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的分歧,眼看着他们的联盟已经难以维持,等到他们内部分歧演变成冲突矛盾,阵营瓦解,罢工自然就会结束。
只需要耐心的等待就可以坐收渔利,现在比米高梅着急的公司大有人在,米高梅完全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当这个“冤大头”,如果谈判破裂,既得罪了行业内的其他公司,又在编剧协会那里自讨没趣。埃克斯怎么也想不通林明阳为什么会突然做出这个决定。
而林明阳也有自己的考虑,现在罢工的形势确实对编剧协会不利,但那些表面强硬的大公司其实也期望着罢工能早点结束,双方都需要一个台阶,而米高梅这个时候站出来,率先和编剧协会达成协议,这样可以促使双方重新回到谈判桌上,罢工风波也就有了平息的可能。
林明阳的设想是拿出一份新的劳资协议,在新的协议中,影视公司将向编剧支付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发行的影视节目销售分成。在3年协议的头两年,责任编剧将能分享到上限为1200美元的统一费用,第三年则是发行商总收益的若干百分比。
此前影视公司一直以新兴媒体市场尚未成熟为由拒绝向编剧提供此类分成,而通过这份合同,编剧们将不仅从数字媒体市场分得一杯羹,还将在互联网影视分成方面也得到更多“红利”。林明阳拿出的这份协议在利润分成上做出了不小的让步,但总的来说还在埃克斯和其他高管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
没有人对新的劳资协议提出异议,这次会议的讨论重心转移到了米高梅为什么要做这个“出头鸟”。
“因为米高梅的目标是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导者”在回答众人疑问的时候,林明阳毫不掩饰自己狂妄的野心,“这个协议如果可以成功签署,将会大大的提升米高梅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力,因为其他公司与编剧协会谈判的时候,这份协议将会成为一种标准绝对市场份额、强大的公司规模,这些都是米高梅今后发展的目标,但做到这些,我们顶多能成为行业的垄断者。真正的行业领导者,着眼的是整个行业的发展,它的标准就是整个行业的标准,它的发展方向就是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我们要做的,就是从现在开始,主动去掌握这种行业影响力”
年初这段时间本来应该是好莱坞最热闹的时候,因为很多年度颁奖典礼都会集中在这个时候。但持续两个月的编剧罢工潮已经让金球奖“胎死腹中”,作为奥斯卡的风向标,金球奖的遭遇让奥斯卡组委会如坐针毡的压力。
1988年的编剧大罢工时,奥斯卡晚会如期举行,但当时与现在的局面有所不同。那时候节目剧本在罢工前就已完稿,在整个晚会上未做改动。现在提前为奥斯卡创作好剧本是不可能的了,因为参赛影片的名单还没有公布。
眼看着公布提名名单的日期不断临近,奥斯卡组委会开始着急了,一旦提名公布,各种文字稿的创作就要开始,如果编剧们继续罢工,颁奖礼很有可能“打马虎眼”,过程缩短也就在所难免。
颁奖典礼制作人吉尔凯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候直言不讳的表示:“我希望编剧和制作人能在颁奖典礼之前达成停火协议。但事实极有可能呈现为:在今年的奥斯卡之夜,观众大部分时间能够听到的只有颁奖嘉宾不断重复的奥斯卡提名是奥斯卡得主是之类的例行台词。”
没了颁奖嘉宾之间的插科打诨、对娱乐圈的诙谐玩笑和拿出丑明星开涮的连珠妙语,颁奖礼的意义可能比金光闪闪的奖杯和长串的获奖名单多不了多少。基于这样的判断,媒体对今年奥斯卡颁奖典礼晚会的电视收视率的预期也降到了历史最低。
因为更新不给力,双倍月票也没脸向大家要求什么,但青蛙还是弱弱的问一句:推荐有木有
呵呵,这个可以有
正文 第220章寂寞的奥斯卡
第220章寂寞的奥斯卡
米高梅和美国编剧协会展开谈判的消息震惊了好莱坞。之前谈判双方的关系不说是“生死对立”,也算得上 “剑拔弩张”,两边都没少在报纸上打口水战,这时候传出双方“和解”的消息多少显得有些荒诞。
这次谈判出人意料,进展的速度也令人咂舌。经过两天4轮的谈判,米高梅最终和美国编剧协会达成协议。按照新协议,在互联网和其它媒体上提供的影视节目收益中,编剧们将得到更大的份额。西岸编剧工会主席帕特里克维瑞恩表示,这是编剧工会30年来所能达成的最理想的合约,结束全面罢工的前提,就是其他电影公司也能够接受这份合约。
这次意外的“和解”让其他电视、电影公司措手不及的同时,也给好莱坞编剧大罢工结束带来了曙光。米高梅旗下的编剧全面复工,其他公司终于坐不住了。美国影视制作人联盟与编剧协会紧急接触,双方再一次坐到了谈判桌前,经过一个星期的“讨价还价”,编剧工会与好莱坞影视公司达成了一项为期3年的新劳资协议,合同文本内容与之前编剧协会与米高梅公司达成的协议如出一辙。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集团首席执行官莱斯利莫恩韦斯说:“这是一次公平交易,制片公司可以得到再生,同时也承认了编剧们对影视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现在好了,罢工终于告一段落,好莱坞的噩梦结束了”
这份协议达成之后,美国编剧协会的成员分别在比弗利山和纽约举行了投票。投票结果以压倒性的支持票数,一致同意结束罢工。其中有3492张赞成票,只有283张反对票。这一表决结果意味着持续了长达三个月的罢工终于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