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方的意见完全一致,此外,蔡某请诸位注意一个问题。总司令很明确地分析了政治制度必须跟随国家发展需要而改变的道理。君主集权的帝制、君主立宪制、完全民主制,这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说句不好听地话,三年前有谁坚决地相信总司令在旧金山的预言和整体战略规划没有吧至少我当时不完全相信。只是在没有路走的情况下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跟随总司令走到今天十年战略发展期,是我们大中国在未来能否成为第一强国的关键在这个时候,不能在国内出现任何政治势力提出不同的声音。扰乱国家发展的既定政策专制就专制一句话,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军人可以抛头颅洒热血,但是绝对不会坐视心怀不轨者在政治上扯后腿,出卖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如果说萨镇冰地话只是表态,那蔡锷的话就是表态加威胁了,甚至上各与会众人的态度留了个帽子。你要不同意那你是什么居心说来听听不合适,可能就有国防军进来把你拉出去崩掉
会议地气氛到现在又变了。从沉闷到杀气腾腾,不就是因为两个军队将领说了几句话吗
“诸位,我再说两句。”龙剑铭适时地站了起来,这个气氛并不是他想要的。“从旧金山华人运动开始,我们的民兴会就是采取一人决策,11人审议通过地制度。到了四川,因为做得是满清的官员,也受到了封建制度的影响,会内的决策变成了一个人说了算。再到民族革命以及现在,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这个转变,是在不知不觉间发生的。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先进的革命组织的会务工作从民主到独裁地转变跟在座的你,还有我在思想深处的封建残余有着密切的关系。看看在座的各位,都是一时人杰,方面大员,是民兴会的中坚会员。大家尚且如此,何况接受西方民主制度更少,文化程度更低,政治修养更浅薄的国民呢实现完全民主,是我们的大目标可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能实现吗愿望是好的,但是愿望未必符合现实政治体制的决断,希望大家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国民传统思想的影响和旧势力的影响:二,今后国家政策的制定与推行畅通;三,与国际间包括未来更多的属国、外藩间的交流方便性。我本人,并不想背负一个骂名,一个利用革命、葬送革命的骂名但是,我们远大的目标和目前的实际情况要求我这样做。在我看来,我的生命和名誉,是跟民族的伟大复兴息息相关的在这个理想面前,有什么骂名不可以担负的呢”
龙剑铭的话,彻底地结束了并没有争议的争论和紧张的宴会气氛,中国政治的新格局和东亚政治的新格局,在这场特殊的宴会后,才真正地确定下来
第五章第1节政治咨议会
龙剑铭担心背负的骂名并没有出现,在宴会几天后,也就是日本明治天皇以及内阁主要成员受到总理召见的第二天,全国的报纸突然猛烈地刮起了“劝进风”。
本来,在刚刚推翻满清朝廷的时候,就有个别不受民兴会控制的报纸说道过改朝换代,胜者为王的话题,不过在当时的大气候下,并没有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全国人的目光焦点集中在跨过辽河的日本关东军和三国联合舰队上,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在民族独立革命还没有完全成功的时候,谁也没有兴趣去谈什么皇帝不皇帝的事情。
可今天不一样了朝鲜献表、日本称臣,连明治天皇都住了原庆亲王府,成为实打实的藩王;朝鲜国王李熙,不日也要把王太子送到北京来,进住原醇亲王府;廓尔喀新国王班达尔也将在年内翻越喜马拉雅山,向中国政府递交国书,要求宗主国保护
自古以来,能够守土的君王就能博一明君的衔头,如今的总理兼国防军总司令,真正做到了亲笔撰写的军歌歌词那样,守土开疆,四方来贺那岂不是比之明君还要更进一步最主要的是:在军事胜利的同时,国内政治制度改革在进行,经济建设在进行,以前套在老百姓头上的枷锁一个个全然不见踪影,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四“人民的幸福生活在未来几年内,一定可以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因此,各省从县、州开始的咨议员选举很快就有了结果,又促成行省、各大区西藏、新疆、蒙古各部盟的选举胜利结束,各地代表纷纷赶到北京。参加1906年4月1日召开的全国政治咨议大会。而全国咨政会也在同期召开。“劝进风”在这个时候刮起来,可谓正当时
按照人口比例三个原则选举出来地咨议员,是基本能代表当时中国国民的。原则一,军队排除在外,军人不参与咨议员选举。原则二,按照职业人数比例选举出相应人数的省级咨议会,再由省级咨议会差额选举出国家咨议员,参加全国咨议会,制定国策和宪法。原则三,少数民族地区维持现状。咨议员从有政治权利的人群中选举产生。
因此,咨议员中农民和工人的比例比较大,知识分子则在省级议会中得到较高的胜出几率。地主和资本家因为绝对人数比较少,在咨议会中的影响力缩减到最小。当然,开明的、占有全国绝大多数生产资料的地主和资本家仍然可以通过咨政会影响国家决策。不过,咨政会的作用是政府地高级幕僚机构,而不是权力机构而已。
这,就是龙剑铭在一边积极准备推行集权帝制的同时,逐步培养国民民主精神的办法。这样的咨议会。才能真正地反映出全国绝大多数人的利益需要。而这样的咨政会,也可以通过有效的途径,把各种建议送达政府高层。
开会等于争吵基本土是这样。尤其是在咨议公和咨政会同明召开的节骨眼上,那就吵得翻天覆地了
原因,还是在国家政体的决定上。
大多数来自农村和工厂地咨议员是帝制的积极拥护者,在他们的眼里,拥护帝制就是拥护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