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89(2 / 2)

国策 闪烁 5644 字 2019-04-10

当然,分散部署也有好处,那就是不那么引人瞩目。

事实上,真正让6艘火力舰显得万分神秘的,还是其严格保密的研制与建造过程,以及低调的外表。

众所周知,早在21世纪初,海军战舰就进入了模块化时代。当然,50年前的模块化肯定没有21世纪中叶的模块化那么彻底。模块化带来的主要好处就是简化了建造程序、方便了日常维护与保养,节约了装备成本。事实上,还有一个没有被很多人意识到的好处,那就是让海军建造新型战舰、特别是非战斗类舰艇的时候变得更加隐秘。要知道,组建海上基地的那些快速运输舰,都利用了这一点。火力舰也不例外,连船体都模块了,其建造工作几乎没有被外界察觉,即便共和国海军订购了不少武器模块,也被外界情报机构认为这是在为战争储备弹药。毕竟可以像搭积木一样搭起来的武器模块放在任何大型舰船上,只要装上配套的发射系统就能发挥威力。

与隐秘的建造工作相比,低调的外表更加重要。

说直接点,如果仅从外表上看,火力舰就是标准的快速军火运输船。没有人把这种体态臃肿,而且经受不了打击的船只当成能够毁灭一座港口的战舰,要知道,就算共和国海军再节约,也不会让将士驾驶弱不禁风的民船去冲锋陷阵。前面已经提到,在此之前,共和国海军已经把航母战斗群派往小莅原群岛附近海域,摆出了威慑美国海军的架势,所以几艘运送军火的船只到达新潟与函馆很难让人想到战争。

秘密部署到位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得多了。

因为打击对象大都是固定目标,其中又以特别明显的基础设施为主,所以在战争爆发前,共和国海军甚至不需要出动侦察机、也不用麻烦军情局,只要按照总参谋部提供的目标坐标信息为导弹设定制导程序,为电磁炮确定瞄准方位就行了。总参谋部的信息,来得也不费功夫,大都是利用核查的便利,由混杂在核查队伍中的情报人员现场测出来的,再加上侦察卫星拍下的照片,肯定是准确无误。

做好准备之后,剩下的就是适当的开打时机了。

实事求是的讲,针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海军基地的打击行动,最重大的意义不是打击效果如何、也不是有没有歼灭俄罗斯太平洋舰队,而是对战局发展产生的影响,特别是呆在战场外的美国产生的影响。

要知道,打击开始的时候,俄罗斯总统正在与美国总统通热线电话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52章 出其不意

虽然契力亚科夫一直认为投靠美国是最不靠谱的事情,但是共和国正式向俄罗斯宣战之后,契力亚科夫首先想到的还是美国。

清晨6点30分相当于共和国时间11点30分,莫斯科的天空还未放亮,契力亚科夫就在处理完紧急事务之后,跟美国总统杜奇威通了热线电话。

虽然俄罗斯的军事卫星系统已经被彻底摧毁,民用卫星系统也全面瘫痪,但是美俄首脑热线总共有五条通信渠道,即两条军事卫星通信线路、两条民用卫星通信线路与一条垮大西洋海底电缆通信线路,其中海底电缆通信线路的保密度最高,也最不容易遭到破坏,自然是最主要的通信线路,所以通信卫星瘫痪后,契力亚科夫仍然可以联系上杜奇威,而且不用依靠美国的通信卫星。

两位总统只谈了两件事情,即美国要不要参战,以及在什么时候参战。

可想而知,两国最高领导人的直接商谈并没得出结论。

前面提到过,虽然美俄秘密同盟条约看似平等,实际上却对俄罗斯有利,因为美国遭到入侵的可能性肯定要比俄罗斯小得多,特别是在以共和国为共同假想敌的时候,俄罗斯肯定首当其冲,但是从后来披露的相关资料来看,秘密同盟条约并未对“遭到入侵”的含义做明确。

如此一来,什么情况下才算“遭到入侵”是个存在争议的问题。

拿2057年12月29日的局面来讲:契力亚科夫认为俄罗斯已经遭到入侵,因为俄罗斯本土遭到轰炸,多处战略设施被毁,还掌握了共和国“入侵”俄罗斯的证据,即落在俄罗斯境内没有爆炸的巡航导弹、以及坠毁在俄罗斯境内的作战飞机;杜奇威却认为俄罗斯只是遭到军事打击,没有遭到入侵,因为共和国军队ary,又指陆军未进入俄罗斯,也没有占领俄罗斯的城镇、要塞、交通枢纽中心等标志性地点,更没有与俄军正面交战,也就没有入侵俄罗斯。

杜奇威的答复,让契力亚科夫怒不可遏。

问题是,杜奇威也别无选择。

虽然美俄签署了秘密同盟条约,而且该条约没有违反美国法律,即获得了国会主要职能委员会与主要议员支持,但是“秘密同盟条约”与“正式同盟条约”的最大区别就是兑现时的条件,即要兑现条约,必须再次获得国会认可。这种制度,最初是为了保密,毕竟把秘密同盟条约拿到国会去讨论,肯定会变得毫无秘密可言。也正是如此,大多数秘密同盟条约在关键问题上都是模棱两可,比如在具体词义上做手脚。这么做,也是为了留下退路,避免受制于人。总而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