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罗协议中,一个最为重要的条款就是共和国承诺不再支持建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国家。
作为补偿性协议,欧洲将支持成立一个“泛阿拉伯国家联盟”。
显然,这两条协议,绝对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有人认为,这是阿拉伯世界分裂的导火索,也有人认为,这是中东乱局的开始,还有人认为,这是战后世界动荡的根源,更有人认为,这是东西方斗法的结果。
不管怎么说,这是两条霸权协议,是两条根本没有顾及到阿拉伯人利益的霸权协议。
表面上看,共和国受到欧洲的压力,被迫做出让步,以牺牲阿拉伯人的利益,换取自身利益。反过来看,也可以认为是欧洲为了帮助犹太人,不得不在阿拉伯人的问题上向共和国做出妥协。
可以说,双方都不想担责。
在双方都想推卸责任的情况下,得到的结果是双方都得承担责任。
说得不客气一点,这两份协议,足以让4亿多阿拉伯人心灰意冷。
当然,在这两条公开的协议后面,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毋庸置疑,共和国与欧洲已经在此基础之上,针对“去以色列”之后的中东地区、乃至整个泛阿拉伯的区的势力范围做了规划。
根据一些没有得到证实,也许永远也无法得到证实的消息,早在开罗协议签署之前,共和国与欧盟就达成了一份至关重要的秘密协议,对欧亚非大陆交汇处的势力范围做了明确划分。
埃及以西的北非地区,将是欧洲的传统势力范围,也就是说,大战结束之后,共和国将从摩洛哥撤军因为直布罗陀要塞不属于北非地区,也不属于阿拉伯国家,所以共和国没有答应从直布罗陀要塞撤军,将该地区的主导权交给欧洲。作为回报,欧洲将承诺不向北非地区扩张,即不吸收北非国家加入在战后成立的“大欧州国”。
约旦以东的西亚地区,将是共和国的传统势力范围。因为欧洲在该地区没有驻军,所以该地区的战后规划完全由共和国做主,欧州要做的,只是接受与承认共和国在该地区的所作所为。作为回报,共和国承诺在不涉及国家主权的领域,比如经济、贸易等方面,与欧洲共享西亚利益。
从埃及到约旦,将是共和国与欧洲的势力缓冲区。
事实上,这也就是所谓的“泛阿拉伯国家联盟”的核心地区。
虽然与共和国战前规划相比差了许多,毕竟叙利亚与伊拉克都被排除在了这个核心地区之外,而埃及本身又有很强的独立自主意识,所以共和国在“泛阿拉伯国家联明”的影响力肯定不会大到哪里去,至少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力,但是埃及一直严守中立,而且一直在利用共和国对抗欧洲在北非地区的扩张行动,所以只要欧洲不做得太过分,“泛阿拉伯国家联盟”肯定成为一个框架组织,不会有多大影响力。
因为欧洲也惧怕一个强大的阿拉伯国家,所以共和国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说得直接一点,这份秘密协议的最大受害者就是阿拉伯世界。准确的说,是除了埃及之外的其他阿拉伯国家。
因为根本利益得到了保障,所以共和国与欧洲都是受益者。
大战期间,埃及保持中立,并不是战胜国,而在大战后却得到了最大的好处,成为了阿拉伯世界的中心国家,毫无疑问,埃及得到了好处,而且还是巨大的好处。与之相比,叙利亚与伊拉克是战胜国,而且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换来的却只是一些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虚名。
不说与埃及比,就连作为战败国的摩洛哥都比不上。从这个角度出发,阿拉伯世界不在战后分裂才是怪事。
明白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战后的阿拉伯世界会成为动荡的根源。
作为最强大的阿拉伯国家,埃及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出卖其他阿拉伯国家。虽然在大战结束之后,埃及在中东地区与北非地区的地位得到了共和国与欧洲承认,并且被公认为地区强国,还得到了如同约旦、巴勒斯坦这样的阿拉伯国家的认同,但是埃及的影响力也仅仅局限在这个小小的三角地区。
从某种意义上讲,欧洲在这份瓜分阿拉伯世界的秘密协议中获得的利益并不多。
把目光放得更广阔一点就能发现,欧洲在阿拉伯问题上做了很大的让步。在欧亚大陆上,虽然欧洲通过出兵俄罗斯、并且与共和国瓜分俄罗斯欧洲地区、以及在战后与共和国共同建立新的俄罗斯联邦,稳住了战线,并且用一个不算过于弱小的俄罗斯将共和国挡在了千里之外,但是欧洲已经丧失了战略主动权,而且向东扩展的空间被彻底堵死了。站在欧洲的立场上,除了向大西洋对岸发展之外,唯一的选择就是渡过地中海,南下非洲大陆。而欧洲要想在非洲大陆上站稳脚跟,首先就得控制撒哈拉以北的北非地区。
事实上,这也是欧洲坚持了数十年的基本扩张政策。
说得不客气一点,欧洲在犹太人问题上死活不肯首先让步,就是不想让共和国通过中东地区染指北非。
问题是,国家间的较量靠的是实力,而不是意愿。
在必须死保以色列的情况下,欧洲只能牺牲自身的利益。
结果就是,共和国的大军在戈兰高地上停下了前进的步伐,而一直对欧洲的扩张行动心存芥蒂的埃及成了共和国的打手。
说得直接一点,一个尝到甜头的埃及,肯定会给欧洲制造不少麻烦。
别的不说,在埃及的阻挠下,欧洲很难将整个北非地区收入囊中。
在埃及的阻挠之下,欧洲也不大可能越过撒哈拉沙漠,将触手伸入“黑非洲”。
从这个角度来看,共和国不但没有做出让步,反而以退为进,把难题留给了欧洲,让欧洲站到了阿拉伯世界的对立面上,然后出面调解,从而以最小的代价完成了对欧洲的战略包围。
当然,欧洲不是笨蛋,不会不明白共和国的战略意图。
这也是欧洲为什么要积极支持“泛阿拉伯国家联盟”的原因。
一个强大的阿拉伯国家会对欧洲构成威胁,那么一个统一起来的阿拉伯世界就能对共和国构成威胁。共和国支持埃及在北非地区有所作为,那么欧洲就支持埃及在阿拉伯世界有所表现。
显然,这就是埃及渔利的原因。
问题是,埃及顶满天也只是地区强国,连成为准大国的基础都没有。更重要的是,阿拉伯世界四分五裂,埃及的综合实力仅相当于整个阿拉伯世界的两成,因此就算能够利用共和国与欧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