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为战役取名的军官肯定毫无想像力,虽然按照一些人的说法,“橘子”这个名字来自2017年横扫东南亚地区,并且对台湾造成了严重破坏的那场台风,因此与美国的战役代号针锋相对,但是谁能记得住40年前的那场风暴,而且谁能将一种水果的名字与风暴联系起来
当然,“橘子”作战行动的规模并不小,按照计划,不但会出动战区舰队,还会让西太平洋上的3座海上基地联合行动,即“台湾岛”与“海南岛”齐头并进,一同面向马里亚纳群岛,“长兴岛”则转移到两座“巨无霸”的身后,扮演航空中转站的角色,并且为2座海上基地提供空中掩护。如此一来,共和国海军就能在马里亚纳群岛方向上投入近3000架战斗机,弥补舰队实力不足的劣势。
更重要的是,这次共和国海军动用的全是新式作战飞机。
这其中,就包括专门为海军航空兵开发的j22制空战斗机。
众所周知,在40年代,最受关注的战术战斗机肯定是共和国的x18项目,也就是传说中的j18重型制空武斗机。
受裁军等等因素影响,j18确实成为了传说,甚至连这个代号都成为了历史,没有被空军与海航采纳。到2050年的时候,海航将用来替代j16系列战斗机的新一代重型制空战斗机命名为j20,而不是j18。因为这个时候空军已经“解散”,重型战斗机部队全部归属海航,所以,j20也成了共和国唯一的重型战斗机。当然,j20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天战斗机,所以没有得到天军重视。由此可见,j20实际上是军备竞赛中用来应急的产物。不管怎么说,在2035年之前定型的j16已经落后,到2055年的时候肯定无法满足作战需求,共和国海军急需替代机型。
按照常理,j20之后,共和国海军应该与天军合作,全力研制海军型的空天战斗机。
当然,这只是和平时期的常理。
在战争爆发前,大概是军费多得花不完,在研制下一代战斗机的时候,海军与天军分道扬镳,前者负责研制专门在大气层内作战使用的战斗机,而天军则负责开发专门在大气层外作战使用的战斗机。当然,按照海军与天军搭乘的协议,双方开发的战斗机都得向对方开放,即在设计的时候重视全军作战需求,而不是某一军种的作战需求。
正是如此,j22诞生了。
作为一种在2052年立项的新式战斗机,能够在2057年初定型,并且赶在年底完成量产准备,绝对是个奇迹。要知道,在以往的50年间,任何一种以制空为首要作战任务的战斗机的设计周期都在10年以上,平均设计周期更是长达15年。在5年内完成设计,只能说明确实是一种很有目的性的战斗机。
用海军的话来说,j22就是一种纯粹的制空战斗机。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完全按照21世纪中叶的空战战术设计的战斗机。
因为正常起飞质量仅有17吨、最大起飞质量不到22吨,所以j22甚至算不上是重型战斗机,只比 15到20吨之间的轻型战斗机大一点,按照质量划分的话,应该属于多用途战斗机的行列。问题是,j22确实是一种空战能力极为彪悍的战斗机,在进行战术性能测试的时候,与j16s进行对抗,取得过0比271的惊人战绩,平均模拟空战对抗战绩也在1比50以上
让j22空战性能如此出众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所有设计都为空战服务。
拿动力系统来说,j22配备的螺旋磁感应推进器的正常推力高达70吨,因此在正常起飞的时候能够获得4以上的推重比。而该推进器的空战推力更是高达100吨,使得空战推重比接近6。如此高的推重比,意味着j22的飞行加速度因为螺旋磁感应推进器能够自由控制推力方向,能够以全推力的方式让飞机减速,所以加速度也包括减速状态是j16的4倍以上,并且能够在空战中以更快的速度补充损失的能量,让飞行员能够更加灵活自由的选择空战战术。
当然,如此强大的动力性能,也让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如果说j16打破传统,让人很难将其与“飞机”联系起来的话,那么j22就完全没有飞机的样子可言。万幸的是,j22的总设计师肯定有很高的欣赏水平,至少审美观与大众一致,所以被人称为“菱形飞镖”的j22仅从外形上看,给人一种非常简洁,甚至可以说是流畅的感觉。与比喻一样,j22就像是一把放大了数百倍,长18米、宽9米、最厚处不到1米的飞镖。因为所有电子设备的观察窗口、通信天线、雷达天线、舱门都采严格按照保型方式设计,所以整架飞机外表面没有任何突出部位,甚至没有多少明显的开口,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整洁,没有一点多余的部分。更重要的是,这光滑的外表面实际上是一层智能蒙皮。说得直接一些,这种蒙皮能够根据温度与压力自行调整形态结构,为战机提供最为理想的气动效率,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战机的机动性。
如果说外表面还过得去的话,那么的内在设计就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了。
从空间占用率上来说,以螺旋磁感应推进器为主的动力系统占了2成、电子设备与火控系统占了半成、生命维持系统与人机交换系统占了半成、电力供应系统占了3成半、自卫拦截系统占了1成、结构与温度控制系统占了2成、因此攻击武器系统只占了半成这也成为j22最受人诟病的地方。要知道,j16的攻击武器系统占了整机空间的2成,即便是同样以制空作战为主的j20的攻击武器系统也占了整机空间的1成。按照传统空战理论,要想获得足够的远程拦截火力,这个比例不能低于1成。
由此可见,j22基本上放弃了远程拦截火力,也就是放弃了视距外空战。
替而代之的,就是强大的格斗能力与自卫拦截能力。j16能够在一次空战中拦截8枚空对空导弹、j20将这个数量提升到了16,而j22的“拦截指数”为64,即在一次空战中至少能够拦截64枚空对空导弹。更重要的是,j22的动力系统采用的是20级复合蓄电池,能够与拦截系统并网工作,所以在不考虑作战半径的情况下,j22对空对空导弹的拦截能力几乎为无限多。为了发挥拦截能力,j22在机身四周设置了32个拦截窗口,并且通过中央光学分离器,能够同时向8个窗口传输高能激光,加上每个窗口上的光学棱镜可以将激光束导向2个目标,所以能够同时拦截16枚来袭导弹。照此计算,拥有再强大的远程拦截能力的战斗机也拿j22没有办法。要知道,j20就算增添外部挂架,一次也最多只能携带16枚拦截导弹,而且在弹舱内挂弹的时候,则只能携带16枚拦截导弹。也就是说,从纯粹理论的角度计算的话,j20不可能用拦截导弹击落j22。
前面已经提到,j22的空战机动性几乎是j16的4倍,是j20的2倍,而按照比较通用的空战计算方法,在格斗空战阶段,如果双方的机动性差距达到50,那么弱势一方就很难取胜,比如在与f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