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自从大宋的使臣离开之后,高杨两家就没什么动静。皇上”
常睿冬是段肃顺宠信的大臣,这些日子来他也有些提心吊胆,高诗夏和杨峰书两人说得绘声绘色,好像大宋要攻打的并不是大瞿越国而是大理一样。那日段肃顺请走了两位宋使,常睿冬的心里就开始七上八下。
段肃顺缓缓的说道:“大宋还要来人,说不定就是南征的监军谢慕华呢”
“听说那谢慕华原本不是中原人氏,这一年来在大宋升官极快,大宋皇帝甚是信任他。他若是来了大理只怕是”常睿冬心中一紧,没敢说下去。他听说的谢慕华传闻远多于此,要是那人来了大理,只怕是不好对付
段肃顺轻轻摇了摇头,从书案后边走了出来:“你可知朕为何一直要上书大宋,要对大宋称臣么”
常睿冬急忙说道:“微臣愚钝,不明皇上深意”
段肃顺冷笑道:“高杨两家野心勃勃,觊觎朕的皇位久矣。所忌者不过是段家势大,而高家和杨家又各怀鬼胎无法联合在一起,不然的话,这两家早就起兵造反了。说起来,还是高家沉得住气。杨家已经造反过一次了,那次的结果有多惨哼,可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只不过是数十年光阴,杨家就已经重新崛起,这样的两个家族,朕能放心么”
常睿冬连连点头:“皇上圣明。高杨两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段肃顺长叹道:“单凭段家实力,自然不惧他们任何一家,不过高杨两家现在不和,若是将来和解了又当如何若是高杨两家要携手瓜分大理又当如何大理国四千里山河,朕要给打下一个万世不破的基业来”
“若是大宋册封于朕,那将来若是高杨两家起了反心,大宋于情于理都要前来助我段氏,有大宋这般强大的后盾,朕就可以放心大胆的着手削藩,将高杨两家的势力慢慢消灭。这一次宋使前来借道,正是大好机会,若是为大宋南征大瞿越国立下功劳,朕再上表请封,便是十拿九稳了。”
“就算是大宋真的心怀鬼胎又能怎样他们要攻打大瞿越国只能从高家的领地过去,那高家名归大理,其实已是国中之国,就算大宋将高家占了去,朕也不吝惜。若是大宋想吞并大理哼,谢慕华这次水陆并进才不过四五万人马,真当大理国是好欺负的么”
常睿冬少年就选入宫中担任太子侍读,段肃顺即位之后又一力栽培常睿冬,称得上是可以推心置腹的亲信。常睿冬听了段肃顺这番道理,茅塞顿开。其实段肃顺说得对,某种意义上来说,高家已经不算是大理臣子,要是大宋真的想吞并高家,那就吞好了,就当为段氏剪除了一位权臣。段氏正好可以腾出手来,把杨家给消灭了。
“皇上,若是如此,不如遣使去请宋使回来”常睿冬小心翼翼的说道。
段肃顺摇了摇头:“不妥,外人都只道是朕怕了大宋才答应借道,要是朕派人去请宋使,那善阐侯高诗夏和杨峰书并不是蠢材,朕要对付他们,这两人心知肚明。必然能猜到朕回请宋使的意思”
“那咱们就等着宋国再派人来么”常睿冬并不是个聪明的人,但是他这样的臣子正是皇帝需要的,如果皇帝动了动嘴唇,臣子就知道皇帝想要说什么,那如何能显示出皇帝陛下的高瞻远瞩,雄才伟略呢
段肃顺淡淡一笑:“谢慕华素有才子之名。这次就要看看他是真的才子,还是有名无实了”
两人正说话,一名太监急冲冲的走了过来,看到段肃顺便尖声叫道:“启奏陛下,宋国谢慕华派人送来书信”
段肃顺接过信笺,打开一看,随手递给常睿冬,笑道:“谢慕华果然聪明,说得明明白白,他再过一日,应该就要到大理城了”
第三十九章 谁利用谁
谢慕华这一行人来的并不多,随行只有寇准、高启德、于子廉等文官,杨五郎带着九妹统领两百兵马沿途护送。好在大理国现在国泰民安,一路行来又有善阐侯高诗夏的人马开道,倒也算得上是通行无阻。
到了大理城外,就见到段肃顺领着一众大臣迎了出来。这大理国的皇帝并无架子,并非像中原皇帝一般一出行就是不得了的大事。段肃顺身穿黄袍,左右数十位大臣依照文武班次各穿公服,迎出大理城。
大理国的禁军看起来也是龙精虎猛,一个个手持干戈整齐的排列在大理城东门之外。
谢慕华急忙翻身下马,侧立路旁,躬身道:“大宋国枢密副使谢慕华参见大理国皇帝陛下”
段肃顺快步走了过来,扶起谢慕华:“免礼免礼”
谢慕华见到段肃顺就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当初躲在被窝里拿着手电筒苦读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的日子。可是眼前的段肃顺不知道是那段誉的第几代祖先,他看起来只不过是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而已,面色红润,长须飘飘,一点也不像是身怀一阳指、六脉神剑之类绝世武功的人。不过金庸先生笔下将段家武功说得威力无穷,谢慕华这也是自然而然的想法
谢慕华微微让过一步,跟在段肃顺的身后,两人一同上了马车,御林军开道便朝大理城内走去。
这大理国的风土人情和大宋不同,大理居民多为白蛮和乌蛮族人,像这段肃顺和善阐侯高诗夏就属于白族,而杨峰书那一族便是乌族。两族支撑起了大理国的江山,谢慕华要不是来大理之前拼命找于子廉和高启德补课,还以为段氏是汉人呢看来金庸老先生笔下刀白凤大姐的一句:“你们汉人多看不起我们摆夷女子”不知道骗了多少人啊
白族乌族男女并无太多礼防,如今快到春夏之交,大理也颇炎热,许多少男少女就携手上街,那些美丽的白族女子卷起袖子露出白生生的小臂,有的甚至将娇小玲珑的玉足就光脚走在大理城的街道上,看的谢慕华眼前一愣愣的,大宋虽然理学还未盛行,可是自从穿越以来,穿得这么少的女孩子走在大街上,却是从来没有见到过。
段肃顺笑道:“谢相公”
谢慕华急忙说道:“陛下,相公二字可不敢当”
段肃顺却不介意,接着说道:“谢相公年纪轻轻便是枢密副使,他日登阁拜相不在话下,叫一声相公也不算僭越了”
段肃顺见谢慕华没有再出言谢绝,微微一笑说道:“大理国的百姓多为摆夷人,不懂中原礼法,倒叫谢相公见笑了”
谢慕华在后世就算是穿着比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