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小牧童身上分明有玄木岛亲传一脉才有的先天甲木之精气,这小牧童又是玄木岛哪一位师兄师姐地弟子
白素贞正在喃喃自语间,青衣女孩对白素贞拜道:“小青谢过前辈救命之恩,还请前辈受小青一拜”
白素贞道:“你我份属同类,你唤我姐姐即可”原来白素贞见今日自己寻得机缘,却是因为相救小青的缘故,心道这小青定也是自己机缘中的一份子。再说自己在地界行走几百年,一直孤苦无依,漫漫求索,此刻见了小青,倒也是心中一暖。
小青大喜,当下便叫了声姐姐。小青也甚是乖巧,见白素贞望着那张百忍离去的方向,于是问道:“姐姐,我等是否要前去拜谢那牧童救命之恩”
白素贞摇摇头,道:“今日乃是端午节,我等出入人族之家多有不便,且待明日我等再去吧”
说完,两人便在附近寻了个地方,一边等待,一边疗伤两人却不知,今日过后,两人与那牧童张百忍再相见时已经是千年之后了,那个时候,三界正是因为三人的相遇而量劫大起
张百忍回到那张大爷家中,却是发现今日张大爷家中又多了两位美貌仙子,一人身着淡绿长裙,手持一节竹枝;另一人却是身着粉红长裙,手持一朵梅花张百忍也甚是机灵,见得两人模样,只迟疑了一会,赶忙跪下拜道:“弟子张百忍拜见老师,拜见师叔”
这两人,正是那玄木岛二代弟子之首的竹灵梅韵二人。
竹灵拉起张百忍,微笑着道:“徒儿,为师今天和师叔前来,却是奉了祖师爷之命,要接你回岛了”
说完,竹灵却又对着旁边的张大爷道:“师弟,这几年却是辛苦你了”
张大爷突然身形一闪,便是变化了模样,依旧是白发白须,身着青袍,手持春秋笔,不过年纪却是成了三十岁模样。正是那玄木岛第六弟子,在地界游历地仓颉。
仓颉笑道:“师姐说的客气了,此乃我等玄木岛份内之事,谈何辛苦却不知老师和一众同门可好”
竹灵道:“众人尽皆安好,老师在闭关前也是嘱咐着我和梅韵师妹,代老师向你问候一声”
仓颉突然站起身来,向着玄木岛方向拜倒,眼框发红,道:“老师在上,却是弟子不孝了,当日我等玄木岛与佛道两教洛邑大战时,弟子未得老师命令,不敢回玄木岛上尽自己一分力量,实在心愧”
原来仓颉出得玄木岛后,和白素贞一样在地界游历,却也和白素贞一样,一点头绪也无。不过仓颉为在玄木岛众弟子中耐性最好,因此也不急。
那日玄木岛和佛道两教大战,仓颉未得李松之命,不能回岛相助。却是李松出手以天地印砸飞那玉帝乾坤印的一角,随张百忍投胎转世,正好被仓颉看见,仓颉也是明了李松之意,于是就隐姓埋名,来到这张家村教导保护张百忍。
竹灵也好似感慨万千,上前扶起仓颉,道:“师弟,你已经完成老师之托,想来老师也是欣慰,何故如此”
顿了顿,竹灵又道:“师弟,我等要就此带着张百忍回玄木岛了村外那白素贞师妹就由你去见吧”
旁边梅韵哼道:“蜀山派那几个道士敢追杀我等玄木岛之人,日后自是要让蜀山派偿还了此番因果”
以竹灵梅韵仓颉之能,如何不知道村外发生的事故只是白素贞命中注定此劫才能寻得机缘,所以几人也不好出手。
梁子,却是就此结下了不过玄木岛与道教的因果,也不多此一桩。
次日,白素贞带着小青前来寻找张百忍,却是遇见了仓颉,不由地大吃一惊,问明缘由之后,白素贞便向仓颉告别,带领小青寻了一深山古洞,修炼去了,只待千年后再出
仓颉看着白素贞的离去,只苦笑道:“张百忍之道,乃是历尽千劫,由姜尚杀劫始,由许仙情劫终;白素贞之道,乃是尽尝凡人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之苦可我仓颉的道呢又是什么道”
九四节 观音得道
且说那地界项羽刑天刘邦玉帝之争,大巫刑天在面见后羿后,终于还是下定决心,率领八百巫族战士返回北俱芦洲阻巫殿。
刘邦正式完成地界人族一统,改国号为汉,立吕稚王母为后,萧何文曲星君为丞相,开始了大汉王朝的传承。
玉帝原本要争得地界千年气运,但终究人算不如天算,李松和女娲圣人在最后关键时刻出手,使得乾坤印未能完全吸收东齐气运,是故终大汉朝结束,也一共才四百多年江山。反而因为乾坤印被后羿一斧头劈开一角,大汉王朝中间被王莽篡位,腰斩成两截西汉、东汉。
玉帝占得了地界正统,自是奉道教为国教,采取道家“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思想治理天下。客观的说,地界在经历的东周春秋战国至楚汉相争几百年乱世后,民生凋敝,百姓困苦。这种治理天下的方法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
玉帝与玄木岛一脉有深仇大恨,上台后,自然不会放过玄木岛儒法两家。法家随着齐国一统天下而大兴,“法术势”思想已经深入人心,玉帝也是无可奈何。比如“法”者,讲究无规矩不成方圆,大汉朝初建,许多政策自要颁布;“术”者,君主驾驭群臣之数,玉帝正是个中好手;“势”者,君主之威严也,还没有哪个皇帝想不保持自己的权势。
韩非红云秉承道祖鸿钧之意而生,韩非法家自也有其过人之处,正是法家与以往的各思想学派有本质不同之处。
以往地各家思想。无论佛道,还是儒墨,更多的讲究是一种思想,一种境界如佛家的“圆满”、道家的“天人合一”、儒家的“尚德”、墨家的“大同”等,描述的是一种终极目标,而不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段,所以那些比较贤明的君主,无论标榜信奉哪种教派学术思想,但在实际行动上,终究也离不开法家。
法家虽然在大汉朝声名不显、法家得到的是实实在在地利益。这也是和法家提倡的“民本逐利”的思想相符合的值得讽刺的是,法家创始人韩非前世红云的思想,却是和着法家思想完全背道而驰,乃是天下第一大滥好人,为了“仁义道德”最终而丧命之人。
或许红云转世之后而成的韩非,从根本地骨子里,在否定着自己的前世
法家思想重“行”而不重“言”的作风。却是被经历了汉初大劫的孔宣儒家痛定失痛后,消化吸收,儒家再次踏上朝堂之时,便也有了自己的一套治国方略。儒家也成为了历史上唯一地既有“思想”,又有“行动”的学说。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一直占据着历史主流。
一个朝堂之上可以容下一种思想,另一种作风,也就是我们说的表里不一;却是很难同时容下两种治国方略的,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这也正是儒法之争的由来。
道祖鸿钧亲自出了一招难题给玄木岛,对付也好,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