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78(2 / 2)

“朴先生过奖了。”

“欢迎李校长回访敝校。”

“有时间和机会的话,我一定会造访贵国和贵校的,到时候还要叨扰朴先生了。”李养韬本来还想客套几句,说点“仰慕贵国文化已久”之类的话,但是想来想去,觉得韩国文化实在没有什么好仰慕的,于是把后面的话又咽了回去。

不过朴先生却说出了类似的话:“我一直都很仰慕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本来想借这个机会好好学习一下,无奈日程安排得太紧,明天就要启程回国了。”

听到朴先生这句话,在场很多人的心里不约而同想到:“你学不学中华文化无所谓,别把中华文化说成起源韩国就行了”

李养韬淡然一笑:“以后还有机会”

“只能这样希望了,以后还可以再次拜访贵国和贵校。”

既然对方说了许多恭维的话,李养韬觉得来而不往非礼也,应该回敬两句:“朴先生在敝国文化上的造诣十分深厚,令我深为佩服啊”

朴先生被李养韬的话说到了的痒处,立即了来劲:“我通过方才一番交谈,才知道李校长也是楹联爱好者,我在这方面颇有几分心得,不知道李校长是否有兴趣切磋一下。”

李养韬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朴先生请讲”

“我出一个上联明月三千里,当李校长回访敝校的时候,希望能够给出下联。”

庞劲东听到这个上联,立即不屑的笑了起来,低声对金头虎说:“这个上联也太简单了,随随便便都能对出几十幅下联,这位朴先生竟然还捧着当成宝贝了”

金头虎挠了挠头,郁闷的问:“啥玩意是楹联啊,我咋听不懂”

李养韬和朴先生站在队伍最前列,后面是韩国访问团的其他成员,最后则是的北海中学的领导层。由于学校领导们距离庞劲东比较近,有几个人听到了庞劲东的话,其中包括张浩驰。

第六十七章 白日五千年

其他人都不觉得庞劲东说的有什么问题,因为事实的确如此,但是张浩驰却发觉,这是一个可以整治庞劲东的机会。

张浩驰立即向前紧走几步,高声问道:“庞劲东,你刚才说什么你能够对出朴先生的楹联”像是在对庞劲东说话,实际上却是冲着李养韬。

李养韬不知道前因,听到张浩驰的话,只当是庞劲东真有这份雅兴:“哦庞劲东,你对楹联也有兴趣”

庞劲东当然明白张浩驰的用意,但是根本就不在乎,索性坦然接招:“在下不才,愿意一试”

“哦”朴先生上下打量了一下庞劲东,摇头晃脑地说:“我先对这个联做一下解释,我韩半岛江山三千里,这个上联的意思就是明月照遍三千里锦绣江山。”

朴先生的上联的含意很简单,根本不需要做出什么解释。庞劲东唯恐他继续说下去,会忍不住澎湃,开始盛赞起三千里荒山野岭,恐怕那将会如溃堤的洪水,再也收不住了。庞劲东不愿给他自吹自擂的机会,于是急忙说:“我用白对你的明;用日对你的月;你们国家有三千里江山,我们国家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你明月三千里,我白日五千年。”

朴先生乍一听,点了点头:“对的倒是不错”但是转念一想,却又隐隐觉得这个下联似乎有什么问题。

李养韬和北海中学的其他人一听这个下联,就止不住偷笑了起来,刚开始的时候还极力忍着,但是过了一会有人实在忍不住,出声的“哈哈”大笑了起来。

庞劲东的这个下联如果是对其他国家的人,倒还没有什么太可笑的,唯独在面对韩国人的时候,幽默之处便会尽显出来。

在场的所有人当中,只有朴先生及韩国访问团一行人不明就里,奇怪的看着中方人员。韩国人纵然粗通一些汉语,但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根本无法真正参透。至少他们不知道“日”这个字在汉语里有多种理解,不止是可以用来代表太阳,还可以用来影射人类的某种行为。

朴先生本来想要故作高深,装作自己明白了下联的意思,但是注意到中方人员复杂的目光,还是忍不住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不知道贵校的人都在笑些什么”

李养韬只是无声的笑了笑,便恢复了常态,侧眼打量起了庞劲东。听到朴先生的问题,他轻声咳嗽了一下,示意其他人噤声,然后一边思考怎样回答,一边缓缓的说:“这个人是敝校的保安,哦刚来敝校工作的时候,自称学历很低,但是没有想到,他对楹联竟然有几分研究,所以所以敝校员工才感到好笑”

李养韬的这个解释差强人意,但是朴先生此时的兴趣已经不在楹联本身,而是转移到庞劲东身上了:“你是说,他是你们学校的保安”

李养韬十分肯定的点点头:“是啊”

“啊”朴先生如果带有眼镜,此时一定会掉在地上摔成八瓣,原指望靠着个上联在中国人面前显摆一下,却没有想到竟然被一个保安给打发了。这让他的心里就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一般,很不是滋味,原本计划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楹联申请为韩国文化遗产,现在看起来却要泡汤了,至少也要延后一段时间以多做一些准备工作。

庞劲东微微一笑,问朴先生:“我这里有一个上联,不知道朴先生能不能对出下联”

“啊”朴先生先是怔了一下,接着有些底气不足的说:“请讲”

庞劲东略加思索,接着缓缓说道:“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这个上联堪称千古绝对,三百多年来,国内无数文人雅士尚且罕能对出适合的下联,何况是几个对中华文化一知半解的韩国人。

朴先生一听这个上联,就知道自己今天要露怯,但是他足够机灵,眼珠一转,转而问李养韬:“不知道李校长能否对出”

对朴先生的这种狡猾,李养韬颇有几分不屑。对付这种半瓶子醋就敢出来咣当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证明自己的实力,李养韬于是缓缓说道:“这个联相传是清代大学士纪昀纪晓岚所出,其实原本并没有开头的明字,是后人为了增加难度而加上去的。上联中的月照纱窗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描述一个场景,结果是个个孔明,同时孔明又是诸葛亮的字。这个联虽然是千古绝对,但是泱泱中华不乏才俊之士,因此还是对出了一些下联的,个人认为最切合的是清风沐凤阁,处处常清上官正。”

“李校长说的不错。”庞劲东点点头,对下联做出了解释:“唐高宗、唐武宗和唐玄宗三朝曾将掌军国之政令、佐天子而执大政的中书省改称凤阁。上官正为宋代开封人,复姓上官,单名正,字常清,曾平西川有功,累官西川招讨使,左龙武大将军。以清风对明月,凤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