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如果没有鲍布里奇带来的“礼物”,在克里姆林宫的高层会议上,乔德诺维奇也不会如此信心满满,更不会处处强硬,不把契力亚科夫,以及与契力亚科夫在同一条战线上的切尔温斯基放在眼里。
在乔德诺维奇看来,共和国拉拢欧盟,就是俄罗斯主动出击的机会。
不管怎么说,任何同盟关系都不可能在签署条约之后就变得牢不可破,共和国要想与欧盟联手围剿俄罗斯,除了签署同盟条约、并且使条约生效之外,还得建立实质上的同盟关系,比如强化双边军事交流,交换战略信息等等。这些工作,怎么也得花上几个月、甚至好几年的时间。
虽然契力亚科夫早就提出,即便没有欧盟的支持,共和国也能单独打垮俄罗斯,与欧盟缔结准军事同盟条约,只是为了让欧盟在战争期间保持中立。但是乔德诺维奇坚信,既然公开与欧盟缔结盟约,共和国当局就不会拿此事儿戏。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完全可以根据共和国与欧盟缔结的盟约在战争期间威胁欧盟,迫使共和国当局在做出战争决策的时候必须考虑欧盟的安全问题。如此一来,不管共和国当局是否愿意接受,在未来几个月内,至少在2057年之内,不大可能主动进攻俄罗斯。
换句话说,只要俄罗斯能够赶在年底前做好准备,就能打共和国一个措手不及,甚至能够迫使共和国在战争初期以战略防御来应对俄军的战略进攻,从而让出主动权。对俄罗斯来说,即便不指望取胜,要想坚持到战争结束,最需要的就是战争初期的主动权。
按照乔德诺维奇的估计,只要俄军能够在开展后的一年之内掌握主动权,就能把胶着期延长到四年左右。加上一年左右的防御期,俄罗斯至少能够支撑六年。显然,一场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的世界大战很难持续六年,能够持续四年就非常了不起了。如此一来,俄罗斯就能坚持到战争结束的那一天。
当然,这不会是一场获得了完美结果的战争。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乔德诺维奇还提出了一套办法,即在主动进攻共和国的时候在西部地区陈设重兵,威胁欧盟。
也就是说,拿欧盟要挟共和国,使共和国投鼠忌器,不敢全力对付俄罗斯。
只要能够迫使共和国把矛头转向美国,将美国拖入战争,俄罗斯受到的压力就将大大降低,失败的可能性也将大大降低。
总而言之,在乔德诺维奇等一批主战派要员看来,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
虽然俄罗斯不可能击败共和国,但是能够通过战争改善周边环境,提升国际威望,为全面振兴创造机会。
这也正是包括契力亚科夫与切尔温斯基在内的众多主和派追求的最高目的。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28章 战略围剿
俄罗斯当局能将生死存亡的威胁当成民族复兴的机会,共和国自然不会例外。
10月14日,裴承毅结束了为期3天的马德里之行,乘坐“共和国一号”回国,并且计划在回国途中顺道访问伊朗、巴基斯坦与吉尔吉斯坦。
毋庸置疑,这一顺道访问立即被美俄认为是共和国全面围剿俄罗斯的重要步骤,因为拉拢欧盟后,只需要完成南翼侧面包抄,共和国就全面包围了俄罗斯,为此就得拉拢西亚的伊朗、南亚的巴基斯坦与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加上与共和国关系密切的阿富汗与塔吉克斯坦,一条东起朝鲜半岛,经东亚、中亚、南亚、西亚、东南欧、东欧,西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芬兰是欧盟成员国,不是欧洲集体安全组织成员国的对俄战略包围圈就初具规模,对俄的战争部署基本到位。
按照美国新闻媒体的说法,裴承毅在此时访问伊朗、巴基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的目的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问题是,共和国需要拉拢伊朗、巴基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吗
巴基斯坦不用多说,作为共和国最重要的盟国之一,别说一同对付俄罗斯,就算向美国开战也不会有丝毫迟疑。
虽然伊朗与共和国的关系不是太密切,在某些重大国际问题上还存在严重分歧,但是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