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02(2 / 2)

国策 闪烁 5642 字 2019-04-10

由此可见,裴承毅把重点、放在了西南太平洋战场上。

对此,几乎没人提出反对意见。有资格参加高层军事会议的,都是共和国军队的高级将领,都知道共和国的基本战略,也就清楚南下的重大意义。

问题是,在讨论战术话题的时候,裴承毅却没有提到西南太平洋上的作战行动。

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在南下之前,共和国海军都得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确保印度洋的制海权,而且得确保在北印度洋海域的绝对制海权。正是如此,裴承毅首先提出了印度洋上的作战行动。

虽然作为前陆军上将,裴承毅的专业在地面战场上,但是作为共和国战争经验最为丰富的统帅,他对海战的理解不在任何一位海军将领之下。当然,必须承认,裴承毅的海战战术知识并不丰富,作为统帅也没有必要搞清楚战术问题。谈到印度洋战争的时候,裴承毅只提出了两点,一是歼灭进入印度洋的所有敌国舰队、并且阻止敌国舰队进入印度洋,二是控制前往南大西洋与地中海的通道、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军事行动。针对这两个要求,裴承毅显得很大方,即海军可以自由调动除西太平洋战区之外的所有军事资源,包括在东南亚地区活动的南海舰队。

可以说,从这一简洁明了的军事部署就看得出来,裴承毅确实是最合适的战时统帅。

换个角度看,如果出任元首的不是裴承毅,而是某个文职官员,在做出如此重大的军事决策之前,肯定需要广泛征求意见,从而使决策变的更加漫长。对裴承毅来说,却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甚至可以说,即便没有袁晨皓这样的高级将领,裴承毅也能以元首的身份兼任最高军事统帅。

更重要的是,几乎没人怀疑裴承毅的军事决策,更不会有人直接反对。

虽然裴承毅不是万能的,而且谁也无法保证他的决策一定正确,但是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在时间万分紧迫的战争初期,哪怕有所偏差,及时的决策也比什么都不做好得多,甚至将决定战争的最终胜败。毋庸置疑,在这种关键时刻,不管是军队、还是国家,都需要一个能够拿定主意,而且对胜利坚信不移的统帅。

有这种能力,而且有足够强大号召力,能够成为军队与国家统帅的,也只有裴承毅。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64章 不谋而合

以军人身份出任国家统帅的,不仅仅是裴承毅,还有大洋对岸的杜奇威。

客观的讲,杜奇威的处境与裴承毅非常相似,那就是在与共和国宣战后,各方各面都处于一团糟的局面,很多事情都需要从头做起。在战略认识上,杜奇威与裴承毅的观点完全一致,即太平洋才是两个超级大国的主战场,而且谁能在太平洋战场上取胜,谁就能够赢得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在怎么打太平洋战争的问题上,杜奇威也面临同样的难题,即应该以何种方式来达到目的。

在很多人看来,杜奇威是最有资格、也是唯一能够挑战裴承毅的军事统帅。这个观点并非不无道理,比如在面对相同的问题时,杜奇威的决策往往与裴承毅如出一辙,至少在总体方向上不会有太大差别。

换成其他军事统帅,也许会用非常直接的方式,即利用美国在环太平洋地区的战略优势来解决太平洋战场上的问题。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将军事基地摆到对方家门口的不是共和国,而是美国。

不管从哪个方面看,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战略优势都非常明显。别的不说,菲律宾距离共和国本土不过数百千米,距离美国本土却有近2万千米。即便退后一步,关岛距离共和国本土也就2000多千米,距离美国本土却有10000多千米,也就是说,从西太平洋到北美大陆西海岸,几乎整个太平洋都是美国的防御屏障,即便到夏威夷群岛,美国的战略防御纵深也有上万千米。巨大的防御纵深还意味着进攻时的突击距离更短,美国空军的重型制空战斗机从关岛起飞之后,不需要进行空中加油就能攻击共和国本土东南地区。即便后退到夏威夷群岛,美军的战略轰炸机也能在2个小时之内完成战略打击任务。更重要的是,在西南太平洋上,美国可以依托澳洲大陆,北上与共和国争夺东南亚地区,或者西进骚扰共和国赖以维生的北印度洋航线。对共和国来说,除了盯紧本土东大门的战略防线之外,只能一步一步的向东迈进,要想攻到美国本土,就得跨越整个太平洋,而且在此之前、为了巩固侧翼防线还得南下占领澳洲大陆。

总而言之,美国的战略优势不是一点半点。

从这个角度出发,也就不难理解袁晨皓为什么要主张把重点放在大陆战场上,在击败俄罗斯之后再东向与美国争夺太平洋的霸权。

归根结底,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共和国很难在太平洋战场上取胜。

从袁晨皓的立场出发,这场战争将是一场艰难的持久战。以开战后的情况来看,即便共和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打垮俄罗斯,比如在1年之内攻占莫斯科、再花半年时间扫荡俄罗斯其他地区,或者在此之前迫使欧盟参战,缩短大陆战争的持续时间,美国也能在此之前完成战争动员,并且巩固战略防线。也就是说,等到打败俄罗斯之后再进军太平洋,与美国争夺太平洋的霸权,共和国势必面对一个全面武装起来的美国,而这也正是最难以击败的美国。虽然从战略上讲,共和国打赢持久战的把握比美国大得多,而且作为挑战者,共和国从一开始就得做好打持久战、以消耗来拖垮美国的战略准备。但是持久战必然会使胜利黯然失色,甚至会让胜利者无法从战争中获得任何好处。

很明显,裴承毅不想与美国打一场持久战。

提前打响太平洋战争,肯定会考验共和国的战争动员能力、还会考验共和国的战争承受能力,可是同时也会给美国造成最大的压力,并且赶在美国完成战争动员之前取得决定性的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