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83(2 / 2)

国策 闪烁 5490 字 2019-04-10

因为战舰是大型作战平台,所以还得充分考虑生存能力。

要知道,一艘战舰上多则有上千官兵,少的也有几十名官兵,如果生存能力不够,导致的伤亡往往难以承受。可以说,任何一艘大型战舰在设计的时候,就将生存能力放在了重要位置上,甚至被当成最重要的设计指标。

从某种意义上讲,“三体冲浪船型”取代了“双体冲浪船型”,就是因为生存能力更加出色。单纯从航行速度上考虑的话,因为“双体冲浪船型”在高速航行时产生的兴波阻力小得多,而且还能将水面以上的船体设计成升力体,在高速航行的时候提供额外升力,从而降低水下部分的阻力,所以其流体性能更加出色。“三体冲浪船型”唯一的好处就是抗打击能力远远超过了“双体冲浪船型”。从理论上讲,只要将副升力体提供的升力控制在总升力的30以内,在主升力体没有遭到破坏的情况下,都不会沉没,而且能以最大航速的50离开危险区域。

问题是,钢铁的比重超过了海水,所以没有打不沉的战舰。

更重要的是,随着战舰的最大航行速度提高到70节,传统船型与传统的流体力学都派不上用场了,不然共和国与美国也不会大力发展“冲浪船型”。关键就在这里,不管是三体冲浪船型还是双体冲浪船型,在高速大约45节以上航行的时候,靠的是位于水下的升力水翼或者升力船体提供升力来支撑舰船自身的重量。也就是说,在高速航行时,舰船水下船体产生的浮力远小于排水量。如此一来,在遭到攻击,船体受损,甚至仅仅是升力体的外形结构遭到破坏的时候,不但舰船的速度会急剧降低,甚至很难继续浮在水面上,抗打击能力不如传统舰船。虽然更高的速度,赋予了现代舰船更加强大的生存能力,实际上,现代舰船的生存能力肯定比以往的好得多,但是现代反舰武器的威力也越来越大,所以现代舰船受到的威胁并没变小。

当技术遇到瓶颈,难以突破的时候,精巧的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昆仑”级巡洋舰的设计中,最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就是“可分离式功能模块”。

“可分离式功能模块”的最大特点就是利用自动化技术,将一些危险的、或者极端重要的功能模块设计以全封闭式的要求进行设计,并且将其以外部拼接的方式与其他功能模块连接。作战使用的时候,如果这些模块遭到打击,出现了危及战舰的危险,战舰上的控制计算机,或者指挥人员就可以主动抛弃该功能模块。这相当于“壮士断臂”,或者说是“弃车保帅”。虽然战舰的作战能力会受到影响,甚至丧失作战能力,但是却不会因为弹药库爆炸而战沉,至少不会发生灾难性的后果,让战舰上的官兵有时间撤离。

前面已经提到,采用了高速船型之后,舰船的外形对航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采用“可分离式功能模块”的前提条件就是对基础船体进行精细设计,确保在抛弃了部分模块之后,舰船仍然能够以相对较高的速度离开危险区域,而不是完全丧失活动能力。更加重要的是,因为“可分离式功能模块”都是封闭式的,完全由计算机,或者人员遥控操作,所以对自动化与可靠性的要求非常高。拿弹药库来说,除了要求自动运送弹药之外,还要在战舰出海活动的几十天、几个月、乃至十多个月的时间内,保证里面的弹药不会因为缺乏维护而出现危险。

可以说,这个设计理念不是很复杂,之前没人想到,就是因为实现困难。

到了21世纪40年代,随着模块技术越来越发达,该设计理念也具备了实用性。

虽然在“昆仑”级设计的时候,受战术思想、传统观念、人员才能等影响,“可分离式功能模块”的应用范围非常狭窄,只用在了弹药库、导弹发射器与主动力舱上,其他功能模块仍然采用传统的设计方式,没能大辐度提升战舰性能,更不可能像后来的战舰那样,根据作战需求,随时更换功能模块,但是在当时,这绝对是非常先进的设计思想,给人一种匪夷所思的感觉。即便大部分西方新闻媒体,特别是美国的新闻媒体并不认为“可分离式功能模块”能够大幅度提高战舰在现代战争中的生存能力,改变战舰在反舰武器面前不堪一击的尴尬处境。毕竟“昆仑”级上采用了此设计的都是容易对全舰安全构成威胁的功能模块,特别是弹药库,而全封闭的外接方式肯定会对战舰的稳定性、适航能力、水下部分的结构强度等与生存能力有关的性能指标产生负面影响。问题是,这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很快就得到了更多国家的支持,实际上连美国海军都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众多“跟风之作”中,最有名气的还是共和国海军的xc43型综合驱逐舰。

严格说来,这种在2044年正式命名为“青海湖”的综合驱逐舰的研发代号应该为xc44,即立项时间是2044年,因为直到这个时候,“昆仑”级的设计方案才确定下来,并且决定采用“可分离式功能模块”。

与“昆仑”级相比,“青海湖”级的“延续性”非常突出。

实际上,“青海湖”级就是“昆仑”级的缩小改进版。

虽然在现代海军中巡洋舰与驱逐舰的区分仍然比较明确,即巡洋舰是以保护航母、两栖攻击舰等主力作战舰艇的主要护航战舰,具备全方位的作战能力,能够在海战中起到独当一面的作用,而驱逐舰只是次要护航战舰,但是具备相对完善的独立作战能力,即能够单独执行作战任务。但不可否认的是,巡洋舰与驱逐舰的区分越来越小,特别是排水量,两者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当然,在某个国家的海军中,因为巡洋舰承担的作战任务更加全面,战术性能指标也高于驱逐舰,所以排水量一般在驱逐舰之上。

因为排水量相近,基本战术指标,比如航速、续航力等都比较接近,所以共和国海军与美国海军都很少设计两种大型战舰,而是在同一个舰体上,根据不同的作战需求搭配不同的作战武器来实现不同的作战用途。实际上,早在20世纪,美国海军的“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与“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用的就是同一舰体,不同的是,美国海军喜欢在驱逐舰的基础上做放大设计,而共和国海军则喜欢在巡洋舰的基础上做缩小设计。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