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66(2 / 2)

国策 闪烁 5876 字 2019-04-10

按照美以联军司令部在7月中旬发布的消息,在2049年上半年,就有846名美军官兵与377名以军官兵在袭击与反袭击的战斗中丧生。

随着暴力袭击加剧,美以联军的忍耐很快就会达到极限。

正是如此,军情局提供的情报中明确提到,随着由叙利亚当局暗中支持的,针对美以联军的暴力袭击活动加剧,美以联军随时有可能撕毁停战协议,或者是由以色列单方面破坏停战协议,而按照裴承毅在2047年10月在大马士革做出的保证,共和国肯定会在叙利亚遭到入侵的时候出兵,而且肯定得拼尽全力帮助叙利亚取胜,并且收复失地。虽然在情报中也提到了当前的情况,即美国新任总统在对外政策上肯定有所收敛,甚至在竞选的时候就向选民承诺会尽快从叙利亚南部地区撤军,但是谁也不能低估以色列的胆魄,特别是在以军官兵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以色列当局很有可能不顾后果的进行报复,从而为叙利亚提供开战的理由。

也就是说,共和国面临被卷入一场大规模战争的危险。

当然,这仅仅只是问题之一。

等到颜靖宇把目光转过来,裴承毅才接着说道:“叙利亚的问题还比较容易解决,只要以色列当局还有点理智,就不会在2052年之前制造战端。即便退一万步,以色列当局对叙利亚进行了报复性打击,只要以军没有越过停火线,我们就不用担心卷入战争,甚至有机会稳住叙利亚。事实上,真正的麻烦来自伊拉克。”

颜靖宇苦笑了一下,灭掉第二根香烟后顺手点上了第三根香烟。

“按照情报中的描述,伊拉克当局的野心已经被点燃了,不然的话,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打科威特的主意。”

“问题是,这样一场战争,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关键得看我们想得到什么。”

颜靖宇微微皱了下眉头,随即就笑了起来。

历史上,科威特一直就是伊拉克的一部分,直到19世纪末才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获得独立。1990年,萨达姆正是以此为由,出兵吞并科威特,引发了20世纪后半叶规模最大、也是实力差距最为悬殊的地区战争。

随着伊拉克再次成为海湾地区的强国,伊拉克当局再次盯上了科威特。

对伊拉克总统来说,似乎只有通过“收复”科威特,才能证明其文治武功一样,早在中东战争结束后就为此做准备。

问题是,共和国并没对此加以干涉。

这就是裴承毅提到的“目的”,即共和国中东战略的最终目的是不是帮助阿拉伯世界完成统一大业。如果是的话,那么在伊科问题上,共和国就得审时度势,压制住伊拉克当局的嚣张气焰。原因很简单,如果伊拉克再次出兵吞并科威特,就算山姆大叔不可能像60年前那样纠结数十个国家的数十万大军发动第二场海湾战争,共和国也别想获得好处,因为海湾地区的中东国家肯定会为了自保,再度投入美国怀抱,成为阻止阿拉伯世界走向统一的绊脚石。

关键就在这里,共和国应该积极帮助阿拉伯世界走向统一吗

虽然在外界看来,这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问题,因为从中东战争开始前,共和国就旗帜鲜明的支持阿拉伯国家走向统一,但是任何一个政治家都知道,共和国绝对不可能无条件的帮助阿拉伯世界完成统一大业。甚至可以说,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阿拉伯统一大业都是共和国打击美国的手段,而不是斗争的目的。

事实上,共和国当局都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形成共识。

正是如此,在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裴承毅才会把问题挑明。不管怎么说,在元首没有对中东战略的最终目的给出一个明确答复的情况下,作为国防部长,裴承毅没有理由代替颜靖宇做出决定。

这也是颜靖宇发笑的原因,因为裴承毅把皮球踢到了他的脚下。

卷十三 道义之争

第21章 动荡的根源

虽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2038年的叙以战争之后,共和国转移了战略重点,准备在中东地区与美国一决高下,但是情况远没有这么简单。8年前顾卫民没有支持中东战争,现在颜靖宇也在中东问题上犹豫不决。

不是中东地区不重要,而是共和国还有其他问题需要解决。

对共和国而言,中东地区只是一个远在天边的地方,就算闹出再大的事情来,对共和国的影响也不是很大。与中东地区相比,南方的印度尼西亚、东南的菲律宾、还有东面的日本都重要得多,对共和国的影响也大得多。

在共和国的众多周边国家中,印度尼西亚是仅次于印度的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即便放眼全球,印度尼西亚的人口数量也只比印度、共和国与美国少。2045年,印度尼西亚的人口总量超过4亿,其中2亿多人在面积13万平方千米的爪哇岛上,另外近2亿人分布在加里曼丹岛古称渤泥或婆罗洲,仅次于格陵兰岛与新几内亚岛的全球第三大岛、苏门答腊岛、苏拉威西岛、巴厘岛、西帝纹与塞兰岛等上万座岛屿上。得益于丰富的海洋资源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数十年来,印度尼西亚的社会发展一直没有中断过,虽然与其他东南亚国家相比,印度尼西亚没像马来西亚那样实现工业化、没像泰国那样成为旅游大国、没像新加坡那样成为航运与金融强国、甚至连依靠美国援助过活的菲律宾都比不上,但是印度尼西亚拥有这些国家所不具备的一项优势,那就是相对独立自主的国际地位。

改变印度尼西亚命运的,正是2019年的南海战争。

当共和国将大锤砸向越南与菲律宾的时候,印度尼西亚紧跟马来西亚,做出了最为明智的选择,那就是承认共和国在南海地区的霸主地位,退出南沙群岛岛屿与南海海域的主权争夺。

随后的半岛战争与日本战争让印度尼西亚当局不再把希望放在美国与日本身上,甚至一度有意疏远美国,积极与共和国改善关系。

虽然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比如给予华人同等的社会与政治权利、打击爪哇海的海盗当时往返于共和国与中东地区、以及共和国与非洲大陆的30万吨级超级货轮中,有八成需要经过巽他海峡,也就得经过爪哇海、对付跨国犯罪组织主要涉及洗钱、打击贩毒势力共和国出兵出力铲除了位于缅泰老交界地区的金三角与位于阿富汗的新月地区的毒品种植基地之后,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与苏门答腊地区成为了新的毒品产地,而且近六成毒品输往共和国等方面,印度尼西亚并没积极配合共和国,甚至有意制造障碍,但是在南海战争之后,因为接踵而至的半岛战争、日本战争、印度战争与中东战争,共和国无暇他顾,所以不但不可能对付印度尼西亚,还得依靠印度尼西亚挡住来自澳大利亚的威胁,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