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如此,才有很多人认为,动能拦截武器属于进攻武器,而不是防御武器。
事实上,在能量武器大行其道的时候,共和国与美国没有抛弃动能武器,反而耗费巨资开发新式动能武器,并且在近地轨道上部署动能拦截卫星,就是要让这种更适合进攻的武器行动获得用武之地。
用动能武器来对付俄军的导弹发射车,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对飞行速度达到每秒数千千米的动能武器来说,从数百千米高的近地轨道到地面,也就不过百来秒的事情。
与其他武器相比,动能武器的优势非常明显。
别的不说,动能武器很难遭到拦截,更难被能量武器拦截。即便遭到拦截,对地面目标也一定的威胁。
更重要的是,动能武器的打击来得非常突然。
对导弹发射车上的俄军官兵来说,等他们感受到异常的时候,动能武器已经落到了地面上,并且发生了猛烈爆炸。就算部分俄军官兵在车辆行驶的时候仰望星空,也最多只能看到一些如同流星划破夜空时留下的光芒,然后就是地动山摇般的爆炸,以及由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与声响。
如果从数百千米高的卫星上向下俯瞰,或者从轨道空间站向下俯瞰,只能看到在漆黑的俄罗斯大地上,突然出现了一朵朵耀眼的火球。不管怎么说,相当于2吨多猛烈爆炸,绝对不会过于平静。
因为动能武器很难被探测到,所以直到与部队失去联系,收到邻近部队的报告时,俄军高层才知道,其战略打击力量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此时,要想挽回损失已经不大可能了。
甚至可以说,要想减少损失都不大可能。
打击来得非常突然,也非常猛烈。对俄罗斯高层来说,或者说对俄里斯总统契力亚科夫来说,选择只有两个,一是默默承受打击,二是用剩下的力量进行战略反击。
不管怎么说,契力亚科夫是俄罗斯人,如果他选择了前者,他就不是俄罗斯人。
莫斯科时间18点25分,也就是遭到打击后不到10分钟,契力亚科夫下达了战略反击命令。
这个时候,一向谨慎的俄罗斯总统忽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那就是,俄军的战略通信系统为什么没有遭到打击
虽然超长波与甚长波电台都是建立在国家电网之上的,即利用电网做发射天线,没有单独的天线,而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一下子彻底摧毁俄罗斯的国家电网,也就不可能炸掉战略电台的发射天线,但是战略通信系统也有控制系统,因此只要打掉控制系统,就能使战略通信系统瘫痪。
也就是说,如果共和国真的对俄罗斯进行了战略打击,为了避免遭到报复,肯定得设法瘫疾俄军的战略通信系统,让俄罗斯总统无法向潜伏在海里的潜艇下达反击命令,让俄罗斯无法进行战略反击。
如果契力亚科夫冷静一点,肯定能够看出其中的问题。
说简单点,共和国正是要借此机会,让俄罗斯的战略潜艇浮上水面,打掉俄军最后一支战略力量。
事实上,在下达了战略反击命令之后,契力亚科夫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问题是,命令已经下达,要想阻止已经来不及了。要知道,战略反击命令是总统所能下达的最高级别的命令,其存在的价值就是与敌人一同完蛋,因此战略反击命令的优先级别最高,也不可更改。
到此,面对拼命的俄罗斯,共和国天军也得全力以赴,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40章 杀鸡用牛刀
因为与战略潜艇通信的超高频与甚高频电台的带宽非常窄,即效率非常低下,接收一条仅有几十个字符的信息也需要好几分钟,所以俄罗斯总统下达了战略反击命令后,率先发起反击的不是躲藏在北极冰盖下的俄军战略潜艇,而是侥幸逃过劫难的陆基导弹、以及在空中游戈弋的战略轰炸机。
莫斯科时间18点28分,也就是共和国时间23点28分左右,部署在乌拉尔山西面伯朝拉斯克的俄罗斯陆军战略火箭兵第771团第7营的3辆运载着ss48战略弹道导弹的发射车驶出了地下洞库,在最近的发射点上就地展开。发射前的准备工作只用了2分钟,在没有进行精确定位的情况下,3辆发射车依次发射了3枚ss48洲际弹道导弹,3枚导弹的目标分别为共和国的北京、上海与广州,即人口最多的3座特大城市。
首先得承认,这辆导弹发射车非常幸运。
按照俄罗斯战略火箭兵的编制体系,1个营应该有9辆发射车,即1个排1辆,1个营有9个排。在此之前,该营在接到战略警戒命令之后,立即进行了紧急动员,6辆状态良好的导弹发射车以最快的速度离开洞库,并且在行驶途中进行了精确定位。可想而知,在共和国天军的精确打击到来时,这6辆发射车无一幸免,全部完蛋,虽然没有在猛烈的爆炸中发生恶性殉爆事故,但是均造成了严重的放射性污染。值得庆幸的是,导弹发射车的公路机动速度不算太慢,在遭到打击的时候,6辆发射车离营部掩体都有10多千米,没有对营部构成威胁。更值得庆幸的是,共和国天军没有打击俄军导弹发射车的洞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