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的,我们签了要干活呢,不能误工啊”肖致中申明原因。
陈晚荣提醒他们:“这是你们应该了解地,担搁不了多少时间。”
“掌柜的,我们不识字呀看也看不懂。”一个伙计很不好意思。
这些伙计都是老实巴交的乡下人,不识字很正常,陈晚荣笑道:“那就更应该弄明白了。你们谁识字,念给他们听。”
都看着肖致中,这事就着落在肖致中头上了。肖致中清咳一声,照着合同念起来。他是识几个字,就是这朗读水平也实在是太次了,陈晚荣听得直皱眉,任由他们讨论合同,跟着孙正平去了一边。
“孙掌柜,这里没什么事了。你去忙你的吧。”陈晚荣不是催他走,见他那副欲走又不能的样子,实在是让人代他难受。
孙正平想了想,这才道:“谢掌柜成全那我就告辞了。”
陈晚荣陪着他回到屋里,见行装都收拾好了。孙正平带上行装,道:“掌柜的,我少则十天,多则半月就回来。掌柜的,这里的事就劳你挂心了。”
“不用急,你处理好了再回来。”陈晚荣送孙正平离去,真想问他是什么急事,又怕引得他伤心,只得作罢。
送走孙正平,陈晚荣回到工坊,只见伙计们又在干活了。这才多大一会,他们又在忙活,真是好员工。
肖致中把厚厚一撂合同递到陈晚荣面前:“掌柜地,兄弟们都签好了,请您过目。”
“你有没有给念完”陈晚荣问道。
肖致中笑道:“掌柜的,我读书不多,识得字也不多,可我明白一条,这合同要是我们不签就是有眼无珠了。”
这合同在现代很一般,在唐朝却很仁慈,天下间除了陈晚荣这里,再无第二家。陈晚荣略一审查,没有问题,收了起来。
伙计们围着酒缸,脖子伸得老长,好象酒缸里有宝贝似的,陈晚荣好奇,快步过去。来到酒缸边一瞧,只见酒缸里堆着山状形的酒醪,清澈地酒浆正从酒醪里渗出来。
唐朝虽然出现了“烧酒”一词,但唐朝并没有我们熟知的烧酒,而是饮用黄酒清酒这类低度酒。其酿制方法并不是通过蒸馏得到,而是把米磨成粉再蒸熟,摊开放冷。在米粉上撒上曲子,撒一层曲子铺一层米粉,如此反复,直到差不多了这才垒成山形状。为了便于发酵,还要压紧。
然后用干净的布盖住,任其发酵。过一阵子就会渗出酒浆,为了不让酒精挥发,就要在酒缸里加入清水,使酒精溶解在水里,以便保存。
等到发酵好了,再经过处理,就可以得到饮用酒了。
这酒醪已经渗出酒了,发酵时间不短了。虽只一点点酒浆,香气扑鼻,很是诱人,陈晚荣抽动一下鼻子。一个伙计用碗舀起小半碗,双手端着,递到陈晚荣面前:“掌柜地,这是我们今天酿的第一缸酒,您请尝尝”打量着陈晚荣,有点紧张。
肖致中他们也看着陈晚荣,盼望陈晚荣予以肯定,笑道:“那我就尝尝。”呷了一口,味道不错,笑道:“好喝,你们酿的酒不错”
陈晚荣的肯定让肖致中他们倍感振奋,无不是欣喜满脸,一个劲的道:“谢谢掌柜”
一道灵光闪过,陈晚荣兴奋的一拍脑袋,在心里大叫一声“有酒,有硫酸,有沸石,可以做出一种药剂。这药剂出现唐朝,肯定要算医学史上的里程碑硫酸做为催化剂,消耗量不大,十斤硫酸也要造出几百斤,今天搬回来那么多胆矾,可以造好多呢。不过,得先把酒的浓度提上去,不能再这么酿酒了,得先做蒸馏酒。”蒸馏酒不用说了,陈晚荣闭着眼睛也能做出来。
一种应用广泛地药剂就要出现在唐朝陈晚荣越想越兴奋,眼睛明亮如灯笼。
第二卷 发家之路 第四十九章 赚钱行业
陈晚荣要做的药物是高效麻醉剂乙醚。乙醚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为病人减轻痛苦,要是乙醚出现在唐朝的话,肯定会大受欢迎。
麻醉剂在唐朝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古之名医治病都离不了麻醉剂。扁鹊用“毒酒”迷人,是最早的麻醉剂。华佗制“麻沸散”更是把麻醉剂向前推进了一步,倍受世人赞赏。
乙醚的制备其实不难,只要有酒精、硫酸、沸石就可以做出来。硫酸是乙醚生产的催化剂,从理论上说会参加化学反应,却不消耗。实际生产中,硫酸肯定有损耗,只是损耗不大,今天发现的明矾至少可以做几十斤浓硫酸,足以生产数百上千斤乙醚了。
用酒精生产乙醚,唯一的难处在于需要高浓度的酒精,最好是接近百分百,要不然会发生岐化反应。唐朝的酒主要来自于酿酒行业,其浓度不过十几二十度,若用现在的酒的话,光是这提浓就是一个大麻烦,更别说现在的酒含有很多沉淀物,不利于化学反应。
这就需要把酒精提浓,蒸馏酒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蒸馏酒的浓度顶多七八十度,离所需的浓度需仍有一定差距,不过这难不住陈晚荣,谁叫沸石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呢有了沸石,把七八十度的干酒提浓成百分百不成问题。这些条件一具备,乙醚这种高效麻醉剂就可以问世了,病人的痛苦将大为降低。既造福于社会,又赚了钱,正合陈晚荣之意,要他不兴奋都不成。
“尚荣,你赶快回去,把爹和王师傅请来,就说我有事找他们。”陈晚荣叫过肖尚荣,吩咐几句。
肖尚荣虽不明陈晚荣用意何在,见他一脸的认真。知道这事重大,应一声,转身跑走了。
酒醪里渗出的酒越来越多,伙计们加了几桶水下去,这缸酒就暂告一段落,余下的事情就是等其自然发酵。这一过程非常长,需要三两天。
肖致中带着人去压榨。把酒醪包在布里,放在架子上,上面放上青石板,象压豆腐一样,酒浆流出来,淌进缸里,发出哗哗的响声。
旁边一个大釜器里放着十几个酒坛,酒坛外面为水浸住。釜下加柴禾。温度上升,水正不住冒出水汽。这一步是煮酒,保质所必须进行的步骤,要是没有这一步,酒就不可能长期存放,更不会有“女儿红”这样的名酒了。
唐朝没有更好的加热设备,这是非常原始的方法。却是不得不为。
压榨和煮沸留两个人看着就行了,肖致中安排两个伙计留守,带着其他人去做酒曲。酿酒陈晚荣并不陌生。只是唐朝地酿酒工艺还不清楚,自然是要跟去看个明白。
曲室就在酿酒坊的后面,很快就到了。肖致中推开门。众人鱼贯而入。一股浓烈