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7(2 / 2)

大宋第一盗 雪山飞狐 6692 字 2019-04-10

这倒是实情,大宋现在的造兵工署,一年的生产量满足二十万禁军使用问题不大。这对日本的军火生意可以换来两座金山的开采权,就算赵普也找不出反对的理由。不过,既然是一块肥肉,谁都想咬一口。虽然,事情是谢慕华办的,但是蛋糕却不是谢慕华一个人能吃得完的。赵普也好,李崇矩也好,西北边军个个都盯着日本的金山呢

“那相公的意思是”小周后眨了眨眼睛,笑道:“奴家明白了,这块肥肉现在是大宋的了。吃肉的人却不止相公一个。正好如今大宋不方便以朝廷的名义和日本接洽,相公要想多吃一点,就要避开朝廷的耳目。若是奴家猜的不错,赵普等人也会提出要组建民间的商队,将中原的货物拿去日本倾销,然后将日本的矿石拉回中原来提炼。这支商队打得是民间的名义,不过官方的介入却是不可避免的。相公想要奴家出一把力,多占一个份额,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奴家可以得到什么好处呢”

谢慕华轻声笑了笑:“娘娘果然聪明。不过你只说对了一半,金银这些东西,留在自己家的地窖里,跟没有开采是一个道理。自己富并没有多大意义。我是要截留一部分金银,却不是要假公济私,而是将之用之于民,将大宋的铜钱货币过渡到金银货币,铜钱作为辅币使用。这中间的过程中,必然会有许多人将那些金银变成自己的私物,那就失去了从日本挖来金银的最初目的。所以这个过程我是必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或许这个过程要很长,但是这个头必须开没有足够的金银,将来必然会出现问题”

谢慕华显然是想到了后来的当三钱,当十钱给老百姓造成的苦难,加上四川缺铜,用铁钱代替铜钱,出现的王小波造反,诸如此类的事情实在太多。货币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但是归根到底在于流通性和储备。一个国家就算一年发行一千万贯铜钱,可是那些有钱人都把钱财藏在家中不拿出来,那就少了好几百万贯在市面上流通。钱就是这么多,有些人多了,那更多的人就少了。金银作为货币显然是要比铜钱先进,而过渡到纸钱货币的时代,却不是一步就能达到的。谢慕华也只是为未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而已

“真是没有想到”小周后原以为谢慕华是和那些大臣一样,准备中饱私囊,没想到他却想的这么远。不由得对谢慕华再次刮目相看。

“娘娘也不必夸我,其实在下也没安好心。日本的矿场全部是由我们宋人来管理,安全方面,我也会提出派遣数千厢军看守,数年调换一次。这些管理矿场的人,我手下实在是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再说,有,也要用在更要紧的地方。这件事就要拜托娘娘。不过,你们的好处也是不少,矿石的提炼虽然是官方负责,不过在江南,若是我睁只眼闭只眼的话,你们留下一些矿石,自行提炼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谢慕华笑道。

“相公好个一石二鸟之计”小周后不动声色的赞了一句。她知道谢慕华还有一个企图,说到底,小周后回到江南之后,慢慢的招揽旧部,开始向江南东路的官场渗透。也没打什么好主意。谢慕华表面上是给了小周后一条财路,其实是迫使她的大部分人手和精力都不得不放到日本那个鸟不拉屎,天天打仗的地方去。组建船队,扩大商贸,维护矿场,包括后来的提炼金银,每一项都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如此一来,小周后就没有余力在江南再图发展。谢慕华不到万不得已,实在不想和这个可怜的女人正面冲突但是一山不容二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娘娘明白就好”谢慕华也不动声色。

小周后索性岔开话题:“这次曾浩只怕是麻烦大了,却不知道相公明知道他要在账目上做文章,却为何无动于衷呢”

谢慕华解释道:“娘娘,他是专业人士,想在账目上动手脚,就算我要去看,也未必看得出来。于是这样,我倒不如用个笨办法,以静制动。无论他怎么动手脚,我都可以推说看不懂。到时候弹劾上去,我说他的不是,他说我玩忽职守,大家打的就是一个罗圈架。这个时候就要看朝廷信的是哪个。萍儿的案子,正好可以让曾浩入套。就好比,两个人争执不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时候,忽然有人发现,其中一个人是个小偷。那娘娘以为,当了小偷的那个人在其他的事情上还能占理么”

小周后低叹一声:“人性如此”

谢慕华接口道:“对,就是人性曾浩的好日子差不多也到头了,过些日子,我看刑部就要找他喝茶了。现在是户部查账,之后是刑部查案,不过,他是没机会闹到圣驾之前了”

小周后不由得多打量了这个年轻人几眼,看谢慕华的年纪,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能对这些事情理解的这么深。可是小周后又怎么知道谢慕华比起他们多了整整一千年的见识呢

“外边有人找相公呢”小周后看到窗户下,花园里一个保镖在朝这儿打着手势。

“或许是衙门有事吧”谢慕华急忙起身告辞。小周后也不方便送他出去,只是静静的目送谢慕华离开。

走到莳花馆的正门,却见温良玉亲自来到这儿找谢慕华。温良玉只道谢慕华是来这儿喝酒听曲来了,也不以为然。见到谢慕华大步走了出来,便急忙迎上前去,低声对谢慕华说道:“相公,出事了”

谢慕华眉头一皱:“什么事,这么惊惶安抚司还是江宁府”

温良玉咬着耳朵,声音低到几乎听不见:“安抚司”

谢慕华心中一惊,安抚司的事情,别是要动兵马了吧

第八十八章 官逼民反

谢慕华一听是安抚司的事情,顿时急了,迈开步子就随着温良玉朝外走去,那些近身侍卫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一个个急忙跟着谢慕华就走。一行人面色肃穆,脚步飞快,倒是将路上的行人吓着了不少。

温良玉一路上总算是把事情给说清楚了,原来在江南东路有个小县城名叫虹县,地方不大,人口也不多,县令只不过是八品官而已。名叫方琼,是赵光义时期的一名进士,这个人生平只有两个爱好,一是爱钱,二是爱吹。何谓吹此人自诩进士出身,闲来无事就将县里的秀才们童生们召集起来,开开会。给大家吹嘘一下自己十年寒窗苦,一朝高中的快感。跟着云山雾里的神侃一通,让人觉得他现在屈居一个小小八品官,只是怀才不遇,将来遇到英明神武的伯乐,自然是飞黄腾达,就算是登阁拜相,也只不过是小菜一碟。

爱吹也就罢了,毕竟是与民无害。但是爱钱又要面子,就难了。此前已经说了虹县并不大,按照应该缴纳的赋税,也比别的县少点。但是方琼此人力争上游,什么事情都要和别的县比一比。交的赋税一点也不比别的县少为了能交够足够的赋税,方琼别出心裁在县里设立了诸般杂税。

您要是挑着一担柴火在路上叫卖,那就算您运气不好方大人有令在先。您得先交了,占用街道费;柴火挺脏,你还得交一份路面清洁费;不管柴火卖没卖掉,都得先按照柴火的价格,收一份商业税。这里外里,山里的农民进城来卖菜卖柴火什么的,不但不赚钱,还得贴钱。时间一长,城里的老百姓不方便,外边的农户穷的叮当但是方大人还挺有面子,在当地知州那里吹嘘,你们看,我们虹县人口只有谁谁谁的一半,面积只有谁谁谁的三分之一,但是俺们收上来的税可是人家的一倍

知州也是蠢材,觉得手下这么办事挺好,还要组织大家伙儿去虹县看看,学习一下方琼县令的先进工作经验。方琼一看,上司和同僚们要来了,那是加紧力度,要把虹县给收拾一番。可是偏巧就出事了

这一日,一群山里的农户打了些猎物来城里卖些钱,刚刚在一个街口摆下摊子。一行衙役就走了过来,皱着眉头翘着鼻子翻了翻他们的猎物,叫道:“你们交税了么”

那些猎户哪里知道还要交税,急忙分辩说初来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