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次事件也不完全是坏事。
虽然共和国当局并不承认与阿尔及利亚的政变有任何关系,也没有借此机会捞功,毕竟共和国与伊朗签署的是秘密协议,而不是公开条约,但是欧盟成员国都知道,如果不是共和国的影响力,恐怕会有成千上万的欧洲军人倒在北非的沙漠与地中海南岸的城市中,成为欧盟军事一体化进程严重滞后的牺牲品。
正是如此,2044年,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波兰与捷克在欧盟内部成立了非正式化的“国防部长会议”与“参谋长联席会议”,并且在当年年底就拿出了统一军事力量的计划书,要求7个国家首先统一主战装备与后勤标准,然后再在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基础上统一军事指挥机构。也就是说,从这个时候开始,欧盟的军事一体化进入快车道,不再要求所有成员国都加入军事一体化进程。
4年之后,欧盟的军事一体化初见成效。
按照“简氏防务周刊”估计,由法德意荷比波捷7国组成的“欧洲军事联盟”的军事实力仅次于共和国与美国,已经超过俄罗斯,全球排名第三。当然,这个“第三”并不值得骄傲,因为仅相当于美国的一半,共和国的四成。即便以整个欧盟为单位衡量,欧盟的军事实力也仅相当于美国的七成,共和国的56,比前两个差远了。
受政治实力与军事实力影响,欧盟在其他方面的实力也不如人意。
比如在外交上,欧盟的影响力就不够大。2041年的中东战争中,欧盟根本没有发挥与其经济规模相应的影响力。要知道,欧盟是土耳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以色列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是叙利亚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也是伊朗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如果不是外交影响力太差的话,欧盟肯定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然,欧盟最差的还是科技实力。
因为分散成了20多个国家,所以欧盟很难像共和国与美国那样,把力量集中在某些尖端领域,其科技总投入也不如共和国与美国。
总而言之,欧盟给人的印象是远没有外表那么强大。
用俗话来说,就是“外强中干”,空有一副庞大的身躯。
问题是,没人敢于怀疑欧盟的潜力。只要欧盟能够解决阻挠其进步主要问题,就能迅速成长为全球第三极,彻底改变世界格局
卷十三 道义之争
第46章 特殊存在
对共和国而言,欧盟也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
虽然很多人都认为,欧盟与美国同宗同源,即有相似的文化传统、又有相近的宗教信仰、甚至连语言都相差不大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希腊语、葡萄牙语都属于拉丁语系,属于“西方世界”,是美国的天然盟友,按照敌人的盟友就是敌人的原则,欧盟自然是共和国的敌人,但是现实情况恰恰相反,欧盟与美国的关系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密切,共同的文化传统与宗教信仰并不能解决国家间的矛盾,德国与奥地利都是日耳曼国家、东亚国家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拉美国家都通行拉丁语、非洲大部分国家都有类似的文化,而这些地区并没因此成为同一个国家、或者结成国家联盟。
严格说来,欧盟统一进程中最大的拦路虎就是美国。
按照西方通行的民主体制,美国联郏政府与国会都只向本国选民负责,而不向盟国负责。也就是说,美国所作所为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利益,而不会为了维护盟友的利益而损失美国的利益。事实上,从独立战争开始,美国的所作所为就完美的证明了“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至理名言。当初,被流放到新大陆的囚徒与一贫如洗的探险家能够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不再向国王效忠,法国提供的支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竖立在纽约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像就是最好的证据,而法国并不是美国真正的盟友,甚至算不上是盟友,不然美国也不会在英法战争中保持中立,不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等到法国流出最后一滴鲜血后才参战,也不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两年保持中立,更不会在战后一度与法国反目。总而言之,美国当局绝对不会为了欧洲的利盖而损失美国的利益。
也许有人会认为,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就是欧洲国家的坚强后盾。
不可否认,正是美国的存在,让盛极一时的红色帝国放下了西进的步伐,最终没有能够越过两德的边境线,并且倒在了冷战的阴霾之中。虽然在此期间,美国为了确保欧洲盟国的安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美国从中获得的好处远远超过了其付出的代价。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因为欧洲盟国构成的威胁,让前苏联不得不在冷战中面对数个强大的对手,并且让美国以最小的代价包围了对手,最终用一场不流血的和平演变搞垮对手。
用共和国知名社会学家和维庸先生的话来说,美国才是彻头彻尾的犹太人国家。
可以说,在利益问题上,美国人最为精明,也最会算计。
问题是,欧洲国家也不是吃素的。
可以说,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体制均源自古希腊文明,而现代民主政治的源头是法国大革命。也就是说,美国的政治体制的基础在欧洲。虽然不能排除青出于蓝的可能性,但是在拥有相似体制的情况下,欧洲国家在利益问题上也不含糊。
可以说,美国与欧洲一直就龌龊不断。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同为战胜国的美国就与英法等欧洲盟国分道扬镳,标志性事件就是在国会的阻挠下,美国没有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