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庞劲东如此难受的同时,楼下正等着庞劲东的史忱也很难受。不过庞劲东的难受是生理上的,而史忱的难受则是心理上的。
史忱奉命来找庞劲东,料想庞劲东不管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消息,肯定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自己的面前。但是让史忱怎么也想不到的是,自己到了之后,庞劲东家里的佣人虽然很快就去叫庞劲东,但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庞劲东的人影。
史忱觉得就算自己带来的是坏消息,庞劲东也不应该这样慢待自己,何况自己带来的还是好消息,因此心里渐渐的产生了不快。
史忱坐在那里百无聊赖的抽着烟,当抽到第十支的时候,庞劲东终于出现了。
庞劲东往史忱对面一坐,笑呵呵的说:“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
“没等多久”史忱也笑了笑,揶揄道:“才等了不到一个小时”
庞劲东装作没有听出对方话里的含义,叹了一口气说:“本来我想马上就下来见你,但是有几个非常重要的电话不得不打相信你也知道,我去了长箐山太长时间,各个方面积压下来的事情有一大堆,如果再不处理就要把我压死了”
“原来除了果敢共和军之外,庞先生还有其他更加重要的事情呢”史忱把话说到这里,不满的情绪流露出了一些。
“果敢共和军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庞劲东淡然一笑,拿出了一盒烟,招呼史忱道:“您吸烟吗”
“正抽着呢”史忱说着,一举手中刚刚点燃的烟。
“喝茶吗”
“不喝”
“喝咖啡吗”
“也不喝”
庞劲东正要问史忱是否喝酒,风间雅请端着盘子过来了,把一杯刚刚泡好的铁观音放到了史忱的面前。
史忱倒是也没有客气,刚刚还说不喝,此时端起杯来就是一大口。
庞劲东又是一笑,显得十分轻松:“听你的话,来我这里,应该是为了果敢共和军的事情”
“是啊”
史忱这次来的确是为了果敢战争,而且给庞劲东带来的还是好消息。
庞劲东面见金振宇将军之后,在中央高层爆发了一场十分激烈的争论,意见相左的双方谁也不肯让步。
高层领导的这两派基本以身份划分,凡是军人都要求果断干预果敢战争,而政界的官员们则认为应该保持中立。不过也有例外,几名常委就站到了军人一方,但军人却没有站到另一方的。
这样一来单从人数上来看,主战派似乎应该是占有多数的,事实也的确如此,但是主和一派却有几个重量级元老,是没有谁敢不尊重的。
因为这场争论太过激烈,因此尽管高度保密,仍然被这些高层领导的下级官员们知道了。与这些高官自身不同的是,下属们的意见十分的一致,都认为国家应该果断予以干涉,只不过各人的出发点就不尽相同了。
熟知z国政治的人都知道,在进入新世纪之后,z国高层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不再进行路线和立场方面的争论,结束任何内耗行为,把一切精力和时间都用来发展经济。然而由于庞劲东与金振宇的会谈,这个得到广泛认同的决定被打破了。
为了让高层能够做出强硬决定,中央的下级官员们很快就行动了起来,虽然他们在决策上没有太大的发言权,但是他们却有着自己的方式可以影响高层。
在这些下级官员的运作下,给中央充当智囊和顾问各个战略研究机构,将一份又一份的调查报告和分析研究材料送到了高层。所有这些材料从战略形式、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都直接或者间接地认为中央应该在缅甸有所作为。
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中央终于做出了一个试探性的决定,而这个决定的具体执行人就是庞劲东,由史忱全力协助。
史忱为了这个决定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一份由他授意、几名专家捉刀代笔的、由总参下属的一个研究机构名义做出的内部调研报告,在各个决策部门内部广为传阅。既然现在的主题是发展经济,这份调研报告就以经济发展问题为主要内容,提出想要应对未来全球经济的恶化,应该大力刺激内需,而当前刺激内需最好的一个办法,是建立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良性互动关系。
刺激内需的方法其实早就已经被采用了,中央刚刚制定了计划,要拨款万亿元,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增加消费等方法,促进经济发展。而且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本就是互相促进的,但是史忱的这份报告却别有用心地提出,国民经济应该与军事行动相挂钩。看过报告的人心里都很清楚,这里所谓的“军事行动”事实上指的就是小规模、低烈度的局部战争。
这份报告先是指出,国民经济想要完成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并获得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就必须要依托于高技术。而市场自身在现代高技术的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是极为有限的,真正能够牵动高新技术发展的原动力是军事技术的发展和战争的需求。报告接着又提出,国家的宏观调控可以使战争、武器、技术和国民经济互动,适当的时候可以通过军事行动产生需求,同时牵动科技进步,进而促进发展,并推动国民经济的全面提升。战争有着自身的根源、土壤和运行机制,战争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是相当复杂和微妙的,战争事实上是国家的战略性投资。
报告以苏联作为一个反面典型,由于把军队建设同国民经济搞成得井水不犯河水,一个只管花钱,另一个只管出钱,两者对立。徒然投入了大量资金和资源,结果却没有产生增殖效应。
二十世纪后五十年世界的基本格局,是国和前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全面争夺军事优势。仅仅是为了打造核武库,国就累计花了五万亿美元。尽管前苏联国力远不及国,但也花了近三万亿美元。两个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越演越烈,各型武器的发展登峰造极。结果是一个越搞越穷,最终国家解体;而另一个暴富天下,称霸全球。冷战后,接连几次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基本上都是国一家所为,结果还是越搞越富。
接下来,报告便以国作为一个正面典型,说明何以国会越打仗越有钱。
国的基础设施已很完备,不需要修建大型水电站、高速公路、港口和机场,于是便通过战争促进经济。打仗需要添置装备和购买物资,于是国家拿出钱向企业发出订单,企业得到了订单之后就会因之产生大量的就业机会,利润也随之提升,企业的良好经营状况直接促进了国经济的繁荣。
国需要打的是“非接触、零伤亡”的战争,需要对任何敌人都拥有压倒性优势,于是便下血本开发高技术武器。高技术武器地开发不仅可以刺激内需和创造就业岗位,更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由于研发出来的技术在多数都可以用于民用领域,又直接造就了国科技的先进,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构成助力。
正因为如此,国的武器先进程度让全世界的军队无不神往之,于是纷纷花大价钱订购。国卖出的武器都是“黑箱子”,只让买方懂得如何使用和维护,却绝不把技术转让出去,而且价格远远高于实际价值。这也就是说,国不仅通过武器销售收回了研发成本,还大大的赚了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