很大的关系。对于共和国来说,能否在长达数十年的军备竞赛中保持稳定,并且完成竞争对手根本不需要的国内体制改革,远比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困难得多。正是这个弊端,让共和国在发展海军的时候小心翼翼。
对于后起之秀,通过技术与战术创新增强自身实力,绝对是不二法门。
从事后的角度看,将电磁炮、强制电磁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