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70(2 / 2)

国策 闪烁 5583 字 2019-04-10

可以说,这4艘火力舰还决定了海军舰队南下的时间。

正是因为这4艘火力舰在1月31日夜间到达瓦努阿图,共和国海军舰队才在2月1日清晨南下。为了避免打草惊蛇,4艘火力舰全部伪装成了快速补给舰补给舰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与建造方式,所以只需要增添几个补给模块,就能把火力舰伪装成补给舰,并且全部编在补给舰队里面。更重要的是,要为3支战斗舰队提供补给,所以补给舰队的规模非常大,多4艘补给舰与少4艘补给舰都不会引起美军猜疑。

有意思的是,美军的大胆行动,竟然连共和国海军都没有预料到。

根据共和国海军的作战计划,炮击新西兰的目的是要让逃逸的第34舰队返回战场,即在新西兰附近海域与第34舰队决战。如此一来,在炮击了新西兰之后,肯定得让某支主力舰队留在炮击海域,甚至得设法南下,拦截返回新西兰的第34舰队,另外一支主力舰队则在航空兵的掩护下向西南方向穿插,拦截赶来增援的美军第三舰队。虽然“秦”级在雅浦海战中击败了美国海军的“长滩”级,用实战证明了自身的战斗力,但是从战术出发,也应该让第二主力舰队,即以8艘“唐”级主力舰为主的舰队南下对付第34舰队,让第一主力舰队去拦截美军第三舰队。

因为在这个时候,共和国海军还没有与美国海军遭遇,所以舰队按照计划在行动。

客观的讲,这一战术安排没有大的问题,从这一战术安排就看得出来,共和国海军对南下争夺制海权的作战行动有比较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对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信息掌握程度的认识非常清楚,即在没有办法准确掌握战场信息的情况下,只能尽最大可能的让计划变得灵活一些,免得在遇到变数的时候难以应对。更重要的是,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美国海军也很有可能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也就是让第34舰队北上,借助战场环境复杂的有利条件,在新西兰附近海域打一场突袭战,不说全歼共和国海军舰队,只要能够在一场战斗中打垮1支主力舰队,美国海军就能夺回主动权。受此影响,共和国海军没有理由不把打击第34舰队放在首要位置上。

受此影响,共和国海军在制订计划的时候并没想到,杀来的不是第34舰队,而是第三舰队的其他几支战斗舰队。如此一来,在面对第三舰队的9支航母战斗群的时候,共和国海军只派出了1支主力舰队,外加由4支航母战斗群组成的“航空支援舰队”因为4艘航母全部搭载几乎没有对海攻击能力的j22战斗机,所以有人为其取了这个绰号。就算在之前的行动中,即打击新西兰的主要目的就是瘫疾美军部署在新西兰的岸基航空兵,为第二主力舰队免除空中威胁,从而集中舰载航空兵掩护第一主力舰队。也就是说,在只用1支主力舰队对付美军第三舰队的时候,反而使防空强度提高了1倍。问题是,这也等于将打击能力降低了一半。在继续提高防空强度已无明显意义的情况下,这么做肯定得不偿失,对舰队的作战行动没有任何帮助。

大战结束之后,都有很多人认为,如果当时第二主力舰队一同迎战美军第三舰队,这场西南太平洋战场上规模最大的海战的结果肯定会有所不同,而且由此收获的战果,很有可能改变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不管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这场海战的大体结局并不会因此而改变。

战斗在2月2日凌晨5点30分开始,发起攻击的是美军第三舰队。因为美军舰队高速突击的时候,反潜战舰无法有效监视周围海域,而且发出的噪音在几百千米外都能听得清清楚楚,所以在美军第三舰队出动舰载战斗机之前大约15分钟,第一主力舰队就在接到潜艇发出的警报之后加速向西南方向挺进。从双方的作战记录来看,当时美军第三舰队与共和国海军第一主力舰队的距离不是1500千米,而是大约1450千米。

与舰载航空兵一同发起攻击的还有后方的岸基航空兵美国海军将部署在海上基地上的航空兵也归为岸基航空兵与舰队里的远程制海力量,虽然反舰导弹的飞行速度要比战斗机快得多,但是考虑到共和国主力舰队拥有强制电磁干扰系统,而且主力舰具有更好的电磁屏蔽能力,也就能够更加随意的使用强制电磁干扰系统从理论上讲,在防御作战中,主力舰能够完全抵抗强制电磁干扰系统的影响,所以美国海军舰队没有让护航战舰延迟发射反舰导弹,而是在同一时间发射反舰导弹。

如此一来,首先到达、并且发起攻击的将是美国海军战舰发射的重型反舰导弹。

事实上,在拦截美军战舰发射的重型反舰导弹的时候,第一主力舰队并没使用强制电磁干扰系统。

根据共和国海军的作战记录,当时起到关键作用的正是8艘主力舰上的新式拦截系统。

从美军的作战记录可知,当时美军3支舰队里的数十艘护航战舰总共向第一主力舰队投射了1800多枚重型反舰导弹,而且都是速度在20马赫以上的最新一代反舰导弹,威力不可小视,数量更是惊人。

以第一主力舰队的区域防空能力,只能在区域防空中拦截600枚反舰导弹,加上各舰的拦截系统,能够对付1000到1200枚反舰导弹就算非常不错的了。如此一来,第一主力舰队就只能用强制电磁干扰系统来对付剩余的反舰导弹。因为强制电碰干扰系统会对舰队里的防空战舰构成毁灭性的影响,即让防空战舰丧失区域防空能力,所以等到美国海军的攻击机群到达的时候,除了需要对付j22战斗机组成的空中防线之外,几乎不用考虑舰队防空战舰的影响,也就能让攻击效率最大化。更重要的是,如果第一主力舰队仅能用强制电磁干扰系统进行抵抗,在美军接二连三的攻击面前,肯定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反击,也就无法让900千克级电磁炮发挥威力。

显然,这就是美军的如意算盘,用持续不断的打击拖垮第一主力舰队。

问题是,第一主力舰队肯定没有这么脆弱。

可以说,这场战斗最直接的反映出了主力舰没有配备区域防空系统的主要原因。

更重要的是,这场战斗让外界知道了“秦”级主力舰的的强大拦截能力,即被共和国海军命名为“梅杜沙”的新式拦截系统。

用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来为这套系统命名,足见其特殊性。

从这个名字,也大致能够猜出其作战原理。整套系统的核心是一种被称为“智能反射球”的能量分配与控制设备,作战时,在接到舰队防空警报,并且估算出舰队的区域防空系统无法拦截全部来袭目标,而且剩余目标超过主力舰末段拦截系统的最大拦截能力之后,主力舰上的中央计算机就会启动“梅杜沙”,首先将“智能反射球”发射到大约20000米的高空。因为“智能反射球”上配备了动力系统,以及高精度的方位控制系统,所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