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40(2 / 2)

国策 闪烁 5661 字 2019-04-10

原因非常简单,经过长达5年的军备竞赛,到2055年的时候,共和国与美国的经济已经漏洞百出,国家在各个层面上面临着考验,如果不能给予军工产业足够的支持,各种军事项目肯定会受到影响。事实上,在2055年初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征兆,比如共和国天军的空天战斗机项目的开发费用就由最初立项时的2500亿元提高到了5500亿元,美国类似项目的开发经费也暴增一倍以上。开发经费暴涨的直接结果就是,如果两国的立法机构不能批准相应的款项,就得以别的方式来弥补军火企业的亏损。换句话说,如果两国当局不能当机立断的采取行动,恐怕大部分军备计划都得搁浅,甚至会夭折。

当然,提前进入战时轨道,除了经济上的原因,也有政治上的原因。

归根结底,就是共和国与美国的政治局势完全明朗化。2055年,杜奇威以民新党总统候选人的身份参选,并且提出了以稳固美国国际地位、增强美国国家实力的竞选纲领,其当选就成定局。与之相比,裴承毅在2052年出任共和国国家副元首,并且专门负责共和国的安全事务,也足以证明,他将在5年后竞选国家元首,而且当选的可能性非常大。虽然这个时候杜奇威与裴承毅不再是战场上的死敌,甚至不是现役军人,但是全世界都知道,两人绝对是死敌,而且是货真价实的军人。美国与共和国先后将两位最有才华、也最有战争经验的军人推上前台,足以证明美国与共和国的利益集团已经对和平失去信心,正在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将积聚起来的战争力量爆出来。

受此影响,双方提前进行经济调整,自然不足为怪。

更重要的是,这么做带来了很多好处。

经济上,早在2056年初,美国的总体经济情况就出现了好转。虽然这一好转现象被很多人认为是“回光返照”,而且不可持续,因为导致经济好转的直接原因不是社会消费力量提升,而是军工企业得到扶持之后,对矿产、材料、设备等等行业产生的拉动效果,使得社会总消费提高,从而使经济出现好转。换句话说,这相当于最后一支吗啡,在此之后,美国已经别无退路。到2057年初,即裴承毅正式参选,且当选大局已定的时候,共和国的经济情况也开始好转,出现了与美国类似的情况,即在军工产业大调整的带动下,各行各业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

虽然这是回光返照,但是对于已经在军备竞赛中煎熬了好几年的两个超级大国,特别是两国的民众来说,这无疑是最后一次全民动员,或者说是最后一次战争鼓动,让更多的民众站在了战争的一边。

政治上来看,前期的准备,等于为两国的新统帅扫除了通往战争道路上的障碍。

从根本上讲,如果不是美国的军火企业在2056年之前就进入战时状态,得到了联邦政府提供的巨额援助,美国当局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暗中支持俄罗斯,让这个不太可靠的盟国在中亚地区挑衅共和国的霸权。站在美国的立场上,随着军火企业进行动员之后,下一步就是按照战时情况调整经济结构,即以战时配给的方式,确保让军火企业、以及与军火生产有关的企业全运转,而其他社会产业则要受到限制。如此一来,以市场为主的美国经济必然全面动荡。按照美国的法律,即便联邦政府得到了国会授权,最高法院也可以否决与之有关的动员法案。总而言之,美国要想进行更进一步的战争动员,只能等到战争爆之后,不可能在战前做更多的准备了。换句话说,走到这一步,美国基本上完成了战争爆前的准备工作,至少在经济领域,美国已经准备妥当了。虽然在其他领域仍然有所欠缺,比如美国的陆军大换装就没有完成,但是对于美国当局来说,如果等到全部工作到位,等于让对手也做好了全面战争准备,美国获胜的希望反而不会太大。如果能够在对手做好准备前,迫使对手卷入战争,美国就能占据先机。

由此可见,哈萨克斯坦事件绝对不是孤立存在的。

也就是说,在2056年的时候,共和国选择了隐忍,实际上也是一种战略对策。

问题是,到了2057年,让共和国继续隐忍的理由已经不存在了。

战争准备方面,共和国也已经全部到位。虽然按照共和国的相关法律,只要国家元能够得到全体代表大会的授权,就能在和平时期对军火之外的某些行业,比如资源、交通等等行业进行管制,以确保国家能够在战争爆后,以最快的度完成战争动员,但是共和国也是市场经济国家,如果进行更全面的战争动员,必然会对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使社会徒生动荡。从这个角度看,共和国没有必要扩大动员范围。

如此一来,共和国自然有条件向俄罗斯发难。

正是如此,在2057年7月30日,全世界才会如此关注共和国,关注共和国新都的全体代表大会会场,关注即将宣誓就职的国家元首。

在做前期报道的时候,n就预测,7月30日将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纪念日。

当然,也有一些新闻媒体比较保守,但是包括共和国新闻媒体在内的,全世界的所有新闻媒体都相信,即便共和国国家元首裴承毅不会在宣誓就职的当天向俄罗斯宣战、或者发表类似的能够引战争的声明,共和国当局也不会继续拖下去,肯定会在年内,以实际行动打破已经维持了7年的僵局。

也就是说,全世界都相信,引发世界大战的不会是美国,而是共和国。

这也很好理解,因为到2057年的时候,共和国仍然拥有战略优势,而且在未来10年之内,共和国仍然拥有战略优势。

前面已经提到,在没有优势的情况下,美国以维持现状为根本。

准确的说,只要美国的经济还承受得住,美国当局就不会在没有战略优势的情况下主动挑起战争。

事实上,2050年以来,在很多重大国际问题上,美国当局一直妥协让步。

别的不说,2052年,中非国家乍得发生政变,亲近西方国家的总统在逃亡的途中被政变军队逮捕,并且在未经审判的情况下被秘密处决。短短2个月后,共和国就公开承认了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乍得新政权,并且签署了援助协议,以帮助乍得完善国内基础建设的名义修建从苏丹通往尼日利亚的铁路线,将这两个共和国的重要盟国联系了起来,也使共和国在非洲大陆上的影响力达到了如日中天的地步。更重要的是,在此期间,美国当局除了表过几次抗议之外,并未采取任何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