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64(2 / 2)

国策 闪烁 5631 字 2019-04-10

因为共和国陆军推进得太快了,所以欧盟首先坐不住。

1月10日上午,法国总统就代表欧盟跟共和国元首通了热线电话,要求共和国当局切实兑现承诺,即将俄罗斯莫斯科以西地区让给欧盟,而不是出尔反尔。在保证会兑现协议中的承诺时,裴承毅在电话中非常委婉的提到,以法国为首的欧盟也应该兑现承诺,即在太平洋战场上给予共和国军队应有的便利。

虽然没有证据证明,袁晨皓与苏劲辉在大陆战场上策划的进攻行动与裴承毅有关,而且袁晨皓一直特立独行,甚至经常不拿裴承毅的命令当回事,但是以苏劲辉的为人,特别是苏劲辉在大陆战场上扮演的角色,只要这次作战行动有他的份,就有理由相信,裴承毅至少利用了袁晨皓,即借助陆军在大陆战场上的行动向法国等欧洲国家施加压力,让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获益。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

1月10日下午,法国当局就宣布将新喀里多尼亚上的军事设施与法国政府拥有的国有设施有偿祖借给共和国。

几乎同时,大陆战场上,已经绕过莫斯科的共和国陆军的2路大军同时转向,没有继续向斯模棱斯克挺进,而是在莫斯科东面的维亚济马会师。因为欧州军团在2天之后才进入俄罗斯,并且派遣先头部队与共和国陆军会师,所以共和国陆军有足够的时间勘察战场,确定严格按照承诺,将占领区的军事分界线划在克里姆林宫西墙西面的200千米处这是共和国与欧盟达成的秘密协议中,对“大莫斯科地区”的准确定义。即以克里姆林宫的城墙为基线,向四周延伸200千米,“大莫斯科地区”由共和国占领,并且由欧洲参与管辖,以西地区由欧洲占领、以东地区则由共和国占领,而不是等待欧洲军团到了之后扯皮。更加重要的是,在共和国与欧盟的秘密协议中,只规定了双方占领区边界线的南北延长线不得超过“大莫斯科的区”东西两端顶点的经线,所以提前2天到达的共和国陆军有时间向南北两边拓展占领区,即尽可能的扩大占领区。虽然在后来实际勘定占领区边界线的时候,共和国陆军的战线并没当真,即共和国当局为了稳住欧盟,在占领区划界问题上做出重大让步,但是共和国陆军在这个时候的举动绝对不是白费劲。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这种具有侵略性的扩张行动,欧盟肯定会更加的肆无忌惮,也会更加的嚣张跋扈,从而使共和国在战争期间做出更加重大的让步,甚至交出整个莫斯科。

到这个时候,留给俄罗斯当局的也就只有最后的48个小时了。

1月11日,在莫斯科被合围的情况下,俄罗斯当局宣布战败,并且向集约集团联军与刚刚踏足俄罗斯的欧洲军团投降。

要知道,欧洲军团是在俄罗斯宣布投降前30分钟越过俄白边境线的。

由此可知,俄罗斯当局一直撑到这个时候,就是不想仅向以共和国为首的集约集团联军投降,以免在投降后的安置上吃亏。不管怎么说,只有向多个集团投降,才能让俄罗斯在战后的利益得到保障。

当然,同一天投降的,还有被赶到了俄白边境地区的100多万美军

从某种意义上讲,欧盟要求共和国军队晚48小时发起进攻,不是为了能够及时到达俄罗斯,而是要让被困在莫斯科的美军能够从容撤退。换句话说,这是美国提出的要求,而且必须得到满足,不然美军就不会投降,俄罗斯当局也就不可能在受制于人的情况下,向共和国投降。

事实上,早在2059年12月份,美国当局就开始按计划从俄罗斯撤军。

根据美军的一份档案,仅在2059年12月31日之前,从俄罗斯撤走的美军官兵就超过了40万。有意思的是,在这40万军人中,除了一部分女性文职人员与驻俄罗斯的军事外交人员之外,其他的都是主力战斗部队的官兵,而且是实战经验丰富的官兵,原本应该得到优先照顾的非战斗人员反而没有能够走成。由此也看的出来,美国当局并不对俄罗斯抱任何指望,优先撤走主力战斗部队才能保全美军的战斗力。

到1月11日,也就是俄罗斯宣布投降的时候,又有大约30万美军离开了俄罗斯。

可以说,这1个多月,美军完成了横跨大西洋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虽然因此保存下来的近70万主力部队并没给美国带来最后的胜利,但是这次战略大撤退产生的影响,特别是象征意义对美军官兵的士气与斗志产生的影响,肯定不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之下。如果从对战争的影响来看,这次战略大撤退也算的上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即之前还认为能够凭借战略优势稳保不败的美国军民由此猛然认识到,所谓的战略优势只是水中花、镜中月,不但不会给美国带来胜利,反而会让美国走向失败。

事实上,大撤退之后,吏国当局就进行了广泛宣传。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从俄罗斯撤退的不是美军,而是共和国军队。当然,在宣传的时候,美国当局并没提到,还有100多万军人在俄白边境地区缴械投降,而且欧盟将按照与共和国达成的协议,要到战争结束之后才遣返这些美军官兵。有意思的是,因为欧盟没有向美国宣战,也没有与美国彻底断绝民间往来,所以在美国的宣传下,有几十万欧州国家的热血青年飘洋过海,借道墨西哥、加拿大前往美国,并且以志愿军的方式加入美军。更有意思的是,因为担心在这些欧洲青年中混有间谍这也是事实,在志愿兵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美国当局成立了专门的“欧州兵团”。

不管怎么说,到2060年1月11日,大陆战场上的战斗宣告结束了。

在这场持续了2年多的战争中,除了俄罗斯付出了将近1200万人的伤亡代价之外,以共和国为首的集约集团联军也付出了220万官兵阵亡的惨重代价,其中包括74万共和国将士阵亡的大约有30万,伤残的在45万左右,而美国也在这个远离本土的战场上付出了伤亡与被俘近140万人的惨重代价。

即便在战后,都有很多人认为,美国当局用140万官兵的惨重代价,让俄罗斯在苦难中多支撑了18个月,并不是划算的买卖。甚至有人认为,如果美国当局将这140万兵力投放到其他战场上,比如中东战场,收获肯定会更加巨大。当然,这些人忽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即除了俄罗斯之外,还有哪个战场能够容纳140万美军,或者说在原有兵力的基础上再增加140万大军

毫无疑问,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明确。

不管怎么说,美国当局在俄罗斯做出了努力,而且是最大的努力。虽然结果与美国需要的相去甚远,但是对于美军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