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初,这种战略潜艇计划配备24具弹道导弹发射筒,从而成为苏联俄罗斯历史上载弹能力最强的战略潜艇,也与美国的“俄亥俄”级一道成为有史以来载弹能力最强的战略潜艇之一。
毋庸置疑,增加单艇的载弹量,与战略潜艇的发展潮流背道而驰。要知道,同时代的战略潜艇中,美国的“密歇根”级只有20具导弹发射筒、共和国的o型、法国的“胜利”级与英国的“皇家橡树”级只有16具导弹发射筒。其他4个核大国减少战略潜艇导弹发射筒的原因很简单:伦敦条约只限制了核弹头载具、即潜射弹道导弹的数量,而没有直接限制战略潜艇的数量。减少单艇携带的导弹数量,能够建造更多的战略潜艇,也就能够提高战略潜艇的总体生存能力。说简单点,就是避免在一个篮子里装太多的鸡蛋,而是要尽量将数量有限的鸡蛋装在更多的篮子里面。
一艘潜艇到底携带多少导弹算是比较合适,得由实际情况决定。
除了效费比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伦敦条约对各国海基战略力量的限制。美国是海基战略力量的大户,在第一阶段削减工作完成之后,还保有240枚潜射弹道导弹,即便按照每艘艇运载20枚计算,也能保有12艘战略潜艇,将这些战略潜艇平均分配到太平洋与大西洋上,并且确保1半的潜艇在航执勤,两个方向上始终有3艘战略潜艇在勤,只要其中任何一个方向上的任何一艘战略潜艇在敌人的突然袭击下幸存了下来,就能给予敌人毁灭性的打击。而6艘战略潜艇同时被击沉的可能性不会超过百万分之一,所以美国没有必要继续减少单艇载弹能力,即没有必要增加战略潜艇的数量。虽然共和国也是海基战略力量的大户,在第一阶段削减工作完成之后,也保有240枚潜射弹道导弹,但是共和国的战略环境要比美国糟糕得多,战略潜艇主要在渤海、黄海、东海与南海活动,巡逻区域非常狭窄,生存概率自然低得多,因此有必要通过增加潜艇数量的方式来提高生存概率。法国与英国的海基地战略力量都非常有限,完成第一阶段削减工作之后,各剩下64枚潜射弹道导弹。如果在一艘潜艇上部署20枚,则只能装备3艘潜艇,而要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有一艘战略潜艇在执行战备巡逻任务,至少需要4艘战略潜艇理论上只需要2艘,可是战略潜艇也需要大修,更需要正常维护,所以实际要求要高得多,所以两国把单艇载弹量设为16枚,保证拥有4艘战略潜艇即便到了第三阶段,两国也各拥有2艘战略潜艇,可以保证在80的时候,至少有一艘战略潜艇在执行战备巡逻任务。
由此可见,俄罗斯坚持增强战略潜艇的载弹能力,肯安有其特殊原因。
众所周知,伦敦条约的第一阶段削减工作完成之后,俄罗斯能够保有180枚潜射弹道导弹,为美国与共和国之后的第三大海基战略力量保有国。
照此计算,俄罗斯应该将单艇载弹量设为20枚,以此保留9艘战略潜艇,在北方舰队与太平洋舰队各部署数艘,从而获得全面的战略威慑力。
问题是,决定战略潜艇数量当载弹能力的,不仅仅是伦敦条约。
对俄罗斯这种国家实力相对有限,却想保持军事大国地位的国家来说,在发展战略力量、特别是耗费巨大的海基战略力量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反而不是伦敦条约,而是基本国家实力。
别的不说,俄罗斯当局只批准建造了5艘“北极风暴”就足以证明,俄罗斯的国力不足以支持更多的海基战略力量。
从这个角度集虑,也就不难明白俄罗斯为什么要让这种潜艇拥有24具导弹发射筒了。
在为“北极风暴”制定战术标准的时候,俄罗斯海军还有10多艘战略潜艇,其中5艘“北风之神”级已经完成第一次全面改进,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至少还能服役15年,而这艘“北风之神”级战略潜艇各有12具导弹发射筒,占用了60枚潜射弹道导弹,因此建造5艘各携带24枚潜射弹道导弹的“北极风暴”级,正好用完180枚的“配额”。更加重要的是,到2055年,即第二阶段削减工作结束之后,可以让5艘“北风之神”级退役,并且将5艘“北极风暴”级的半数发射筒改装成巡航导弹发射装置,或者以其他方法来对其进行改进,就能最大限度的节约军事资源,减少国家开支。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在第三阶段削减工作的谈判结束之前,俄罗斯当局就对“北极风暴”进行改进,虽然根据谈判结果,不能简单的将弹道导弹发射筒改装成巡航导弹发射筒来应付条约,因为这么做存在很大的漏洞,即在必要的时候,肯定能够在短时间内把发射筒改回来,迅速扩充战略打击能力,使伦敦条约失去意义。但是谈判中也明确规定,各国可以以大改的方式来削减潜射弹道导弹的数量,而且在不违背条约准则的情况下,战略潜艇的大改工作不受限制,只是必须在2059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也就是说,只要不害怕战略力量受到影响,俄罗斯可以慢条斯理的对“北极风暴”进行改进。事实上,能够达成这样的谈判协议,也正是俄罗斯当局努力的结果。
可以说,如果不是愈演愈烈的军备竞赛,俄罗斯当局很有可能把5艘“北极风暴”级的改进工作拖到2060年之前,而在2055年之后,以延长“北风之神”级战略潜艇的服役时间来维持战略威慑能力。毋庸置疑,“北风之神”级再怎么延寿,也是一种已经严重落伍的战略潜艇,在军备竞赛的趋势下,俄罗斯当局在2050年初调整计划,把“北极风暴”级的改进工作提前。虽然这会使俄罗斯在2055年前的战略威慑能力降低,但是却能在2055年之后获得全部战略威慑能力。
既然得到了高度重视,改进自然全面彻底。
说得不客气一点,为了提高仅有的5艘战略潜艇的性能,俄罗斯当局基本上就是以改进的名义重新建造了5艘战略潜艇。
按照俄罗斯当局公布的信息,改进后的“北极风暴”级战略潜艇与改进前的通用率只有17。也就是说,潜艇83的部分都做了改动,这其中包括动力系统、推进系统、耐压壳体、导弹发射系统、甚至部分龙骨,保留下来的,则主要是一些与潜艇主要性能没有多大关系的次要部件,比如高温蒸汽炉灶舰艇上都是用数百摄氏度的高温蒸汽做饭,不会像家庭那样使用天然气或者液化气、官兵的住舱、娱乐设施等等。
完成改进后的“北极风暴”级除了排水量减少了4000多吨之外,其他性能均比改进前有了本质性提高。比如最大潜航速度由35节提高到60节、最大潜深由550米提高到750米、最大自持力由120天提高到160天,就连所携带的潜射弹道导弹的性能也有所提升实际上是专门为之研制的新型潜射弹道导弹,只是为了避免遭到指责,俄罗斯当局仍然沿用了rs64这个编号,最大射程从12000千米提高到14000千米,而且投掷能力由14吨提高到了22吨。
显然,关键不在潜艇,而是在导弹上。
与战略轰炸机一样,战略潜艇实际上就是导弹的载体,没有导弹,战略着艇就没有任何价值。
在俄罗斯海军,为“北极风暴”配备的潜射弹道导弹的正式编号为rs64表示为改进型号,而在研制与生产该导弹的俄罗斯导弹工业联合体,其正式编号为is2048x1,是一个全新研制的代号。正是如此,西方新闻媒体给该导弹的编号为ssn42,而不是按照俄罗斯海军的命名规则,称其为ssn40n。
对于这种发射质量为24吨潜射弹道导弹来说,高达14000千米的最大射程与22吨的最大投掷能力,足以证明俄罗斯拥有不错的潜射弹道导弹技术。要知道,同一时期,美国海军的“雷电”e7型潜射弹道导弹自重21吨、射程12000千米、投掷能力为23吨,共和国海军的j8型潜射弹道导弹自重22吨、射程12000千米、投掷能力为24吨,均不比俄罗斯的高多少。
在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