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诗的末尾署名朱玄匡。
叶昊天想来想去不知道朱玄匡是什么人。他对石碑下的巨鳖倒是很感兴趣,上前将石碑取下横放在地上,露出那只巨鳖来。大概因为背负石头几十年,巨鳖的背上明显有两块背甲突出来,刚好可以顶住石碑,就象人的肩膀经常挑担大椎突出一样。叶昊天用宝剑平平的削去,砍下两块儿鳖甲来,下面仍然没有见肉。巨鳖似乎很受用的样子,对他频频点头,他低斥一声“去”那鳖一步一回头的爬走了,速度竟然甚是快捷。
他回过头来,欲待将石碑重新竖起,忽然发现石碑的底部露出一条三分厚两寸长的铁片。他伸出两指捏碎周围的石头,才夹住铁片,运起两分神力缓缓抽出,原来竟然是一把铁尺,长约两尺,宽两寸,厚三分,上面刻着一个大大的龙头,还有“朱玄匡”三个字。
他将铁尺收起,看看周围再无异样,转身出了小庙,招呼老人划船送他回去。
离开芙蓉湖,他很快视察了五个小城,感觉还比较满意。
回到雁荡的时候,兰儿正翘首期盼他回来。叶昊天将铁尺取出给她观看。只看了一眼她就惊叫起来:“监天尺”
叶昊天不解的问道:“什么意思”
兰儿摩挲着铁尺无比激动的道:“监天尺一出,四海无不服”
第五十一章 番薯
看着叶昊天还不明白的样子,兰儿从头说起道:“本朝初建之时,有位皇子名叫朱英,字玄匡。”提起朱英,叶昊天倒是想起来了,这人曾经立下赫赫战功。他没有插口,耳听兰儿继续说道:“当年朱英南征北战,望者披靡,本朝的大半江山可以说是他打下来的。后来太祖要立他为太子,他却坚辞不受,说是杀人太多,必遭天谴,已经看破红尘,宁愿出家为僧。当时满朝文武苦苦婉留,太祖赐他“监天尺”,希望他出家以后也能兼理国政,他推脱再三答应下来。以后八十年间他为朝廷挽救了数次大劫,每次事后,朝廷都提升“监天尺”的权限,后来干脆写入皇家律历:监天神尺,太祖亲赐,举国上下,莫敢不从。再以后五十年,“监天尺”出现了三次,每次都是见尺不见人,然而处理的都非常得当,挽救朝廷于危难之中。只是最近三十余年才不见踪迹。但是至今皇家律历中还写着那句话。凡是皇亲国戚,王公重臣无人不晓。”
此时叶昊天道:“难怪我不知道阿。”
兰儿笑了笑道:“公子出仕时间尚短,自然难以知晓。”
叶昊天呵呵笑道:“原来是我官儿太小”
随后兰儿问他是怎么得到的。
叶昊天将经过详细讲述了一遍,道:“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或许已经成仙飞升了吧,监天尺不愿带走,仍然留在人间。”
兰儿高兴的道:“这下好了,公子可以调动兵马围剿妖人,不用怕他们人多了。”
叶昊天摇摇头道:“监天尺不能轻用,原因是对方功力极深,非普通士卒所能抵挡,如果冲突起来,只怕会死伤惨重。虽然能将妖道逼出宫去,却无法将他们一举除掉。要想除掉他们,归根结底还要从道法上着手。”
兰儿想了想道:“虽然如此,监天尺还是有价值的,起码可以令朝廷兵马不会助纣为虐。”
叶昊天点头表示同意。
当晚他收拾丹炉开始炼丹,将收集的万年龟板、千年鳖甲和数十味灵药放在一起,用三味真火慢慢萃炼。补药的火候控制十分关键,太强会破坏药性,太弱则无法萃取。必须用文火慢慢锻炼。经过三六一十八天的不眠不休,最后丹终于炼成了。约有百粒,颜色晶莹剔透,芳香扑鼻,确实是绝品“阴神丹”,叶昊天非常满意。
此时已经是二月中旬,湖边的番薯还在疯长。已经快四个月了,他决定挖挖看,先从老根挖起。兰儿抢先动手,挖开泥土。两人惊奇的发现第一个番薯竟然非常巨大,足有三四十斤而且顺藤摸瓜,又挖出几十个大大小小的番薯来,合起来一棵就结了一百五十斤不止。
叶昊天找了几个稍微小点的番薯在火上烧烤,不久一股甜香透出,软软的汁液也流下来了,他尝了一下赞不绝口。兰儿用纤纤玉手拿了一只,慢慢剥掉外面的软皮,送到唇边咬了一小口,满口香甜,她也禁不住点头不已。
叶昊天一口气吃掉三只,才缓口气道:“我要让乐清百姓大量种植。番薯产量很高,一亩地恐怕能产几千斤,如此以来百姓再不会挨饿,人口才会大量增加;味道也不错,与五谷相比,令有一种不同风味。”停了片刻他又呵呵笑道:“引进番薯,大力推广,福泽百姓,也可以算我一项政绩啊哈哈。”
二月十八是县里童试的时间。这天,他捡了几十个很小的番薯带着,下了雁荡来到县衙,先将户房的王吉找来,问道:“从南洋带回来的那筐番薯还在吗”
王吉派人去查看了一下,回来道:“大人,在是在,但是没保存好,都冻烂了。”
叶昊天将自己带来的番薯取出来,道:“找个有经验的老农挑一块良田,将这些种下去,等藤蔓长出数尺以后,将藤剪成三寸长的小段,插入土中,如果长的好以后全县推广。”
王吉毫不迟疑的出去安排。
然后叶昊天才去主持童试。他看了看报名的资料,发现参加童试的有五十余人,年龄有大有小,其中有位老先生已经五十二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