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果真一辈子没有打输过的将军,还真不多见”谢慕华想了想:“白起算一个吧,李牧也算一个”
“这两位好像都是死在自己人的手里”萧月影淡淡一笑:“自古以来,汉人对外族用反间计,极少成功。但是汉人自己中的反间计倒是不少。自己人跟自己人勾心斗角的时候,无所不用其极,实在是让我读史之时,齿寒无比。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谢慕华接口道:“这倒不劳你费心,我自有打算。”
萧月影听他这么说,便收了口不再言语。其实谢慕华心中多少还是有些感激她的,只是谢慕华自己是穿越到这个时代来的,哪里有什么忠君的思想。别说赵普他们了,就算是赵光义,当年想要了谢慕华的命,不也被谢慕华一枪击毙吗人,就是这样,指望谁都没有用,靠自己才是真理。凡是挡在前边的人,凡是想对自己不利的人,无论他的地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统统都要扫除
只是,谢慕华还不知道,开封府里,一场针对他的暴风雨,已经拉开了序幕
第四十三章 决战前夕二
夏日的雨水滴滴答答顺着雨檐流到地上面,长年累月下来,虽然大宋的皇宫修建的日子不算太久,但是走廊上的青石板也被砸出了深深的小坑。守在门外的宫女和太监们站得远远的,大气也不敢出,隐约能听到御书房里的声音,不过这些在皇宫已经待了太久的人们,非常自然的面不改色心不跳,就当什么都没听见。人,有的时候,知道的少,比知道的多,更加快乐
赵德昭极为罕见的铁青着脸坐在宽大舒适的黑檀木椅上,这书房做了夹层,里边存储了许多冰块,虽然是夏天,书房里也不是很热。王皇后小心翼翼的伺候在一边,看到赵德昭的心情不太好,王皇后也不禁暗自忐忑,她只是个深宫女子,对军国大事并非十分熟悉,在她看来,西北只不过是边陲之地,犯不上在那儿费那么多功夫,但是这些话却是不敢说。
王皇后转首看了看静静的站在一边的赵普,这位三朝元老已经显得非常老了,脸上的皱纹深深的挤在一起,身材已经消瘦了下去,当年看他那明亮如炬的双眼,现在也已经昏黄浑浊不堪了。偶尔还能看出当年的几分凌厉,却也已经是暮气沉沉,掩盖不住了
“你说话啊”赵德昭也不叫“赵卿家”了,恼怒的神情溢于言表。
赵普踌躇了一下,终于开口说道:“皇上,现在大军都已经在雁门关集结了,不如不等西北的军队,直接出兵吧”
赵德昭沉吟片刻:“出兵”
做任何事最怕的就是外行指导内行,行军打仗这样的事情,最起码也应该找曹彬来商议一下,但是赵德昭现在看着曹彬也有些不太顺眼了,总觉得这位他一手提拔上来的枢密使,和谢慕华走的太近,把朝廷极为看重的枢密院变成了两人的后花园,要不是一时之间找不到威望能力能和曹彬相当的人来镇住枢密院的话,这枢密使的位置早就换人了。但是赵德昭和赵普对于打仗还真的都是外行,从纸面上看起来,现在的宋军军力也不算差,辽国人的主力都在耶律清的地盘上准备削藩,而耶律清势必会牵扯辽人大部分的精力。宋军趁机进入辽国腹地,应该是能取得极大战果。
但是纸上谈兵永远都是让人兴奋不已,看起来极为美好的画面已经冲昏了这对大宋君臣的头脑。从开封调动禁军北上就已经是劳师远征,到了雁门之后,为了抓紧这一大好时机。宋军根本就没有什么休整的时间就要进入辽国境地。而那些原本属于汉人的土地,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汉人踏足过了,山川地形是什么样大家都是一头黑,哪儿是辽人的重要军事基地细作们的情报准备的还不详细,而各处辽军的守备情况,军力分布,辽国重要将领的动向,这些对于宋人来说,都还是一片漆黑。在这种情况下,贸然和这个世界上几乎是最强军力的国家开战,胜利的机会,并非没有,但是绝对不会像赵德昭和赵普想象的这么乐观。
只可惜,这两位门外汉却是这场即将发生的战争的导演和制片
“是啊”赵普微微躬身道:“皇上,千载难逢的机会,要是此时不出兵的话,将来再想有这样的良机,实在是太难了”
“可是西北那边还不够安稳啊”赵德昭他们还不知道西北现在的情况,要是知道谢慕华已经吃了败仗,那赵德昭的脸色估计会更加难看。而赵普也许会在心里笑开了花。
屋子里一时间陷入了沉默,忽然听到外边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跟着一个尖锐的声音在门外响起:“皇上,有御史台送来的急件。”
“拿进来”赵德昭沉声吩咐道,门轻轻被推开,一个弯腰驼背的老太监捧着一封密函缓步走了进来,恭恭敬敬的放在赵德昭面前的书桌上,转身走了出去。
赵德昭打开一看,脸色不禁又难看了好几分。
赵普察言观色,御史台按说御史台这群御史们应该是吃饱了就没事干,现在是御史要弹劾哪位大员但是赵普可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啊。看着赵德昭的脸色越来越差,赵普那颗七窍玲珑的心里也跟着转过了无数个念头。
“是弥德超的密函”赵德昭反手把密函拍在桌子上:“固州发生民变,你看看吧”
赵普急忙走过去接过密函,放在明亮处,离得远远的看了起来。越看越是开心,几乎忍不住想狠狠的夸弥德超几句。这家伙这次事情办的还真是聪明。走御史台,绝对是一步好棋。固州的民变,那些老百姓就差没有高呼“谢慕华比皇上英明”了。虽然罪证还没有坐实,但是对于一个帝王来说,绝对不能容忍的就是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自己的皇权受到别人的挑战。别看魏征去拽李世民的袖子,那是两个人之间的冲突,并非是魏征在挑战李世民的皇权。假如要是民间高呼“魏征比李世民强得多,我们只听魏征的”那绝对不会有以人为镜这句话流传下来,魏征的脑袋都不知道够不够砍头了
固州那次民变,谁对谁错现在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弥德超抓住这个机会,第一时间把情况上报给御史台。那些吃饱了天天闲的无聊发急的御史们,终于找到活儿干了,一个个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