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张廷济刺史”从灯笼处传出一声询问。
走来的黑衣人沉声反问道:“宋支使”
从树林里忽然走出十来个人,方才静悄悄的一片,这些人聚在一处,却纪律森严,非同寻常盗匪。那些人将几个灯笼挂在树梢上,走过来的为首一人,身材矮胖,留着一脸络腮胡子,快步迎了上来,抱拳道:“张刺史,久违了”
张廷济收起手中兵刃,回礼问道:“其他人都来了么”
那位被叫做宋支使的便是北汉当年的支使宋九茗,他大手一伸说道:“来了,都在里边相候”
张廷济点了点头,也不客气,阔步走了过去。这林中有一片空旷的开阔地,外围数十人暗自戒备,中间却有七八个人站在原地相候,一见张廷济走了进来,纷纷施礼道:“张大人”
“各位,当日太原城陷,张某随齐王爷杀出一条血路,到处被宋贼追杀。所幸皇天庇佑,齐王爷逃得大难,辗转前往辽国。辽国皇帝耶律贤和皇后萧娘娘深明大义,借王爷一支兵马光复我大汉河山。如今,王爷的兵马就在雁门关外,可叫众家兄弟等得苦了”张廷济抱了拳团团一揖。
聚在这里都是流落在河东路各地的北汉旧部,听张廷济这一说,这些汉子们急忙还礼,口中连声说话,都是赤胆忠心之词。
宋九茗站在张廷济的身边,朗声说道:“宋人占我河山,穷兵黩武,不顾百姓死活,只闹得河东路上下天怒人怨、民不聊生。大汉子民无不翘首期盼齐王归来。今日王爷请得义师,正是我等为国出力的时候。宋某自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张廷济扭过脸,赞许的看了看宋九茗。这次张廷济甘冒大险,悄悄潜回河东路,为的就是里应外合,在河东路举事,配合刘继轩攻打雁门关。关外的辽军虽然只有两万余人,不过那都是骁勇善战的勇士,到时候河东路内外交困,别说是雁门关,收复太原也不是什么难事。张廷济越想越是得意
“张大人,我等誓死追随”那些热血汉子被张廷济这一煽动,顿时浑身上下都热了起来。从龙之功谁人不想他们都是北汉的臣子,自从刘继元投降之后,一个个或聚啸山林或隐姓埋名,却都不愿投降大宋。
“你们手下还有多少人”张廷济问道。
宋九茗从怀里取出一张纸来,展开了递给张廷济,说道:“下官早已命众家兄弟报上人手,多则两三百人,少也有四五十人,总数也有两千多人马”
张廷济满意的点了点头,当初他和宋九茗并不熟悉,这次返回河东路联络到宋九茗之后越来越觉得此人是个人才,值得重用,没等他吩咐,宋九茗一早就准备得妥妥当当了。张廷济大略看了一眼,吩咐道:“我们兵少,不宜和宋军硬拼,如今雁门关吃紧,我们只需要处处点火,叫那些宋兵顾头顾不了尾,手忙脚乱就好。到那时,河东路人心惶惶,主公攻破雁门关之后,复国指日可待。各位匡扶汉室之功,必当名留青史”
宋九茗抱拳道:“敢不为主公效死命”众人齐声呼应。
张廷济问道:“宋兄,你手下约有四百来人,又是当初兄台亲手训练出来的精锐。这一支兵当得大用,杨继业的家眷就在代州城,杨继业和他的四个儿子都在雁门关防御,代州城内只有一群老幼妇孺,不如派人悄悄混进城去劫掠一番。引开守军之后,攻打杨府。杨继业不知好歹,背叛大汉。倒要给他几分颜色看看”
宋九茗知道张廷济的心意,杨继业的家眷若是现在落入他们手中,用来要挟于他。一旦杨继业开关献城,那功劳可就大了。就算杨继业死不投降,到时候将他家眷全部斩杀,也可乱他心神,迫他出关接战。契丹骑兵数倍于雁门关守军,还能怕了区区五千军马不成宋九茗当即说道:“张大人高见”
张廷济脸上神色严肃无比,沉声说道:“宋兄,此事关系重大,凶险万分,宋兄多加小心。在下静候佳音。”
宋九茗点头答应,众人围坐下来,分头计议如何行事。远处沉睡在夜色下的代州城,茫然不觉在它的身边,危机四伏
第十一章 自告奋勇
太原城里的秋天,风沙格外大,一阵阵秋风卷着落叶飞沙眯得人睁不开眼睛。新穿上的衣服用不了一会就蒙上一层细细的黄土,谢慕华的书案早上才刚刚擦拭过,中午时分便落了一层灰,阳光透过窗缝射在桌上,看得清清楚楚。
谢慕华头疼欲裂,到了太原之后,就有些伤风。二品大员生病也是大事,潘美急忙招来医术最精湛的大夫给谢慕华号脉问诊,开了一服苦的叫人想呕的药,还好,喝下去之后谢慕华昏昏沉沉的脑袋便清醒了不少,如今是紧要关头,要是脑子一时糊涂,说错了话做错了事,那可了不得
来了太原只不过两三天的时间,谢慕华面前的公文就堆积如山,河东路现在还没有大乱,可处处被人点起火头。这个州治下发现了盗匪,那个县的衙门被人纵火,一封封请官军剿匪的公文送到太原。潘美深知为官之道,要是有责任一定要大家一起扛,每一份公文都拿来和谢慕华仔细“商议”。
“谢大人,河东路如今只有不到四万户,地广人稀,当初太原之战之后,盗匪出没,如今刘继轩派人来煽风点火,更是纷乱。你看这份”潘美打开一份公文:“这县城平时只有二十多个衙役而已,又没有军队,三五十盗匪就能劫掠县城,要不是县令见机得快,躲在水井里,只怕也丢了性命”
“要是往日也就罢了,可以多派兵将剿灭盗匪,现在契丹人在雁门关虎视眈眈,老夫一兵一卒也不敢调动。只是河东路平定不久,就连像样的厢军都没多少,实在是为难”
谢慕华拿了块雪白的手帕捂着鼻子,他可不想传染给潘美,太原还指望这位老将坐镇呢。潘美说的的确都是事实,不过契丹人虽然凶悍,毕竟有雁门雄关挡着,要是里边乱了起来,那才是大祸事。石保庆去了雁门关,详细把那里的情况写了下来,跟两位大人汇报辽军情况。看来雁门关外的辽军,多半是皮室军啊
“太师,雁门关是大宋咽喉,丢不得。虽然石都指挥使前去增援,但仍是敌众我寡。如今内乱又起,这些盗匪单独看起来都不成气候,但是在这紧要关头,却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谢某带来的还有五千士卒,都是侍卫步军司的精锐,这安内之责便由谢某一肩承担。不教太师分心”谢慕华咳嗽两声,嘶哑着嗓子,说完这番话,急忙捧起面前的茶杯,咕噜噜灌了一大口。
潘美顿时放下心来,现在河东路这般形势,着实让人烦恼。既然谢慕华愿意把剿匪之责扛下来,潘美自然去了心头一块大石,连声夸奖谢慕华为国为民,忠肝义胆
谢慕华强忍着嗓子里的难受,跟潘美客套了几句。剿匪在这当儿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河东路已经都是大宋的子民,可刘继轩蛊惑之下,不少老百姓也加入了盗匪的行列。事态紧急,难以分辨,要是造了什么冤假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