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7(2 / 2)

财色无双 恶魔在天堂 6591 字 2019-04-10

19390901,德军南北集团军群入侵波兰,到0909仅9天就兵临华沙城下,此时波军被德军闪电战打得兵败溃退,以没有空间和时间进行战略部署。在“维斯瓦河弯曲部战役”中,6万多波兰军队被德军重重包围,无力突围被迫投降。三日后首都华沙被包围,由于突围无望,守军决定死守华沙城。到0922已有30万左右波军被德苏俘虏,波兰主力以被殆尽,以没有了做战略部署的基本。0927波兰首都华沙无力抵抗被迫投降。0929波兰正式宣布投降。

侵苏作战“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后,德军的数百个师团快速突破苏军前线向纵深穿插,只用了18天时间德国的北方,中央,南方集团军群分别向苏联境内推进了450600350公里不等,还使列宁格勒以及基辅处于威胁之中。但是苏联国土深远的纵深救了苏联人一命,德军部队最迟的在7月12日就停了下来,进行休整chuan息,苏联除了将前线的部队进行整补调动,还立刻将自己50个师左右的战略预备队调往前线对德军攻势进行阻滞。在后方也有数百万的新兵入伍,虽然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高效的战力,但在未来也足以磨掉德军的300多万前期jg锐,将德国人拖进持久战的泥沼中。

1937年7月7日,日军驻屯军步兵第1联队一部与中队的二十九军第37师219团一部发生激战。7月16日,日本集结五个师团超过十万人,辅以飞机tan克等技术兵器向华北发动大规模进攻,十几天之内攻克北平、天津等地。8月,日军攻势受阻,中日两军在南口重地囤积大量兵力以待决战。8月20日,蒋介石对中队进行战略部署,将jg锐中央军都调向华中,企图围歼驻留上海的6000日本海军陆战队和第3舰队的舰艇部队,并希望将日本的援兵和主力吸引至华中,防止其再向华北增兵。

9月中旬,日军在上海的兵力已超过十万人和数百的技术兵器,而整个淞沪战场中方集结兵力四十余万。直到11月20日,日军占领上海,其间日军成立了华中方面军,jg锐部队已达30万以上。中国开始战略撤退。

此时在华北的日军已经已经被调走了大部分兵力至华中,日本的关东军等其他军队大部也被牵制在华北也有苏联的原因,日军主力困于华中华南,中国将主战场摆在南方的战略企图已经达到,日军将在往后八年的拉锯战中吃到苦头,直到最终被击败。

赵晋说道:“我们没有自己的战略纵声,但是我们可以自己创造我们的战略纵深嘛这个玩意儿既是天生,也是自己可以创造的马”

众人也不是傻子,纷纷点头,说道:“那么我们若是抢在敌人的先机,先取得了一些城市,我们把这些城市作为我们的防守,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赢得了战略纵深呢”

“不错,这就叫做前出防御”赵晋说道。

看着眼前的时代,其实大夏朝也是一个具有战略纵深的国家,要不是因为朝廷连年积弱,也不至于落得今天的下场了

前出防御的作战理论,是建立在大纵深理论基础上的,这个理论最先运用二战时期的苏德战场,苏联军事专家们认为,为了粉碎敌人庞大的集团军,必须连续实施一系列在时间上互相联系并能导致全线胜利的战役。他们在分析当时几场战争的经验和新式兵器的发展情况后,得出结论:可以通过实施一系列连续的战役来消灭敌人。

连续战役的理论的实质就是在实施头一个战役的过程中就考虑并准备下一个战役,以防止供应中断和运输堵塞,达成战斗行动的连续性,不给敌人以变更部署和组织战斗的时间。连续战役的胜负主要取决于后勤工作是否跟得上。根据这个理论,方面军被认为是一个战略单位,遂行统帅部赋予的任务。

它应当统辖一个战区内的军队,并应当能够为了解决一个总战略任务而在几个作战方向上实施进攻。进攻地带的宽度定为300400公里,战役的纵深定为200公里。

但是,随着军队大量装备新式武器和技术兵器,连续战役的理论已不再适合未来战争的要求。于是,大纵深作战理论应运而生。

最早对大纵深战役思想进行研究的是特里安达菲洛夫。他提出,为了夺取对敌人的全面胜利,必须实施一系列连续的突击,以打击敌人的所有兵力,打乱敌人的组织,使之无法继续进行顽强抵抗。

30年代,大纵深理论显得越来越重要。其实质就是,以杀伤兵器同时压制敌整个防御纵深,在选定方向上突破其战术地幅;接着,负责扩张战果的梯队,包括tan克、摩托化步兵等,投入交战,并以空降兵实施空降,迅速将战术胜利发展为战役胜利,以尽快达成预定目的。

大纵深理论认为,要顺利实施大纵深战役,必须要解决两大任务:第一,用步兵、tan克、炮兵和航空兵对敌人的整个战术纵深同时实施轰击,以摧毁敌人的防御;第二,用快速部队和空降兵的迅猛行动和航空兵的突击,将战术胜利发展为战役胜利。为了实施突破,要求在主要突击方向上集中优势兵力兵器,各集团军纵深配置,建立强有力的冲击梯队、扩张战果梯队、预备队,以及航空兵和空降兵等。

冲击梯队的主要任务是突破敌人防御,当打开一个突破口后,必须将快速兵团迅速投入突破口,以摧毁敌人在整个战役纵深内的抵抗,并协同其他兵种全歼敌人。航空兵的任务就是夺取制空权,掩护方面军的军队和后方,支援军队突破敌人防御和在战役纵深内追击敌人,攻击敌人的预备队,保障空降兵着陆,给军队空运补给和实施空中侦察。

纵深理论认为,集团军司令员在选择主要突击方向时应考虑一系列因素,如方面军司令员的战役企图、敌军集团防御性质和集团编程、地形条件、己方军队状况和能力等。确定主要突击方向一般要达到两个基本要求,就是必须在战役第一日突破敌人的战术防御和保障自己突击集团前出至防御之敌的侧翼和后方。一旦确定了主要突击方向,就应当将装备最好的、战斗力最强的兵团放在主要突击方向上,高度集中兵力,以形成对敌优势。

赵晋想到此处,暗叹一声:“要在冷兵器时代哦进行大纵深理论的实践,还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啊,毕竟要实现这理论,需要多兵种协同作战,可是现在的冷兵器时代,全凭一把刀子,一根长枪,一匹战马”

忽然赵晋不由眼前一亮,说道:“哦,不对我,我还有大炮”

今日第三更,一万字爆发完成

正文 第162章 环形工事

在搞清楚了什么是大纵深理论之后,接下来便是一系列的攻城战,而首先受到攻击的便是位于黑牛山以南,杭州以西的一个城市,叫做临安市

临安,也就是古代对杭州的称谓之一,只是那是在赵晋那个时代的南宋,这里曾经是南宋的都城,可是到了这一代,便不一样了,杭州就是杭州,临安就是临安之所以要选择临安当作防守的前哨站,那是因为,临安这个地方到底还是有险可守的,而且经过了赵晋前一段时间的肆虐之后,赵晋的大名已经深入人心,没有人赶惹,当然赵晋的部队对人民还是十分客气的,所以这也为赵晋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大后方

但是现在临安至少还有三万人马需要处理,赵晋看重这里,浙江那边同样看重这里,所以这里也算是重兵把守了,要是赵晋要靠常规手段进行攻占,那结果将是十分惨重的,毕竟现在的赵晋加上新兵,也不到一万五千人马,而且要塞本身还需要人手,赵晋能出的兵马,最多不过一万,古代打仗,五则围之,十则攻之,也就是说,围城之战,只要要十倍于别人的军队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