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1(2 / 2)

大宋第一盗 雪山飞狐 6569 字 2019-04-10

李昌龄忽然冒出一个不好的念头,杨家、呼延家和谢慕华的关系这么密切,而潘美身经百战,不会不知道杨继业五千军马孤悬在外的危险。但是潘美和监军一意孤行,就是不派援军,导致杨继业重伤昏迷,死了四个儿子。难道,这是朝廷的意思

这个想法,李昌龄只敢在脑子里转转,是绝对不敢说出口的。

赵普察言观色,微笑道:“天锡,你这位老好人,跟我说,没有什么大用。我只不过是个传声筒而已。倒是谢慕华那边,你要多留心几分。去和他说说,也许会有收获。要是他自己愿意放下一切,去龙图阁的话,大学士的位置,我可以担保他”

李昌龄知道今天是不会再有收获了,不过从赵普这一句“我只不过是个传声筒而已”,李昌龄也听出不少弦外之音。那还是不是需要去找谢慕华。李昌龄,自然有了自己的打算。

御史中丞离开了赵府,走到门口,赵府的仆人急忙打开了正门,跟着,左右两边抢上两个矫健的护院,两人手中各有一把大伞,闪电般的撑开挡在李昌龄的身前,只听噼里啪啦的声音不断于耳,不知道多少东西砸在伞面上。仆人们高声叫道:“不要丢鸡蛋了,这位是御史中丞大人,不是我家老爷”

第十章 讨价还价

“我好饿”

一个本来就长得十分清秀的书生,有气无力的说道。

一旁是他的同伴,几乎是爬过来的,挨在他身边安慰道:“饿,也要坚持下去。要让朝廷看到我们这些太学生的气节。咱们现在拼的不是血肉,拼的是肚皮。太学的学生都在这儿坐着呢,个个都不吃饭,要求朝廷将谢相公官复原职,对抗契丹,为阵亡将士复仇咱们可要顶着”

“可是我真的很饿,我已经饿的两只眼睛都看不见了”那名太学生喃喃的说道,的确如此。太学生已经在礼部衙门的大门口坐了整整两天,没有喝水,没有吃东西。他们一开始还能群情激昂的高呼“除奸相”现在也已经喊不动了。朝廷派人送来的大桶大桶的米粥,就放在礼部的衙门口,准备了数千个大碗,给学生吃。可是这些学生都咬着牙坚持住了。宣称,朝廷一日不复谢相公的官,就坚决不吃饭不喝水。朝廷真要是一意孤行。这些太学生,就要把自己年轻的生命送在这儿了。

“怎么办啊”礼部侍郎奉命安抚学生,可是他说的嘴皮子都破了,这些学生也没有一个听他的话,总不能叫禁军来,掰开学生的嘴把米粥给他们灌下去吧这样的话,这些学生是死不了了。自己也要落个无能的名头。侍郎大人急得站在大门后边搓着手。

身边的小官安慰道:“大人,这才两天,太学生平时的生活还算不错,不吃不喝想来也能支持个三四天,咱们再想想办法,朝廷总不能看着这许多学子真的饿死在这里吧”

礼部侍郎叹息道:“你知道什么,对于读书人来说,名节这两个字太重。他们既然提出绝食,朝廷不满足他们的要求之前,这些读书人是肯定不会吃东西的。不然的话,以后脸放哪儿圣人曰,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可是,听说皇上派了御书房的王昌去宣旨,谢慕华居然抗旨。一副想杀就来的架势。真是让朝廷无可奈何啊”

小官惊诧道:“谢相公生的是虎胆不成连圣旨都敢抗难道不怕皇上抄了他的家”

礼部侍郎轻蔑的看了他一眼,心中已经对这个下属的政治前途做出了决断。这辈子他也别指望能升上去了。但是自己的麻烦就在眼前,天色已经黄昏了,再过一夜去,这些学生就已经三天没有吃喝了。现在就已经有一些人趴在地上,要不是偶尔还动一动的话,礼部侍郎还以为出了人命。

数百名太学生在这里也就罢了,老百姓也跟着凑热闹,不知道是从哪儿听到的消息,大相国寺那儿成了开封府百姓的聚集地,跟这些学生差不多,要除奸相,安抚忠臣。要带兵打契丹人把大宋的面子找回来。在礼部侍郎看来,这些大字都不认识一箩筐的老百姓,简直是吃饱了没事干撑的。朝廷的事自然是朝廷来办,要你们这些屁民操什么心

礼部门前颇为安静,学生们已经没有什么力气说话了。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冲着这边飞奔而来。礼部侍郎抬头一看,原来是礼部的一位主薄。主薄也三十来岁的人了,不知道为什么一溜烟跑的比兔子还快。

礼部侍郎皱了皱眉头,斥道:“堂堂官员,跑成这个样子,让外边的太学生看到了,成何体统”

主薄大口大口喘着气,满脸的汗水都来不及擦,官服已经湿透了粘在身上,半晌才从嗓子眼里憋出一句话来:“大人,咱们礼部有救了,宫里的消息,皇上亲自去谢府去了”

礼部侍郎大吃一惊,这是什么待遇谢慕华抗旨,皇帝亲自去谢府请他

赵德昭这次出宫,仪仗摆的挺大,三千禁军沿途护送,御驾径直到了谢慕华的府邸。这一次,谢慕华可不能藏着了,便带着家人在门外相迎。禁军将谢府周围的人都挡的远远的,确保皇帝的安全。赵德昭一掀车帘,自己走了出来,笑呵呵的对谢慕华说道:“谢卿家,好难请啊”

难请个屁,谢慕华在肚子里暗暗骂了一句,脸上堆起笑容:“臣啊,不对,草民谢慕华叩见皇上。”

赵德昭就像不记得谢慕华说请辞了一样,笑呵呵的说道:“那日你说要请辞,朕还以为是你的戏言。没想到你自己还当真了。怎么在枢密院待的不开心,朕可以给你换个职司。要是在开封府待的不开心,朕可以让你回江南。朕那日只是说,你先在家中歇着,并没有答应你请辞啊。如今朝廷是用人之际,谢卿家这样的人才要是不为国出力的话。岂不是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