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2(2 / 2)

我为圣皇 楛禅 5828 字 2019-04-12

“小友,请”

挥动手中的袈裟,一团原先摆下圣像下方的蒲团骤然飞起,之后稳稳地落在吴嗔脚跟前,而胖和尚则就地找了张蒲团坐下,如此一来刚才的一番争论,吴嗔显然是得到了老僧的认可。

“大师请”

双脚微曲,吴嗔的身子渐渐落下,与眼前这位胖和尚的一并坐下。

在吴嗔与这位不知来历,却显然在大禅寺中拥有着至高地位的胖和尚坐下论事的时候,经历了一番跋涉的战天等人也已来到了圣域的中央,不过这群人显然是无法得到了与吴嗔一样的礼遇

第二十章群星宝身相

明月中天,夏风和煦,半亩池塘,白莲的盛开,股股醉人的芳香不断顺着池塘旁吹来的清风四散而开。

身为大禅寺的客人,吴嗔自然是得到了大禅寺的礼待,一座古色古香充满了佛门宗意的禅院,半亩清幽的荷塘,琅嬛曲折的走廊,处处焚烧了檀香的鼎炉,不管是世俗之人还是修者,住在其间都找不到丝毫漏洞。

白日,大雄宝殿发生的事情依稀还在吴嗔眼前,到了如今这个层次吴嗔是不敢再继续修炼下去了,毕竟突破褪去先天之躯,晋级武圣凝练出不死之身的动静实在太大,而且每一次阶位的晋级都注定了很多东西,因此吴嗔不得不小心从事。

将大禅寺事先安排好的几位僧众辞退,吴嗔独自沏了一葫好茶,与禅院中寻了一处视眼开阔的地方坐下,闭合双目静静地感受着这方小天地中的宁静。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经也难心经过去往事经众生浮屠经

数卷佛门经文横放与吴嗔身前,摒除了心中杂念,妄念,嗔念,一心遁入无念无求之境的吴嗔,终于睁开了闭合良久的双目,与夜幕寒月之下诵读起这些佛教入门经书。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色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受想”

本书下载官网

口角微动,一串串佛门经文不断从吴嗔口中吐出,读诵这些经文,吴嗔越发觉得自身强盛的念头越发清明,股股清气不断从念头之中涌现,洗礼着吴嗔的神魂,每一篇经文诵完,吴嗔便清楚的感受到这点,尤其是佛门入门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每每诵读此经吴嗔便会感到自身念头之中映射出一种超然世外,游走于天地之间的奇妙之感。

“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吴嗔之所以与大禅寺内修行佛门经文,倒不是说吴嗔厌倦了世俗,心生皈依之感。这些皆是吴嗔从九品升天梯上领悟出来的,不管是如今大禅寺的九品升天梯,还是洪荒时代的九品登天梯,皆是佛门挑选门人,考验弟子的途径,依弟子与九品升天梯中坚持到的步数,从而来判断弟子的修行,并赐下下一个阶段的功法。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九品升天梯的存在着实尊定了大禅寺如今的强大,但大禅寺中却还有一条规定,入门未满三年者,不得入品修行。

对于这条规矩,不管是大禅寺寺内门人,还是外界憧憬大禅寺圣域的散修,皆数要受到这点约束。

要明白不管是武道修行,信仰之道,还是神秘的宇宙之境,皆是越早修行越好,越早开始成就也就越高,作为八大宗门之一的大禅寺断然不会不明白这点,但就是如此大禅寺千百年来,依旧将这点放在第一位,从来没有一次特例,在未入圣域之前吴嗔将此现象当成一一种宗门对门人弟子的考验。

但目下经历九品升天梯一行的吴嗔,却是明白了其中的目的,炼心

修行之道逆天而上,在拥有强大武力的情况下,很多人往往都会迷失自我,陷入一个妄自尊大的境地,渐渐的形成一个偏执,视天下万民如猪狗,视万事万物如粪土,进而误入歧途。深知此害的大禅寺,宁可浪费几年也绝不折损一个人才,方才想出这点,以经文养心,以佛门宗意炼心,不达到一个境界,绝对授以功法。

不得不说大禅寺有今天,这么一条规矩起了极大的作用,却在根本上保证了大禅寺僧人的素质。

身为一名武者,吴嗔的修行时间不过区区一年多,在这个过程中吴嗔的修为好似三级跳一般,练皮,练器,化髓,培元,固本,先天,一路而上成为传奇,甚至离那武道史诗级存在武圣也只有一步之遥,如果这一切发生在一个毫无经历,毫无人生的普通人身上,这番进阶绝对会蒙蔽此人的心智,令其陷入妄自尊大的心魔之中,往后如果遭遇挫折,很有可能便会走入魔道,成为一尊强大的杀戮机器。

而眼下吴嗔没有变成这般,无外乎三点,十年天牢之苦,玄宫天尊像下的感悟,以及蒲善给予的适时教诲,但显然这些外因在绝对的武力晋级下显得有些相形见拙,尤其是前些日子吴嗔一跨二阶,从先天高阶步入先天大圆满之境,如此频繁并且跨度极大的修为晋阶,显然有可能动摇了吴嗔的武道根本,这也就是为什么如下已经凝练了拳意的吴嗔,却不敢迈出武圣之位的原因。

原本吴嗔就此这点就已经有了请教虚老的想法,不过今日在九品升天梯上有所顿悟的吴嗔,却是已经有了解决这一点的办法,那就是读书,读圣贤之书,以圣贤之理来调理自己的念头,来洗礼自身的灵魂,升华自身的心思。

当下能够被称得上圣贤之书的书籍,不过只有三卷,佛宗的普度众生经,儒家的论语,道家的易经,这三卷书籍皆是三宗的镇宗至宝,绝迹不会就此流传出来让吴嗔诵读,所以眼下吴嗔只能靠这些入门的经书来淬炼自己的念头。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浮屠,灵魂的归西之地,一切生灵的皈依之所。

当吴嗔众生浮屠经最后一段诵完,吴嗔原本庄重的神情中却多了一份变化,一份看似平淡却给人不忍瞩目的变化。

“看来这养心,炼心一途并非一蹴而就就可以完成的,相比修为来说这心境的打磨更需要时间的洗礼,我虽然在虚老的帮助下领悟了看山非山的意境,但真实的心境修为却依旧不行,就好比是空中阁楼,只有高层建筑却无基础可言”善于总结自己的长处,纠察自身的短处,一项都是吴嗔的优点,遥望虚空吴嗔的心神再一次遁入无欲无求,天人合一的至高意境中去。

这一次吴嗔并没有诵读那些摆在双膝之上的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