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计划”的大背景是2021年到2030年的“人口增长爆发期”。
前面多次提到,2016年左右,共和国的人口增长归零,逐步进入老龄化时期。2015年之前,共和国当局推出了多项用于刺激人口增长的政策,鼓励育龄夫妇抚养更多子女。2021年左右,共和国的婴儿出生率开始回升,虽然受自然死亡率限制,共和国的人口仍然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负增长,但是到2030年左右,也就是第一个“婴儿潮”结束的时候,共和国的人口出生率仍然回升到了正常水平之上。
与此同时,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就进入人口老龄化时期、人口开始负增长的西方国家的生育刺激政策也初显成效,在2021年到2030年间迎来了第一个“婴儿潮”。
众所周知,在这10年间,俄罗斯人口也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埃及、苏丹,孟加拉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尼日利亚、肯尼亚、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等等新兴发达国家或者经济增长较快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都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比如印度人口由2021年的12亿增长到2030年的15亿,印度尼西亚的人口由2021年的24亿增长到2030年的33亿、埃及的人口由2021年的6500万增长到2030年的8200万、巴基斯坦的人口由2021年的17亿增长到2030年的28亿。
根据联合国在2031年公布的一份调查数据,在2021年到2030年期间,全球人口增长47,由72亿增长到了106亿,增长速度仅次于20世纪50年代与60年代,人口绝对增长量则超过了人类有史以来的任何一个10年。更重要的是,人口增长的速度并没有因为绝对数量的急剧攀升而急剧下降。联合国的报告中明确提到,2031年到2040年的人口增长率在30到40之间,预计在2048年或者2049年,全球人口将超过200亿。
虽然联合国在2049年除公布的2048年全球人口总量估算值为185亿,但是绝大部分国际机构都认为全球人口已经超过200亿,有的甚至认为全球人口超过了220亿。即便按照联合国的估算结果,以及大约3的年均增长率,到2050年年底或者2051年年初,全球人口就将超过200亿。
毋庸置疑,200亿绝对是一道坎。
要知道,在21世纪初期就有人预测,地球最多只能容纳150亿人。也就是说,只要人口超过150亿,就会由此导致各种各样的灾害,比如战争、瘟疫等等,从而使人口出现非自然的急剧下降,减少到150亿以下。
虽然越来越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缓解由人口爆增产生的问题,并且为更多的人提供理想的生活与工作环境,维持社会稳定,但是人口不可能永无止境的增长下去,如果科技的发展速度跟不上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那么人口增长就很有可能成为导致社会动乱,甚至全球战争的第一要素。
在此情况下,任何有远见卓识的国家与民族都会想办法化解人口激增产生的问题。
共和国也不例外,早在纪佑国执政时期,就在相关领域进行探索。
根据共和国当局披露的一些消息,早在2015年之前,也就是宣布废除计划生育制度的时候,共和国当局就以行政法规的方式,确定了在接下来的20多年内,每年为解决人口增长问题投资数百亿到上万亿的科研经费。到2030年的时候,共和国当局花在与之相关领域的科研经费已经高达12500亿元,在绝对值上其至超过了国防科研。也就是说,共和国当局一直将人口增长当成国家的重大战略问题。
问题是,在2030年到2070年间,共和国的人口总量肯定在10亿以内,人口压力并不大,有必要在解决人口压力的科研问题上投入这么多资金吗
这里涉及到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那就是人口增长有一定的规律性。
人口增长速度涉及到婴儿出生率、平均生育年龄、人口结构等几个主要因素,而这些主要因素决定了人口增长的规律性。以共和国为例,因为在2030年左右,夫妇的平均生育年龄由21世纪初的25岁左右男性比女性稍高一些提高到33岁左右,到2040年则提高到了36岁左右,预计到2050年会提高到40岁左右。
也就是说,夫妇的平均生育年龄越来越大,那么生育高峰到来的间隔时间就越来越长。按照共和国社科院在2035年做的一次调查分析,21世纪的第二次“婴儿潮”将在2053年到2070年间到来,在这18年间,共和国的人口出生率很有可能出现爆炸式的增长。虽然受自然死亡率影响,共和国的人口增长速度不会超出预期,在2070年的时候人口总量仍将维持在10亿左右,但是随着在此期间出生的婴儿逐渐进入生育年龄,而且随着社会生存环境改善,夫妇的平均生育年龄会出现理性式的下降,在2075年到2080年间,共和国的人口就将恢复到21世纪初的水平,也就是13亿左右,在2080年之后出现第三个生育高峰。因为平均寿命延长,所以到2090年左右,共和国的人口总量爆发式的增长到20亿以上,很有可能在2100年之前突破30亿。虽然不大可能超过印度再次成为头号人口大国,但是人口爆发式的增长将在所难免,共和国当局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青山绿水计划”就是针对人口爆发式增长做的准备。
当然,关键还是科学技术。
在众多科学技术中,尤以农业科学技术为主。
正是如此,印度战争之后,共和国才会在印度兴建全球第一批“农作物工厂”,通过工业化生产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最终让农业不再依赖土地与气候,完全以工业化标准来生产农业产品。通过10多年的摸索,工业化农业生产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已具备全面推广的能力。
问题是,共和国当局并没急于在国内推广“农作物工厂”,甚至对进口农产品进行了非常严格的限制。
用外界的话来说,因为工业化生产的农作物都做了基因改良,以适应更加优越的生长环境,比如在“农作物工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自然环境中高出10倍、某些情况下甚至是自然环境的50倍。又比如在“农作物工厂”中,光照率是自然环境下的15倍,光照强度则是自然环境下的3倍。这些与农作物生长速度相关的条件都远超过正常值,几乎所有农作物都要进行改良,才能达到最佳生长效率,而且是比自然环境下高得多的生长效率,比如水稻的成熟周期由自然环境下的4到6个月缩短到60天,小麦的成熟周期则缩短到了75天。如此一来,在食用这些农作物的时候,首先就得考虑转基因成分是否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可以说,共和国在印度推广“农作物工厂”,并且免费为印度提供了大量花巨资开发出来的新式农作物,就是在印度做试验。问题是,这些转基因农作物是否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要到2代、甚至3代之后才会表现出来,因此“试验周期”至少20年,最好能够超过50年。也就是说,从2035年算起,要到2085年,共和国当局才有可能决定是否在国内推广“农作物工厂”,或者从国外引进“农作物工厂”出产的农产品。事实上,也要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